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青埔仔寫真1】少年青埔仔的前世
我在人間福報的新專欄
少年青埔仔寫真
上星期四刊出第一篇
這個專欄每逢星期四刊出
現在的高鐵青埔園區,高樓大廈連雲建起,四線、六線公路四通八達,幾年前才栽種的花木已然扶疏繁茂,陂塘公園生態盎然,捷運系統通車在即,每逢比賽的日子大棒球場更是歡聲雷動,聲聲震耳。偶然驅車路過,一眼看去,就是一幅準新興都會模樣,有誰曉得短短幾年之前,這裡是個什麼樣子的地方呢?
現今,中壢青埔里和大園橫峰里交界處,幾十年前還非常荒涼,古地名叫做「青埔仔」,意思就是一片廣大的青青草原。蜿蜒的老街溪在這一帶形成一處寬闊的河床,河床上滿布壘壘亂石,雜草叢生,蟲蛇漫爬,入秋芒花開得一片淒白如雪,白花花隨風翻飛,真好一幅原始風情。這便是青埔的前生了。
短短幾年,青埔「轉大人」成功,成了如今玉樹臨風之姿的俊俏青年。撫今追昔,「少年青埔仔」長什麼樣子呢?不但青埔新住民該回頭去認識一下,整個桃園市兩百餘萬民眾似也值得看看這個全市所轄最年輕的「小老弟」的成長過程。
青埔最重要的土地印記就是老街溪,老街溪是青埔仔的母親之河。
五十年前,零星人家在此地開墾拓荒,食衣住行都離不開老街溪。
老街溪流域在青埔屬於中游地段,昔時清澈見底,溪中漁產非常富饒,臨溪墾民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幾乎完全仰賴老街溪提供。生活中諸如洗衣、淘米、洗菜、洗滌家具用品,也都利用老街溪的溪水;牛放牧在溪畔自由吃草,孩子們成天都聚在溪畔玩耍。如果說老街溪是一條母親之河,沿溪住民就是一群由老街溪呵護成長的孩子。
政府當時的制度,河灘無主地產權皆歸國有,有意開墾者必須向政府機關辦理承租登記,才能取得開墾權利,墾民依照規定得依所在地,分別向中壢或大園庄役所(區公所的前身)辦妥承租登記,才能成為庄役所的合法佃農。
之後,大致上是墾多少算多少,只要肯努力便能擁有一塊土地,即使發不了財,至少餓不死人。
上一篇:筆下才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