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4 22:55:21黃曦儀

劇終之後

為什麼在三十五歲前。林潔心死時,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直至現在,都沒有頭緒。三字頭,極為短暫,一晃而過,是女人最芬芳,最燦爛的時光。林潔心有學歷,有專長,家裡有錢,有好朋友,有世俗社會認定的未來;然而,她在日記裡寫,自己的前半生,一早支離破碎。那:是個什麼形容詞,對生活,對生存的層面?人是怎麼,感覺自己的生,破掉?

我的也破,但沒有碎掉,而是毀,隨年月的增長,它毀,越來越完滿。林潔心死時,我有想過,自己會否在三十五歲前,才不想活?那麼我,如今到未來的這些年,走著幹什麼?若我三十五歲前要死,何不七歲時在海邊遇溺,就沒幸運地給救起來?乾脆在那時死掉好了,要不再活過二三十年,最後肯定自己不願往前走?林潔心的死,讓我無法避免,面向:世界和個人的溝合。我得,重新審視,這一切,這一切。

好朋友說,自殺的人很自私,好些人想要命,沒得到。好朋友的媽,肝癌死。若我的命,換伯母的命,也好;然,沒得換,天不許。張國榮跳樓後,我真想,以我的命,換他的人回來;卻,天不應。我的命有價值嗎,有;但我不在乎,有沒有出生的機會。小時一直想,怎麼要出生?那時,還不知道生活的難,如今,更像真實的可笑。「我」得每天戴著面具,裝扮成有感情,開朗又懂得經營生命的,與「自己」成為最熟悉的過客。「自己」每天看著「我」,都覺得,做秀一流,像名演員。「我」說,哪又如何,得工作,吃飯,與人聯絡,才活得像個樣。「自己」說,果然,人生如戲,大家都是,不折不扣的戲子。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九日

上一篇:與小貓對談。之二

下一篇:掙脫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ka 2007-06-15 11:06:32

我倒覺得自殺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
人在面對死亡時 最大的不安是未知
而自殺者卻能選擇自己要的方式

或許是不知名的鬱痛
讓他們想連面對都不願

若不是那麼多穿鑿附會的死後傳說
我想自殺的人會更多吧

版主回應
有時是一種逃避
有時是因為腦筋生了病
有時是為了解脫

難說喔,人命
2007-06-15 14:32:40
妮就是N!E 2007-04-27 11:19:15

『會自殺的人其實是很自傲的,他認為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以前主管如是說

我只知當事件發生在身邊時,你往往只能接受它!

版主回應
自殺,有時是一種病

譬如憂鬱。小貓,林潔心,都一樣
2007-04-27 11:25:59
菲菲 2007-04-18 23:04:49

死,不難.苦了留在的.

愛你的人會很傷心的.

版主回應
哈哈,我知道的呀
不捨得留下朋友和會思念我的人
2007-04-18 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