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6 20:01:09細路飛

交換我們的歌謠



農村阿公阿嬤的歌謠《農村曲》

農曆二月,春分已過,時至三月行經農田可以看見剛剛春耕完畢的秧苗田。
「一年之計在於春」可不只是如同我們在日記、行事曆上寫上新年願望那樣而已,
對所有農人來說,一但春耕、就代表著接下來一年日復一日不可歇息的『作食』天。
每日觀察氣候與土地之間的交互影響變化,思索如何施肥灌溉對作物才是最好的照顧。
像爸媽每天看著氣象預告,擔心子女冷熱穿衣的噓寒問暖。

現在孩子們在書上唸及「春暖花開」一詞,不免疑惑起來。為什麼春天了,還有一波波寒流來襲?
突然想起以前阿公阿嬤說的俗語:「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布田夫。」
冬日休耕時期,牲畜仍然抵不過寒冷,但三月、寒流冷鋒還沒遠離,很容易就凍死此時仍必須春耕下田的農人。
莫怪我家母親在看見父親在天氣還暖急著收藏冬衣時,連忙出聲制止。

隔壁大嬸的腳底厚繭這幾天嚴重乾裂,她的兒子貼心買回護足霜,被她斥責太浪費錢。
「這沒有什麼啦,每個"佈田人"(農夫)都是這樣。」她把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來了。

為著顧三頓,毋驚田水冷霜霜。

三月,春耕之後的時節,農人們依舊維持著每天四五點清晨巡田的日子,乍暖還寒的春天後母氣候,是每個作食人都要去適應的自然。
「順應天意」在農村的另一個意涵,即是順著大自然調整人的作息。
不管得經歷多少自然天災,但為了好生活,得樂天地抱持期待努力耕作,等待豐收。
唯有在三月天踩在冰冷田水中春耕、曝曬在日頭下夏耘,看過風颱做大水、度過歉收的困苦,還能在『秋收』時笑看自然順應天意,才是真正的「樂活」。
不只是為了體驗勞動、感受看見飽滿稻穗的滿足,那是真實的生活,不作食就無法溫飽的日子。
農人們愛吃米飯,不僅是懷抱著感恩天地賜與豐收的心情,同時也是慶幸還能勇健地生存下去,
『冬藏』是蓄積勞動的能量,為了來年的生活繼續打拼努力。

這些我們所謂的常民智慧,原來很久以前、在阿公阿嬤都傳唱的《農村曲》裡,都抒情溫柔地說給我們聽了。

農村曲(1937)
作詞:陳達儒  作曲:蘇桐

透早著出門  天色漸漸光
受苦無人問  行到田中央
行到田中央  為著顧三頓
顧三頓    毋驚田水冷霜霜

炎天赤日頭  悽慘日中晝
有時踏水車  有時著搔草
希望好日後  每日巡田頭
巡田頭    不驚嘴乾汗那流

日頭那落山  空課才有煞
有時規身汗  忍著寒佮熱
希望好年冬  稻仔快快大
快快大    阮的生活著快活

※【註解】
(1)【中晝】:中午。ㄉㄩㄥˊ ˙ㄉㄠ
(2)【嘴乾】:口渴。ㄘㄨㄧˋ ㄉㄚ
(3)【空課】:工作。ㄎㄤˊ ˙ㄎㄨㄝ
(4)【煞】 :結束。ㄙㄨㄚ4
(5)【佮】 :跟、和。ㄍㄚ4

***



排灣族的歌謠《米靈岸》

「Miling'an 米靈岸」不是一首歌謠。
由於排灣族沒有文字,因此都是靠一首首歌謠的傳唱,以傳承家族歷史或部落文化。
「米靈岸」可以說是排灣族重要的教育體系。
儘管「Miling'an 」在排灣族語的意思是名詞「傳說」以及動詞「說故事」,
然更重要的是代表土地、祖靈與人相互守護疼惜的生活意涵。

下山回家之前,來自排灣部落的青年同工勒樂旦遞來一張CD。
「願主保佑妳平安。四月一起來看表演吧。」他的右手腕,有一圈傳統的紋手圖騰,遮住了年少時期與人械鬥留下的刀痕。
在夜裡營火前傳唱米靈岸的同時,他說起自己迷失的故事,他的生命傳說。

CD封面印著『Miling'an米靈岸~靈魂女聲芮斯』。

Resres Livulivuwan芮斯,來自瑪家鄉涼山部落。
曾在2004年以「芮斯歸來」專輯獲得第15屆金曲獎傳藝類最佳演唱獎。
但這個獎項肯定並不是她最大的願望:「我想當個傳唱者,不是歌手。」

她回到深山部落、學習老祖先的原始生活,並且開始推廣傳統文化,
如此將古老的生活文化灌注至自己的生命中,醞釀六年,才有這張《Miling'an米靈岸》專輯。
於是,讓聽者感動的不只是精緻的古典西方配樂,而是來自靈魂深處對於家鄉歸屬感的呼喚。

的確,現代編曲、讓排灣族有別於其他原住民族的七聲音階有了更豐富的旋律延展,
但從古老曲調延伸出綿長的聲線,則壯闊地繪出一幅大武山蘊涵傳承下來的生命美感。
對大自然的崇敬、豐收歡聚的喜悅、愛情的不安期待,都在山林土地上自然而然地發生、成長了。

同時,瑪家鄉涼山部落排灣族的芮斯、還與南京出生的香港僑生胡健,合組「RS傳唱者音樂劇團」,
每年寒暑假,都帶著外地的部落孩子們回到文化發源地學習生活,從住進石板屋、學會說母語開始,再跟著老人學習砍柴、打獵等基本謀生技能。
八八風災過後,他們眼見大雨沖走土地家園與人對文化的歸屬感,於是決定深入屏東大武山四個鄉鎮五個排灣部落,進行尋根紀錄傳統曲調,
土地上的家被摧毀,但人與祖靈密不可分的文化和心靈,可以重建。
他們找到部落耆老教導孩子傳唱古調,走過殘路斷橋、透過聲線旋律接續碎裂的心靈。
五十五名耆老與孩子,加上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排灣族部落的老人歌隊、專業舞者樂手,成立了「米靈岸音樂劇場」。
就這樣,唱出他們「心靈的家鄉」。

去年十一月,一齣「儀式米靈岸」透過現代編曲編劇,在涼山部落的原生場景中演出揭開序幕。
今年四月,「米靈岸音樂劇場」將在台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展開全球首演。

***



「我們都有自己的故事。」
喝下不知是第幾瓶的啤酒,勒樂旦這樣說。
營火將他的臉映照得火紅,他知道自己的靈魂並沒有被麻醉,一直都在生活中傷痛著。
但他仍笑著給我祝福。

這天下午,我將來自家鄉的稻米、自家種的蔬果、一張嚴詠能「大員一家農出來」專輯打包寄給勒樂旦。

「親愛的孩子,我們都可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卡片上,我寫著。

***

※「米靈岸音樂劇場」官方網站
http://www.milingan.org/blog/

※四月份的演出訊息
時間 | 4/15 -16 ( Fri-Sat ) 19:30pm
4/17 ( Sun ) 14:30pm |
預定加演場 4/16 ( Sat ) 14:30pm
地點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東2館 | 100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票價 | 勇士站立區 600、祭師祈福區 900、頭目尊榮區1200

***



今天的奶泡打得很綿密,手沖咖啡、一小片原味麥餅,搭配排灣古謠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