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與內容/醒夢

形式與內容

醒夢

 

形式與內容,這是寫者經常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其中一個問題。村上春樹寫《挪威的森林》有言,不完美的器皿只能容納殘缺的內容。他曾經對年輕事情擁有完整的記 憶,正正因為對過於清晰,反而不知從何處下筆。當他漸漸把記憶轉變為回憶,才有空白的位置讓他書寫文字,以虛構對抗現實。

 

選貼近生活的題材來創作,這是老師常教學生的句子。殊不知,其實愈接近自己的事物,是愈難描述的。就像你拿書本貼近自己鼻子來看,一切都變得模糊了,它混雜 了甜酸苦辣的味道,非筆墨所能形容。非筆墨所能形容,其實只是籍口罷了,一是懶惰得不願寫,一是自己能力有限,才會選不出詞彙創造句子。然而,還有一個比 較少人知道的原因,寫者埋藏於內心不易輕言的念頭,自私。

 

自私?如果大家有留意,會發現寫者常常多謝讀者支持,可是從另一 個角度來看,寫者書寫作品予大眾,不是無私的分享嗎?這確是無私,然而當中隱藏了一點微細的自私,細得不會影響到讀者的閱讀。有些極端(美好、醜惡或其他 形容詞)的往事,寫者深知此是絕妙的題材,有股不得不記述的欲望,卻又不願直接了當敘述,這等同卸下所有防備,將赤裸裸的自己展示出來,別人只要一眼就可 以看透你的弱點,說一句話就可以刺穿了你的皮肉。張愛玲至死不願出版《小團圓》,也許和此點有關。

 

既然不想給別人發現,寫者又不願放棄,便想以其他方法書寫,例如借小說這個容器灌注亦真亦假的血淚之書。余華的《兄弟》、沙林傑的《麥田捕手》和前提的《挪威的森林》正正是這類 作品,用心閱讀定能嗅到陣陣生命的氣息。當然,也有出現危機的機會,掩飾得不好,就可能令狂熱的群眾猜中秘密。

 

形式與內容 不止困擾寫者,同時也糾纏著天下間的單戀者。單戀者永遠走入陷阱而不知,他們總是以為愛情的形式僅有戀愛。回看歷史,戀愛形式隨著時代持續轉變,昔日中國 的三妻四妾,大紅燈籠高高掛,你說不是愛情應有的形式嗎?當時大部份的人卻對此深信不疑,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愛情形式。現在則變成自由戀愛,似乎脫離了禁 制,走向相信對方,相信愛情,如果你不愛我,勉強相處還是愛情嗎?當然,這樣的難度是高了很多,也因此出現了很多閃婚再閃離的現象。我想說的是,單戀者有 時候該跳出來回首看看,到底自己執著形式是否唯一一個形式表達愛意,這樣執著又會否令雙方痛苦?說不定,像文學的形式一樣,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道路。

 

由於決定了一日一文的專欄形式,難度很高,和朋友討論了一會,為了不過於雜亂無章,就想了一星期一主題,第一個想到的是,單戀。朋友問我,你不怕別人對號入 座嗎?我想起了韓寒的答法,當時老教授在座談會突然站起來不斷批評他的小說,他只問一句,書中主角的名字是什麼?老教授目瞪口呆,無法回答,因為他根本連 讀也沒讀,也許讀了,但沒讀到一句一詞。這也是我的回答。

 

醒夢 3/7/2011

上一篇:疑信之間/醒夢

下一篇:電梯/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