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20:43:49fianse

借物少女

這兩天和老婆看了幾部電影,一部是「Paul」(中文片名:我們撞到外星人),有趣的外星人科幻片,我們是參考網友評價不錯才看的,看完後確實也挺認同的,裡頭有許多對於有名科幻片的搞笑或嘲弄,但可不是一部刻意搞笑的惡搞片唷,尤其片中的許多設定出人意表,帶著一種豁達的幽默,相信你如果是我這樣的科幻迷,一定也會心領神會、哈哈大笑。這麼說吧,你看過很嬉痞的外星人嗎?很推薦各位一看。



另外幾部片分別是「借物少女艾莉緹」以及「美國女孩的祕密」(
Kit Kittredge: An American Girl),也都蠻值得一看的。

我一直好奇宮崎駿大師為何獨鍾青少年/青少女這個階段的故事或題材。這部片雖然只是由他改編的作品,不是他導的,其實以前大師長子改編自「地海」系列的「地海戰記」也是如此,順帶一提,地海六部曲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品,我一共買了兩套,一套借人搞丟了,只好又新買了一套收藏。不過,我倒是沒有看「地海戰記」動畫,因為原著已經太精采了,我不想失望。回到「借物少女」,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或許因為我是國中導師,覺得影片對於青少年與青少女的刻畫是很有說服力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己去體驗,無論危險與否,大人愈禁止去做,對他們而言就愈構成吸引力,很想去闖闖看,去經驗看看。必須自己去「共感覺」一下。用身體各種感官親自去體會看看才行。已經遠離青春的我們為何會這麼喜愛宮崎駿大師的相關作品,或者大師為何會這麼鍾愛這個年紀的題材,是不是這個年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性格的原型呢?我們的個性在這裡定居下來,再也不能改變了?又或者我們的一生必須不斷地回到這個年紀仔細咀嚼、思索才能順利往下走呢?就像我現在這樣,試著回顧年少過往的創傷,仔細觀察著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




「美國女孩」這部片想要表達的核心概念不妨用「一念之間」來傳達。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彼此都想要改變對方,但到頭來真正能改變的以及真正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只能是自己。如果一個人不想改變,他不想發自內心認為自己需要改變的話,沒有人可以去改變他。例如盧蘇偉其實反覆想說明的,不過就是這一點,他很堅信這一點,也試著分享給眾人(父母)這一點,父母不要只想改變自己的子女,不妨先試著改變自己。這部片要說的主題,我認為也是如此。生活再困苦,我們都還擁有「選擇」的機會,也就是擁有「改變」的機會,你是想抱怨一輩子,抱怨你所失去的,或者選擇珍惜你還擁有的,開心過每一天?只是一念之間,真的只是一念之間啊,和生活困不困苦沒太大關係。正向思考或負面思考,取決於我們自己。沒有人可以給你更多或更少。





上午看完電影後,我對太太說,我們來煮個義大利麵吧。以下就是宅配夫妻的共同創作:







發現煮義大利麵很花瓦斯,後來決定利用保溫杯來煮,晚上試了一次,挺成功的,以後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煮義大麵了。Good job !

最後,也花了二個小時整理了家裡的櫥櫃,不然家中許多雜物真是愈買愈多,也沒有好好使用,實在可惜。找出了小蠟燭,加點精油為家中添加點氣氛。







poemstop 2011-07-03 23:07:35

宅配夫妻?! 我記得看過有關宮崎駿的論述,就是在說為何他獨鍾青少女(較多)的原因。。不過我看完就忘了

小狐狸 2011-07-03 21:20:29

好久沒去弄亂你家了...
我聽到你家地板在呼喚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