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4 15:09:07(砂子)

不寂寞的先行者

 
      我接受文化總會的委託,來龍潭採訪總統文化獎的得獎人鍾肇政先生,準備替他寫一本小傳。採訪完畢,我們路過龍潭一條小街,不意間,經過了一位老友的家門口。

 「要不要進去小坐一下?」妻幫我開車,偏過頭來問我。

 「今天不行啦,今天辦公室裡還有一大堆事等著我。」我略一思考之後,這樣回答。

 「打聲招呼吧,你們好久沒見面了。」

 「下次吧,今天真是太忙了,而且下這麼大的雨,高速公路會塞車,真的沒時間的。」

 太太便順著我的意思,筆直的開過了朋友家的門口,我偷偷朝裡頭一瞄,沒看到老友在,心裡便安慰著自己:或許他出去啦,即便我們下了車,也碰不到。何況,今天根本沒有打算要去拜訪,車上沒有準備任何「伴手」,即使老友不怪,我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這樣一想,覺得不去也是對的,心裡釋然不少。

 沒想到我們來到路口等紅燈時,朝車外一看,哇!可還真巧,撐著傘,路過我們車旁的,正是好友的太太。我急忙搖下車窗和她打招呼。

 「啊,怎麼不下來坐坐啊?來到龍潭,怎麼可以過門不入呀?」

 「因為,今天真是太忙了,真的沒有時間停一下。」

 「喝杯茶又花不了多少時間,你和老魏好久沒見面啦,他老是提到你們咧!」

 「對不起啦,就幫我問候一下好啦,我改天一定來和他痛快的聊聊,今天真的不行。」

 她看我如此堅持也未便再說什麼了,於是,我們在紅綠燈前揮手道別。



 這是才幾個月前的事。幾個月後,我從台北匆匆趕回辦公室,一眼看到桌上一張白色的訃聞。

 大大的字,發信人地址寫著龍潭鄉。

 龍潭鄉我沒有幾位親朋戚友的。我立刻把訃聞朝後一翻,右上角一張照片,老友露著微微笑意,彷彿在和我打招呼。

 天呀,這是真的嗎?

 訃聞裡寫得清清楚楚,一切都是真的,老友離開我了。



 公祭的會場裡,遙遠的看著靈堂中央懸掛著的老友的照片,想著那天路過他家門口,過門而不入的絕情,剎時淚流滿腮。老友是愛朋友也愛熱鬧的,此時靈堂裡坐滿了人,椅子不夠,有些人還站著。無論坐或站,許多人交談著,自在的交談,一如台灣所有告別式場景,自在、自然、把握著見面的機會,快快交談。

 我就是沒有把握著見面的機會,以致於失去了和好友最後一談的緣份吧。

 第一批團祭的人祭拜完成,列隊走出來,朋友的太太穿著喪服,滿面愁容的送出來。我看到面頰削瘦太多的她,雨越來越大,我便默默站在她的身後,為她撐起傘。

 一直到送完這批團祭的每一人之後,她才回頭,看到了撐傘的我,猛然串串淚水滂沱溢流。

 一面哭,一面訴說著那天在紅綠燈前看到了我們,回家轉告老公之後,「老魏一直怪我,一定是不夠誠意才沒有留住你們」「他好想念你們這一對啊。」

 我真想請她不要再說下去了,但強忍住不說,一開口淚水就又會潰決,我已好大一把年紀,訓練著自己不要掉淚,我安慰她,沒關係啦,早走晚走,遲早大家還不是都要再見面,到時再聊個痛快吧。說完,還是忍不住的哭了起來。

 老友是很熱愛生命的,雖在十年前中風,卻咬緊牙努力復健,直到離開當天早上,還在操場裡繞了好多圈。

 前幾年,有一次大颱風過後,我要太太陪我到十公里遠的一座小小漁港看海,看完再繞到漁市場看漁家賣魚,在漁市場裡遇到了他們這一對,也是來看海,看賣魚,那是第一次知道他中風,看著他已能安穩健步,而且還有看風看雨的雅興,讓我覺得很放心。我們在同一家報社共事,他是業務單位,我是採訪單位,單位不同,但我們惺惺相惜,非常投緣。後來我提前離開報社,雖然少有機會再聚,但不減情誼。

 「在他的生命裡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報社,一個是政治。」這是她對老公的評語:「老是和人家談報社,耽心報社的財務狀況,我說,你只是一個鄉下的小小業務單位,你都只問報社財務狀況,怎麼不問一下我們自己家的財務狀況?」

 我點點頭,的確如此,用一生的努力來經營,來投入,來關切,來愛,幾乎沒有自我,沒有小我,這正是我這老友的可愛,可愛的人總帶著傻勁。

 我走在自由捻香的隊伍的最後一個,捻完香,大夥兒忙著拆除靈堂的佈置,我走進喪家,看著一口小小的西式棺木,上頭擺滿了中式的紙錢蓮花,一旁還有準備燒給他的一箱箱冥幣,喪宅裡人進人出,人手足,人氣旺,我覺得老友即使獨行,可也真不寂寞。

 唯一感到遺憾的應該只有我吧。不知誰說過的一句話:佈施行愛要即時,莫留遺憾在人間,對於老友,我是獨留了很多很多的遺憾。

上一篇:亭上看海

下一篇:床邊的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