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分享】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

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

故事主角是美國的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是大聯盟中預算最少、二線球員最多的隊伍但是,這支窮酸球隊卻在外界一片不看好中不斷贏得比賽,靠的是投資效益與選才效率」,應該可以給管理者或人力資源人員一個方向聰明地思考如何擅用工具與分配資源,是團隊突圍制勝最重要的成功關鍵。

文 / 雙魚座

 

本組這次要討論一本書「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大家也許會好奇的問,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嗎?一位由財經作家撰寫的棒球運動的書籍跟工作上有何關聯?在這裡,要跟大家談談這本書的一些想法以及在人力資源應用的可能性,沒錯,跟人力資源有關係,坊間也許有人分享過這本書,我們將不詳述故事內容,而要探討運用其中的意涵在工作上。

 

首先,從網路書店都有介紹的書籍基本資料說起,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是財經作家麥可路易士所著。這本書的故事主角是美國的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描述該球隊經營的不同思維,長期以來,這是大聯盟中預算最少、二線球員最多的隊伍,花在球員薪資上的預算,一年只有洋基隊的三分之一,但是,這支窮酸球隊卻在外界一片不看好中,不斷贏得比賽,寫下世界棒球史上一頁驚異的傳奇。

 

現今球隊經營的故事,你可能熟悉王建民所待過的洋基隊與國民隊的故事,以及郭泓志所屬的道奇棒球隊,你能想像王建民在2006年與2007年各拿下19勝的投手,在受傷後投球不順時被洋基隊放棄,而現年29歲的郭泓志在左手肘開多次刀後,今年登板創生涯新高的56場,戰績32敗、12救援成功,防禦率1.20還打破洛杉磯道奇隊史紀錄,而「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所探討的是更早期的案例,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管理階層,如何透過科學化的統計分析篩選球員,並且說明其成功的訣竅。

 

在整本書中,讀者會覺得有一個不斷被重複的觀念,這個觀念是「投資效益與選才效率」,團隊合作才是王道,盡量避免老鼠屎的存在,那怕是目前看似高績效的員工,一樣回歸標準;投資效益」指的是球隊清楚錢要花在刀口上,每一分錢都必需要有績效的回饋;「選才效率」指的則是如何透過科學化的分析架構,清楚地在競爭市場中選擇優質的投資標地。奧克蘭運動家隊在當時未登上世界冠軍寶座,但是該隊的戰績總是令人不敢小覷,在分區排名每每名列前茅,運動家隊就是以此勝出,並打進季後賽的。

 

書中介紹了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經營模式與選才系統,當然也讓我們注意到美國大大聯盟既有的球探制度,而現在仍有許多隊伍仍然仰賴此球探制度,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年的總薪資支出為41,942,665美元,在分區拿下103勝,比第四名的德州遊騎兵隊多了31勝,但薪資水準只有遊騎兵隊的一半不到。書中指出,過去三年(2000, 2001, 2002),每多一場勝利,運動家隊只需花費500,000美元,而遊騎兵隊則需要花費3000,000美元。很明顯地,球隊的投資效益相差甚大。而這樣的投資效益來自於於運動家隊的選才效率。他們總是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攻守數據分析,找出市場上最超值的球員,甚至不需要球探。

 

至於球探制度與故事很多,大家比較熟悉的瑞佐(Mike Rizzo)就是現任國民隊總經理在2000年時準備網羅王建民時是響尾蛇隊球探,瑞佐(Mike Rizzo)在當年可是響尾蛇隊重量級球探,陪同國際球探部長一同來台觀看建仔在台北體育場的測試會,由於當天下大雨,測試移到室內,瑞佐因班機延誤,兩人只能在體育場門口等待,錯過建仔的公開測試投球,當時開出條件具有競爭力是水手、勇士和最後師長們一致推薦的洋基,根本沒有人在意瑞佐,當年響尾蛇是9支大聯盟球隊爭奪王建民的其中1隊,響尾蛇當時不僅沒有競爭力,更不在王建民的師長建議優先選擇名單中,沒想到過了10年後,瑞佐仍網羅王建民,更成為王建民重出大聯盟的推手。

 

本書的故事內容將不再贅述,但是有些想法想請大家思考,每年在設定MBO以及績效評估KPI標準,在這個千篇一律的作業中,一、您衡量過公司員工的平均生產力嗎?二、您確定每位員工都被放在最適合的攻守位置嗎?三、貴公司的選才系統是透過哪一種邏輯分析的流程?四、員工的投資報酬率在哪裡呈現?五、在勞動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是如何看待您的員工的?

 

就評斷球員的貢獻度來說,在大聯盟中以投手來說,三振率越高,是否代表他就是最好的投手呢?那麼伸卡球投手又應該如何評斷呢?能夠讓打擊手盡量擊出滾地球,以較少的球數,創造越多的出局數,對球隊的貢獻度會不如三振數高的投手嗎?以打擊者而言,全壘打數高的球員,是否就是最佳的打擊者呢?那麼能夠消耗投手球數或者四壞球上壘數高的打擊者,對於球隊的貢獻度是否會不如全壘打數高的球員呢?

 

當一般球團都在追尋三振數高的投手與全壘打數高的打擊者的時候,比恩就以不同的準則來尋找球員,例如尋找四壞保送率高的打擊手或投球局數高的投手,不僅可以用有限的資金找到好球員,同時也可以在球員成名之後,藉由賣掉或者交換球員,來替球團尋求最大利益。

 

在比恩的故事告訴我們,各斯其職,各有其貢獻度,設定好績效指標,前提是績效指標要設正確,否則還是明星職位的績效大於非明星職位的績效,這是一件可惜的事。

 

棒球球員的一生都被數據化了。從開始打少棒,您就可追蹤某位球員的發展。各式各樣的攻守數據都呈現出來這位球員的生產力。從上壘率、安打、保送、三振等等統計項目,即時你不了解某位球員,看過數據後,您大概也可對他打個分數。那,您的員工呢?哪些數據呈現出他的生產力?競爭力?

 

每位球員都會有一個適合的守備位置,例如書中提及的哈提伯,他在本壘板後蹲了22年。不過,在他被球隊釋出後,運動家隊卻將他安置到一壘的守備位置,取代了吉昂比的守備位置。而在這各位置上,哈提伯的攻守數據都相當耀眼,勝至高過許多領天價薪資的明星球員。您,是否幫您的員工安排在合適的工作崗位?

 

當然比恩對於球員也是相當嚴厲的,當他發現個別球員對於球隊的貢獻度是遠不如預期的時候,也就是看走眼,他也會毫不考慮地捨棄,一切都是以統計數字來作為考量,所以能夠提供一個客觀的比較標準。他可以將球隊的一線球員全都下放到二軍,而以年輕球員入替,只因為這些球員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相較之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看走眼,盲目地執著自己的選擇,最後才發現得不償失。

 

最後想提的是,貴公司的組織是不是會犯了一個毛病,你認識你的員工嗎?你知道你的員工真實的能力與意願嗎?但是對球隊來說,得一分就是一分,獲得一勝就是一勝,都是整體球隊的努力所產生的。不過每一分卻有不同的意義,一位球員可能平時都坐板凳,但是重要時刻被派上場代打,屢屢建功。您會留下他?還是開除他?還只是依然冷落他?那您又願意付他多高的薪資?

 

在這裡,請各位想想:球員的資訊是透明並易於取得的,但是球隊的經營還是如此的困難與具競爭性,那您的企業或組織呢?您認識您的現職員工嗎?這些員工資訊是小道消息還是開誠佈公的資訊?員工的選用、績效評估與培訓條件是否夠客觀?也就是,在不透明的勞動市場條件、不夠科學化的選才系統、不夠投資效益導向的用人決策,您期望企業有如何的投資收益? 

 

wei*2 2010-11-23 18:44:36

當球探在以身材評估球員時,我最喜歡比恩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不是在賣牛仔褲。

常遇到用人主管在提人力需求時,標準是:高專業、有經驗、認真盡責薪水要求又低的人,卻沒有好好評估知自己的團隊需要什麼特質的人來讓團隊素質更佳,發揮1+1>2的綜效。

本書很強調比恩的用才哲學,而企業用才,是否能像比恩在做的:找最合適的,而不是最完美的? 這是想成為策略伙伴的HR可以好好想想的:怎麼做更有比恩般遠見?而不是淪為一般球探...

淑芬 2010-11-06 10:22:43

書中有幾個point和我們HR常碰到的問題一樣,摘錄如下和大家分享:

1. 球探很容易被選手最近表現過度影響
→這種現象相當於人資在談效績評核時的月暈效

2. 哈佛畢業的迪波德斯將統計數據輸入程式,然後看哪項統計與球隊獲勝率相關程度最高
→這不就是研究方法中的「效標關聯效度」嗎?像公司在做的「職位典範」也正是這樣的邏輯,只是球隊有量化數據,一般企業則是用質化的行為分析

3. 無名小卒打拼六年變成自由球員後,不是要問球隊留不留的住人,而是該問球員的替代性如何,球隊如何找球員,及它是否能以新人取代失去的舊人
 →一般職場上不也就是這樣嗎?公司投入資源要留的人,必定是能力不容易被取代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