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6 12:41:01fttf

放飛機




虎去兔來,如果要回顧虎年,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被「放飛機」(放鴿子)最多的一年,幾乎是我遇過的總和。

粗鬆地說,被「放飛機」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五人約會變二人約會,三人「放飛機」;晚餐約會,下午五時傳來短訊,說有急事,再約(然後再重施故技,再次爽約),結果只好孤獨地啃叉雞飯;晚餐約會,至當天六時,時間地點音訊全無,以為約會取消,怎樣回家路上才被告知時間地點。

以前很討厭被「放飛機」,覺得不被受尊重。現在雖然「放飛機」的本質沒變,但感覺已經沒有以前那般差,至少不再講粗口,只是以嘆息作最無力的抗議而已。可能是被放得太多,怎樣難受也會麻木。

何況,我永遠也搞不懂,究竟是對方不尊重自己,還是自己不值得受尊重。被「放飛機」,究竟應該是放的人反省,還是被放的人自我檢討﹖難題。

在社會工作的人被資本主義與地產霸權壓搾,時間與金錢都不多,就是最好的朋友,都只會數月才飯聚一次,放一次鴿子,隨時數月後才能再聚。如果對方重視自己,就不會輕易「放飛機」。

真的有急事嗎﹖這是看得出來的。真正有急事而爽約的人,多數會說明原因,連聲抱歉,然後之後主動再約,顯示誠意。抱歉有不好意思的樣子,「縮沙」有害怕的樣子,白痴都能分辨。

被「放飛機」多了,可能是社會的趨勢。「放飛機」愈來愈隨便,試過被放,只收到短訊,只須用”Sorry”中的五個英文字母,就可以叫我無辜地過一個寂寞夜晚。順帶一提,短訊中的「再約」,最後也沒有實現。當然,也有試過連”Sorry”都沒有。

極端一點說,約會已經不再是實在的契約,也不認真。現在的約會,多數以Facebook作聯絡,誰會出席,就以搞手出門口赴約前看誰”Attending”為準,沒有電話確認過。最後,”Attending”的失蹤,搞手說無辦法;”May be attending” 的無端出現,當然無人介意。誰會出席﹖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知道。

據說年青人的約會都是這種模式管理的。「今晚食飯吧﹖」「好。」「再約。」結果晚上七時才打電話組團,而曾應約的,最後只會有一半左右出席。

說到底,誰出席,誰缺席,who fucking cares﹖地球不會因為沒有誰而停轉,飯局不會因為沒有誰而不成局。

能夠這種自由地約會,是一種青春的幸福。等待﹖不怕,因為有的是時間;被「放飛機」﹖不怕,下次總會有機會再聚,機會多的是。你能夠問who fucking cares﹖因為你真的fucking young

年紀漸大,才明白到,原來「放飛機」是對成熟朋友的致命一擊。

 

 


上一篇:食住等

下一篇:過年

jqpvt 2013-05-18 00:12:17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