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19:35:10Frank

我的1991:另類音樂

 

 

  另類音樂(alternative music)和獨立音樂(indie music)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獨立音樂愈來愈受到歡迎,不少獨立廠牌(indie label)的樂團、歌手被主流大公司相中而被挖角過去,或者主流大公司另外成立子廠牌自行發掘新的樂團、歌手,在這種情形之下,說這種音樂是獨立音樂,好像也不對,因為作品並非是獨立廠牌所出版;講這種音樂不是獨立音樂,聽起來也不對勁,因為音樂屬性完全相同,既然陷入名詞解釋的爭議,於是媒體漸漸傾向於使用「另類音樂」一詞。

  我記得90年代閱讀音樂雜誌時,文章講解另類音樂(alternative music)就說,「另類」(alternative)就是「另一種選擇」(another option),也就是在主流音樂之外,人們有其它的音樂可以聆聽。譬如在90年代流行歌手、團體最紅的是Michael Jackson、Janet Jackson、Madonna、Mariah Carey、Boyz II Men,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另類樂團、歌手很受到喜愛,像是Nirvana、R.E.M.、Tori Amos,所以另類音樂在某種程度下也可算是流行,於是乎就演變成它到底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的爭辯。也因為另類音樂在90年代的媒體聲量大增,「另類」變成一種流行語,連不聽這種音樂的人都會講這二字,舉凡想法有創意、行事風格與眾不同,就會使用「另類」來形容,這恐怕要拜另類音樂在當時盛行所賜。

  我記得以前中廣青春網有一位美國籍的主持人叫做Tim,有一次他說,新音樂(new music)以後會成為流行,當時另一位搭擋主持人鄭華娟還很配合了一下發出「哦~~」的聲音(應該是做節目效果),後來我就告訴我的二位同學說,有主持人講新音樂將會成為流行喔,接著他們就哈哈大笑,說這麼奇怪的音樂也能成為流行?以為我在唬爛,沒想到後來R.E.M.的專輯Out of Time橫掃千軍,接著流行樂天王Michael Jackson的專輯在冠軍寶座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被Nirvana那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給擠下去,震驚樂壇。其實我那個時候就很認同那一位主持人Tim的看法,因為我自己有注意到熱門榜已經有好一些這類型的歌曲,只是沒料到會來得這麼快,這之間頂多只有一年多的時間,看樣子我至少還算是個觀察敏銳的人吧。

[註:當時臺灣媒體講的「新音樂」(new music)就是「獨立音樂」(indie music)或後來媒體習慣所稱之的「另類音樂」(alternative music),因為我在網路上查不到「新音樂」(new music)這個音樂名詞,可能是那個年代臺灣的社會氛圍,「獨立」二字仍然是敏感的字眼,所以另取名「新音樂」做為取代。]

 

 

  和「媽媽」有關的歌曲這裡又一首,第一次看到Mama Help Me的MV是在台視週末下午的音樂節目,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樂團背後的巨型活體浮雕,不停做出各種姿勢,畫面實在很特別,這是美國德州(Texas)樂團Edie Brickell & New Bohemians第二張專輯Ghost of a Dog的歌曲,在這張專輯之後,Edie Brickell就單飛了。

 

Edie Brickell & New Bohemians - Mama Help Me (US Modern Rock Tracks #17)

 

 

  來自美國喬治亞州雅典市(Athens, Georgia)的R.E.M.不只是另類天團,在90年代可說是叱吒風雲的超級樂團,1991年的專輯Out of Time所向披靡,不只賣座,也獲得樂評高度讚賞,並在隔年的美國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大有斬獲,拿下多個獎項,那個時候不認識R.E.M.都很難,其實早在Nirvana的專輯Nevermind出現之前,R.E.M.早已多次打入主流,在1991年那一年也非常風光,然而,一般來說,媒體還是認為Nirvana才是衝破另類與主流音樂藩籬的關鍵,而非R.E.M.,大概是Nirvana的專輯Nevermind的市場反應太過震撼吧。

  Losing My Religion是R.E.M.選為專輯的第一主打歌,本來唱片公司對這首歌發行成單曲不太放心,花了相當久的時間討論,但事實證明樂團的選擇是正確的,這首單曲賣到翻,也成為R.E.M.在美國排行名次最好的歌曲。

 

R.E.M. - Losing My Religion (US #4, UK #19)

 

 

  英國布萊頓(Brighton)樂團Levellers的樂風主要是民謠搖滾(folk rock),他們的出現感覺像是接替Waterboys的位置,因為在他們的歌曲會聽到小提琴的演奏,1991年Levellers發行了第二張專輯Levelling the Land,其中的歌曲One Way則替樂團打響了知名度。

 

Levellers - One Way (UK #51)

 

 

  成立於英國牛津(Oxford)的Ride是90年代初知名的瞪鞋(shoegaze)樂團,接連幾張EP後,終於發行首張專輯Nowhere,我記得國內的飛碟唱片在推「新音樂系列」時曾代理發行,當時看到專輯封面印象很深刻,雖然畫面上的海洋波濤洶湧,看來很險峻,可是呈現的色彩、紋路實在太美了。Vapour Trail是首張專輯裡的最後一首歌,相較於他們的其它歌曲,這首歌的曲調則比較舒緩。

 

Ride - Vapour Trail

 

 

  Curve是英國二人組,當MTV亞洲台還在試播期(和好幾年後才開台的MTV中文台是不同頻道),就看到Ten Little Girls的MV,這是我和Curve的第一次接觸,在那個年代能看到這種另類樂團感覺當然很新奇,Curve在1991年發表了4首歌的EP,叫做Blindfold,很受到好評,Ten Little Girls是裡面的主打歌,曲風呼應當時英國另類樂圈瞪鞋(shoegaze)的盛行,比較特殊的是,歌曲加入饒舌(rap),由JC-001擔綱,那個年代搖滾加入饒舌是非常少見的。

 

Curve feat. JC-001 - Ten Little Girls (UK #68)

 

 

  美國紐約(New York)樂團Sonic Youth雖然喜歡玩實驗搖滾(experimental rock)、噪音搖滾(noise rock)......等非商業流行取向的音樂類型,但長久以來都有一票死忠的追隨者,因為他/她們的音樂辨識度高,有個性,Sonic Youth的專輯Goo我們臺灣的飛碟唱片在推「新音樂系列」時曾代理發行,是一張非常棒的唱片,而且專輯封面以漫畫呈現,很有創意的設計,Dirty Boots是專輯曲目的第一首歌,也是從這張專輯發行的第三首單曲,算是Sonic Youth的作品之中比較中規中矩的歌。

 

Sonic Youth - Dirty Boots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Washington)的Nirvana超脫樂團在另類樂界有著傳奇般的地位,1991年的專輯Nevermind以倒吃甘蔗的氣勢,在隔年1月把流行樂天王Michael Jackson從美國專輯冠軍寶座擠下去,讓主流唱片業界跌破眼鏡,而Nirvana的巨大成功掀起了油漬搖滾(grunge)的熱潮,也為另類音樂(alternative music)開啟了新的世紀,Nevermind是一張長賣的專輯,也是公認的經典,其中的歌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堪稱是另類樂界的國歌,如果你/妳在當時有留意排行榜的動態,對這首歌應該不陌生。

 

Nirvana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US #6, UK #7)

 

 

  Jesus Jones這個團名很有意思,中文譯名叫「耶穌瓊斯」,是英國另類搖滾樂團,1991年靠著專輯Doubt在90年代初大放異彩,成為alternative dance的代表之一,當時我們臺灣的科藝百代有代理發行,Who? Where? Why?雖然沒有比專輯的另外二首歌Real Real Real和Right Here, Right Now來得有名,但我很喜歡這首歌厚實有能量的電子音色,而Jesus Jones另外請人為這首歌重新製作了另一個版本作為單曲發行,所以聽起來和專輯版本有點不同。

 

Jesus Jones - Who? Where? Why? (The 7" Crisis Mix) (UK #21)

 

 

  來自英國的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是另類樂迷非常熟悉的樂團,從70年代末以來轉換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隨著時代的變遷,她/他們也開始玩起90年代初所盛行的alternative dance,推出了這首Kiss Them for Me,融入大量的印度風,已褪去早期陰鬱的後叛客(post-punk)色彩,這首歌的製作人是Stephen Hague,在他的打理之下,樂器編排和音色的調理極為豐富而且有創意,節拍上取樣Schoolly D於1985年的歌曲P.S.K. What Does It Mean?,但是只有截取一小段去鋪陳,這一小段在製作人的巧思運用之下,使得這首歌無比流暢,非常厲害的製作,成為該樂團在美國熱門榜排行成績最好的歌曲。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 Kiss Them for Me (UK #32, US #23)

 

 

  很少會聽到來自荷蘭的樂團,有的話那就很有新鮮感,而Xymox就是來自這個國家,以前團名叫做Clan of Xymox,曾在英國獨立名廠4AD發表過二張專輯,而後跳槽到主流大廠PolyGram旗下的子公司Wing Records,團名簡短改為Xymox,在這家公司發了二張專輯,其中一張是Phoenix,1991年出版,裡面有一首歌Phoenix of My Heart,是我認識Xymox的第一首歌,當年MTV亞洲台還在試播期,放了這一支MV,在那個年代能在臺灣看到,自然覺得既新鮮又興奮。

 

Xymox - Phoenix of My Heart (US Modern Rock Tracks #16)

 

 

  Mick Jones原本是英國著名叛客(punk)樂團The Clash的吉他手,後來另組Big Audio Dynamite,玩的卻是有節奏性的搖滾,而且也闖出一番名堂。在1991年的專輯The Globe,樂團有新的陣容,於是在團名後面加了一個字II代表第二代,這張專輯最有名的就是Rush這首歌,那個時候常在中廣青春網聽到,所以也是我對這個樂團最為熟悉的歌,而且這首歌太有律動感,鼓的落點太精彩了,根本就是傑作。

 

Big Audio Dynamite II - Rush (UK #1, US #32)

 

 

  看到Shakespears Sister這個組合的名字會讓我直接聯想到The Smiths有一首歌也叫做Shakespeare's Sister,知道這個二人組是1992年MTV亞洲台正式開播,那時播了一首MV叫做Goodbye Cruel World,這是1991年的單曲,1992年又再次發行,MV雖然幾乎是黑白色調,卻相當精緻,簡直是藝術,音樂上有點另類(alternative),頗合我的喜好,所以從此對她們印象深刻。

  Shakespears Sister的二位團員,一位是Marcella Detroit,她是美國人,沒想到去英國發展反而翻紅;另一位是Siobhan Fahey,來自愛爾蘭,讓我很意外的是,她竟然是80年代英國/愛爾蘭青春偶像Bananarama的團員之一,鬼魅般的裝扮和從前甜美可人的模樣判若兩人,而且做的音樂也和Bananarama天壤地別,說不定她的內心長久以來想做另類吧,時機到了就做,結果是相當成功,或許對她而言,Bananarama是工作,而Shakespears Sister則是理念吧。

 

Shakespears Sister - Goodbye Cruel World (1991 UK #59; 1992 US Modern Rock Tracks #22, UK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