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1 01:36:29formosan

銀行卡丟了怎麼辦?

  今天原本想進城去買些東西,因為是自己一個人去,所以出門前特別仔細地檢查一下錢包是不是有該有的東西。算了算鈔票,再把皮夾裡的卡抽出來看看--有我的信用卡, 上海的建行卡公行卡,咦! 我的成都建行卡呢? 建行卡呢??我的建行卡呢!!??不會吧?又不見了!我把皮包裡的東西一股腦兒的倒出來,東翻西找,最後不得不接受令我害怕的事實--我的銀行卡不見了。而明天就是十一長假的開始。

  對一個有行為能力的成人來說,銀行卡丟了應該不是什麼天大的事,但因為這裡的銀行體制尚未完善,所以想到要應付跟銀行有關的事務,就會令我頭皮發麻。加上十一假期的來臨,銀行將有一整個禮拜的休息時間,若不立刻處理好,那真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想到不久以前,因為要查詢上海卡的事情,我向成都的支行詢問,得到的答案卻是只能跟開戶支行查詢辦理。這件事也就只好被擱到一旁,因為我不可能因為一張卡飛回上海一趟!麻煩就在於銀行體系未完整連結,所以雖然是同一家銀行,卻深受地域限制;換了一個省,就像換了一家不同的銀行。而如果說同一家銀行就有許多限制,不同銀行之間就更不用說了。我不清楚現在如何,但曾經有一次,想從一家銀行轉帳至另一家,卻被告知那是行不通的。

  此外,辦理外匯事務更以一門大學問。記得有一次乘坐深夜班機由曼谷飛回成都,凌晨十分抵達,下了飛機,頭腦還昏沉沉的。我想身上還有一些泰幣,乾脆換了好坐車回家。看到遠遠的角落有一個換幣的櫃檯,就拖著疲憊的身子穿過大廳。到了之後,跟辦事員說我要換錢。他說:「換錢?換什麼錢?」「就這些錢,換成人民幣」「不能換的!」他說。然後又看看我,大概以為是來旅遊的,就補充道:「這裡是大陸!有外匯限制的!不能換的!」咦!噫?他說的好像有道理。我在半夢半醒之間想起沒錯,這裡是大陸,不應該說能換就換的啊...可是這兩替小亭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難道我在作夢?「那,你們這裡是做什麼用的?」我呆呆的問。「你可以拿人民幣換美金!但不可以拿別的錢換人民幣!懂了嗎?有外匯管制的!」喔我懂了,也清醒了。

  當然,這經歷還是小事,但我的同事W就曾因為外匯兌換以及匯款的事大鬧銀行。話說這位W同事因為要在本地置產所以匯了一大筆外幣至本地戶頭。然後,經W詢問,該銀行負責我們公司的專員便友情相助,提供一個換匯辦法。他找來一位剛好要換港幣的本地人L先生,說好由W和L私下訂定雙方能接受的匯率,然後彼此再將款項轉到對方的戶頭就行了。而由於外匯條款對本地人限制更為嚴厲,所以L先生願意出具比銀行較為優惠的匯率與W兌換。
                                    到了約定好的那天,時間都快到四點半,離銀行下班的時間只剩半個小時,卻不見L先生的人影。原來他的車壞了,借了一輛自行車在路上使勁的踩,完全沒想到我們的辦公園區與銀行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終於快到的時候,我陪同事W一起前往銀行,好當證人她說。

  當我們看到L先生的時候都傻了眼,因為他是扛了一麻袋的人民幣來的。而就在L開始把錢存入自己的帳戶時,銀行的負責人跑來跟同事W說這是不可行的,並說已經跟那位專員通過電話,是由於專員對個人業務不熟悉,所以才會出這個不正確的主意。外匯政策規定,持有外幣的外國人(台灣人在此適用)只能將外幣轉到同為自己名下的戶頭,而不能轉至他人的戶頭。另外,不論結匯,轉帳或提領,一天的上限是一萬美金。

  這下同事W可急了,明天她就必須依約繳納一大筆人民幣,現在卻沒辦法兌換。而那位L先生騎著單車,扛了一麻袋的人民幣來,也是白跑一趟。W與銀行負責人大聲爭執抗議,說是銀行的專員提供不正確的訊息,才造成這樣的局面,所以銀行應該要負責。但是政府政策確實有明文規定,銀行辦事員也不得任意而行。最終銀行只能道歉,而W也只有無奈的接受事實。臨走前,L先生遞了一張名片給同事W,上面寫著他從事的地下業務--外匯交易買賣。

  若仔細想想,也確實是,外匯局的政策怎麼可能讓外國人轉外幣至本地人的帳戶呢?若這可行,或許就不會有人民幣面臨升值的問題了。不過之前我不清楚他們之間的交易,所以也沒提出什麼疑問來。總之,面對換匯的問題都要多方收集情報才能確保問題得以解決。

  至於這銀行卡掉了怎麼辦?幸好我有那張卡的存摺,也幸好猜中初始密碼六個零。於是趕緊到一家支行查了存摺,領了一些錢出來,並做口頭掛失。口頭掛失只有五天有效,但之後可以在電話上再辦口頭掛失,或到開戶行作正式掛失。不過想想,若是我的上海卡掉了可就麻煩,不但沒有存摺做口頭掛失,還得飛回去一趟作正式掛失呢!看來最好把那些卡鎖在家裡才是。當然,最好這裡的銀行通通早日連起來!

上一篇:找驢友出行?

下一篇:談上海地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