故鄉A阿菜雜記
照片-牛舌狀萵葉菜-[網摘]。
照片-鋸齒萵葉菜-[網摘]。
照片-皺葉萵葉菜-[網摘]。
照片-綠色軟葉萵葉菜-[網摘]。
照片-高莖萵葉菜-[網摘]。
照片-捲芯萵葉菜-[網摘]。
『故鄉A阿菜雜記』
所謂的「A阿菜」,它就是閩南語對「萵苣」的稱呼。如果你在小吃攤上藥盤汆燙A阿菜,付個三、五十元就可享受一盤翠綠鮮嫩的青菜,論真說來還真的是有物超所值之感覺。不過,您可知道此菜之來歷嗎?據所瞭解,此菜是地中海蔬菜中之貴族。這種疏燦嬌生慣養,大約在10世紀左右傳入中國。當它傳入中國之初期,只有宮中之皇親貴族才可享受得到。由於當時銷售每束價值千金,故爾它就有個「千金菜」的綽號啦。
然而它傳入台灣之後,隨著歲月之漂洗,加上廣泛的種植,它的身價已成為低價的普通蔬菜了。閩南人稱它叫「A阿菜」,那是因為它是從「萵葉菜」之發音轉化而來的。客家人將他稱作「脈A」(讀音),因為客語無適當字眼可用,故只以挨近之唸音稱呼它。近年來諸多萵葉菜類品種輸入台灣,但它已有個統一的名字叫做「萵苣」。且莫去討論它的唸音如何?相信大家已知它是何種蔬菜類啦。
故鄉的萵葉菜有多種,葉色白梗綠呈牛舌狀之萵葉菜,閩南人稱作「牛舌萵」。客家人則稱它為「白脈ㄟ」,或者叫它為「劍脈ㄟ」。這種萵葉菜成長容易且速度快,一陣雨水滋潤它就活得欣欣向榮。通常閩人將它餵雞鴨,客家人則將它以蒜頭爆香連葉一起清炒,或者去葉留梗汆燙後拋以鹽巴和蒜頭,滋味馨香可口非常下飯。這種萵葉菜我喜歡它的清甜無苦之滋味,以及它那爽脆無絲之口感,
舌狀萵葉菜之生命力很強,種籽與蒲公英一樣有絨毛。秋季風吹緊湊,它便隨著風飄揚四飛,飛到哪便在那裡萌芽成長。土地不論貧癘或肥沃,它都能生長得葉茂茁壯。家中菜園內的各個角落裏,都可見到它那英挺的葉片迎風招搖。心血來潮順手抓把回家,用汆燙或清炒都讓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從定居於都市之後,每次回鄉都想見它一面,可惜每次只有失望而回罷了。
家鄉另有一種葉片皺摺之萵葉菜,我們稱它為「油脈ㄟ」。葉色紅紫帶綠油亮油亮的,折斷處會流出白乳狀黏液,沾於衣服或用具上,迅速的氧化變成黑色十分難洗。油窩葉菜的菜葉,可以清炒或汆燙與蒜頭料理。口感軟軟十分順嘴,湯汁澆飯味道不錯。一般農家是剝葉留芯讓它繼續生長,其芯去皮鹽醃成為水菜,切片放入醬油味精涼拌,入嘴爽脆十分可口,搭配以稀飯豆腐乳,滋味雋永令人吮指回味。
不知從哪年開始,台灣的萵葉菜種類變得更多。百家爭鳴,各有忠實的擁護者。綠葉水栽萵葉菜產量驚人,有段時間裡幾乎充斥於市。法國生菜之入植帶來一窩風,高級餐廳爭相將它列入食譜,於是造成市場之供不應求。然因生長環境挑剔,所以栽植農家不是很多。之後因為市場需情擴張,許多農家紛紛跟進,結果又造成了市場之供過於求。菜農對於栽種無法控制,結果弄到最後徒勞無功。
結球包心萵葉菜的出現,還有梗粗的萵苣加入戰局。台灣的萵葉菜進入戰國時代,各類萵葉菜各具市場。我喜歡粗梗之萵苣,去皮涼拌或者鹽醃味道都好。如過將它切片炒以肉絲,新的滋味令人百吃不厭。滾刀切片與排骨一起熬湯,久煮不爛口感鮮脆。不過與牛肉同炒略帶酸味,這種滋味有人喜歡有人拒絕,直到今天它的銷售依然不旺。台灣農業改良一級棒,任何蔬菜水果進入台灣,立刻就會脫胎換骨成為新樣。萵葉菜在此欣欣向榮,相信不久它又將會出現許多新客來。 【完】
我對菜名真的很不知道
是有超市後才看知道的
老媽講的是俗稱母語
學校家事課學到高麗菜葫蘿蔔...
回來都和老媽沒能講的霧颯颯~
後來又再書館看蔬菜書籍學到不少
也較能弄清楚台語講的菜是哪種
不懂菜名怎可以~
將來當家買菜之時怎麼辦喲~
高麗菜老人家一定懂~
胡蘿蔔老人家都稱它紅菜頭或"苓予"~
活到老學到老~
有空到超市或菜市場走走逛逛~
有助於認識蔬菜水果啦~
^_^ 2013-03-12 13:10:44
我不喜歡略帶苦味的A菜
只喜歡"大陸妹"啦
記得小時候爸爸種的大棵A阿菜,是給鵝吃的.
故又稱做鵝阿菜~
苦裏帶甘是土生種~
汆燙去菁再用蒜頭爆香清炒就不苦啦~
^_^ 2013-03-11 13:21:38
呵呵
只要是蔬菜
我都OK啦~
回去南部幾天
天天都吃不少蔬菜
因為很便宜呀
一顆大高麗菜才十元
我家這裡一顆要30元呢
所以
我A了一顆高麗菜回來啦
哈哈哈~
來你喜歡吃青菜啊~
怪不得你的家人~
最近個個都面有菜色咧~
緊走免挨打~
^_^ 2013-03-12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