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8-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當修持淨戒門』
標題: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當修持淨戒門』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當修持淨戒門』?依《西方合論》開示:眾生往生極樂當修持淨戒門。所謂
(一﹚ 淨戒者,一切淨法,以戒為址。如人作舍先求平地;如畫師畫諸山水,先治光明素練,然後著彩,戒亦如是。
(二﹚ 是故戒為諸善法之首,入淨國之初門,若不持戒,如惡露敝女,欲入齋壇,無有是處。
(三﹚ 1.慳貪戒,謂行財命二施及與法施,無愛惜故。
(四﹚ 2.毀禁戒,謂五戒律儀戒,乃至無漏戒,滿足持故。
(五﹚ 3.嗔恚戒,謂以忍調心及于身口,若遇惡口刀杖所加,但自思惟業因緣法,作償負想、作導師想、作風寒冷熱想故。
(六﹚ 4.放逸戒,謂生死險道無放身處,如人持滿油行懸繩上,不得左右顧視,及生第二念故。
(七﹚ 5.散亂戒,謂守攝諸根,息諸緣影,如護風燈,如防生鳥故。
(八﹚ 6.愚癡戒,謂以智慧破諸迷悶,如作務人常借日光,若是長夜諸作皆廢故;又如登覽當用開目,若是盲人及與睡眠,諸山河大地,與無等故。
(九﹚ 7.憍慢戒,謂不應以才辯故貢高,不應以悟解故貢高,不應以諍論故貢高;一切所得,如大地上塵,如鏡面上垢,不應以此垢驕彼垢故。
(十﹚ 8.覆藏戒,謂一切處諸佛,一切處菩薩,一切處神明,無可覆故。如日中逃影,波中逃濕,沙中逃塵,無可逃故。
(十一﹚ 9.無益戒,謂一切嬉戲事無益,一切詩文無益,一切塵緣無益,一切口解脫無益,當遠離故。
(十二﹚ 10.不住戒,謂如上持戒,但為生淨土饒益眾生,不求聞譽法,及諸人天二乘果故。
(十三﹚ 如是行於淨戒,則能攝諸眾生,生于淨土。何以故?一切眾生,雖至冥頑,莫不欽仰戒德故。
由此觀之,如是『十三者』,即所謂眾生往生極樂當修持淨戒門,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修持』者,謂遵照一定的經文修行。 通常是靠近經文結尾的勸勉的一部分。又『淨戒』者,謂當須身心清淨,受持禁戒,專為成就佛果菩提。如經所說,清淨持戒,而不為戒,不為利養,乃至不為聲聞、辟支佛,唯為最上第一義故,護持禁戒,是名淨戒。又『法門』者,佛所說的法,因是眾生超凡入聖的門戶,故稱法門。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2年6月17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