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7 12:02:41鯊魚

玻璃心(PURE HEARTS)

玻璃心(PURE HEARTS)

此部影片最顯著的特點,像是荷索(Werner Herzog)導演《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1985)的故事,有後設電影的敘事,並結合荷索在《卡斯柏.荷西之謎》(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1974)中對失智者的關懷與詮釋。

影片講述一位低智的中年男子克里斯,長期居住於精神療養院中,生活中的一切都受到完整的保護與安排,但生活也同樣是規劃得呆板無趣,影片在一開始便以鬧鐘的時間、克里斯的內心旁白:鬧鐘響的時間,朋友叫門的聲音。他都在預料之中,再加上他刷牙時,一旁計時的錶,都說明了生活的機械化。在克里斯的生活中唯有兩件事是他在意的,一件是每天必看且百看不厭的電影《玻璃心》,他尤其迷戀女主角琳達,另一件是諾亞造方舟的故事,他非常疑惑諾亞為什麼要帶上「邪惡」的動物,如果只有美好善良的動物,那現在的世界就更完美,這樣善惡對立的觀念深植在他心中。然而在一次的事件下他決心與朋友一起逃跑去尋找「琳達」,要帶她一起逃離這邪惡的世界,因這一趟尋人路程,從此他真正接觸到社會的現實面:沒有溫飽的三餐與住宿的地方、社會上的陌生人沒有辦法以高度的包容力去接納他們、警方沒有辦法判斷他們的精神異常。所以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好朋友因警方的自衛而射殺,當他費盡心力找到琳達後,她早已是白髮蒼蒼的遲暮老人,在此刻他才真正了解到生活殘酷的一面,因為琳達是他唯一的信念,當這信仰被打破,他才體認到自己建構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立,並且了解到善惡對立的關係與矛盾。他誤認的琳達(她的孫女)並不是片中溫柔的琳達,反而視他為無賴,而真正承認自己是琳達的卻已是滿臉皺紋的老婆婆,當他認定她們倆都是壞人欺騙他時,真正的琳達說出了片中的母題旁白:「命運是你自己所創造的。」他才相信且接受這殘酷的現實,她們也從原本要被他槍殺的「壞人」變成「好人」,這樣矛盾的轉變,瓦解了他心中善惡二元對立的觀念。

人不僅是社會的動物,也是複雜的動物。我們能怪罪開槍自衛的女警嗎?或主角天真的思維?傅科(Michel Foucault)曾言道早期的人類社會,瘋子的名詞不曾存在,他們並不被正常的人所隔離,反之他們一同生活與玩樂,只是對他們充滿好奇心,但當資本主義社會出現後,因為這些人無法正常的工作,與資本家高度生產的理念相違背,於是建立起所謂的精神病院去治療他們。另外「道德主義」一向是危險的社會觀念,非常困難拿一個既定的標準是衡量他人,像片中的計程車司機,對克里斯來說是好人,但當他在不知道如何付錢的情況下,便把袋中的錢通通倒給他,而他也毫不猶豫的收下,我們怎麼去下定義呢?

我們只能說,導演透過這特殊的社會角色,再現社會現實殘酷與優勢霸權的一面。問題永遠不在於單向一方,而是多面向的互動下產生然後連結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