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醒夢

語言學家

醒夢

  



經常看到一些小孩畫作被人捧為驚世巨作的新聞,賣個天文數字。我不懂藝術理論,眼力不足,甚至可能有先入為主的看法,誤以為只是小孩塗鴉之作,所以 總是不太明白當中秘辛。有天問了修讀藝術的朋友,他客觀地說,藝術很主觀,出名與否,有時候可能作品好壞無關,端看藝術名家如何看待,取決於他們的評論。

這令我想到,其實語言都是相似的,雖則有些客觀的標準,但總是會有歧義性。說個例子,現代詩創作很注重歧義性,如夏宇的詩歌,幾乎每個人的解讀也有不同。她寫成每首詩後,文字經已固定,變化的是讀者。讀一首詩,一個月前和一個月後可以截然相反,關乎讀者的心。

不論面對何事,多數人都會深信自己的解讀是正確,不會再作多餘推敲。然而有一種人不同,單戀者。他們在面對愛人的語言時,便會成為語言學家,張開嘴巴仔細地 咀嚼對方所說過寫過的聲音文字,加以反芻,吐出來再三檢視殘渣,看看能否找出任何蛛絲馬跡反映愛人的想法。他們經過詳細思考,找出了一個答案(可能他患了 絕症),卻隨即找其他理據來質疑自己(怎會有這麼多絕症),然後再尋求其他可能(說不定他……)。

單戀者渴求尋找所有的解 讀,這近乎沒有可能,因為解讀者正不斷改變,而且,還沒想通,下一句話又來了。其實讓單戀者最瘋狂的猜測,並非語言,若不小心按錯了一個空白短訊予他,才 是最可怕的折磨。就算面臨這種情況,他們仍會以自己的方法來嘗試,即使不合常理,例如拿一朵玫瑰花,喃喃自語,他愛我,他不愛我,他愛我……

醒夢 30/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