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 22:24:35果前
1607-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
標題: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
眾所周知:《妙法蓮華經》者,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至於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依《妙法蓮華經玄義》開示:跡中十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妙;六感應妙;七神通妙;八說法妙;九眷屬妙;十功德利益妙。茲分述之如下:
(一) 【境妙】。云何境妙?謂十如因緣、四諦、三諦、二諦、一諦等,是諸佛所師,故稱『境妙』。文云:諸法如是相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相是佛智慧門,門即境也。又云: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妙也。
(二) 【智妙】。智妙者,所謂二十智、四菩提智(下中上上上)、七權實、五三智、一如實智,以境妙故智亦隨妙,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函蓋相稱境智,不可思議,故稱『智妙』。文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又以此妙慧求無上道,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唯我知是相,即智妙也。
(三) 【行妙】。行妙者,謂增數行、次第五行、不次第五行、智導行故,故言『行妙』。文云: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又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即行妙也。
(四) 【位妙】。位妙者,謂三草位、二木位、一實位,妙行所契,故言『位妙』。文云: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亦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場是果位,是名位妙。
(五) 【三法妙】。三法妙者,謂總三法、縱三法、橫三法、不縱不橫三法、類通三法,皆祕密藏,故稱為『三法妙』。文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性,定即資成,慧即觀照,是為三法妙也。
(六) 【感應妙】。感應妙者,謂四句感應、三十六句感應、二十五感應、別圓感應,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時普現眾水,諸佛不來眾生不往,慈善根力見如此事,故名『感應妙』。文云:我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又一切眾生皆是吾子;又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即感應妙也。
(七) 【神通妙】。神通妙者,謂報通、修通、作意通、體法通、無記化化通,無謀之權稱緣轉變,若遠若近若種若熟若脫,皆為一乘,故言『神通妙』。文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神通妙也。
(八) 【說法妙】。說法妙者,謂說十二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妙法,如理圓說,咸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言『說法妙』。文云: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身子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又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又但說無上道;又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即說法妙。
(九) 【眷屬妙】。眷屬妙者,謂業眷屬、神通眷屬、願眷屬、應眷屬、法門眷屬,如陰雲籠月,群臣豪族前後圍遶,故言『眷屬妙』。文云:但引跡文尚不引本文,況引餘經耶,但教化菩薩無聲聞弟子,即眷屬妙也。
(十) 【利益妙】。利益妙者,謂果益、因益、空益、假益、中益、變易益,猶如大海能受龍雨,故名『利益妙』。文云: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皆與三菩提記;又須臾聞者,即得究竟三菩提;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即利益妙也。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即所謂『法華之跡中十妙』,此為吾等學佛修道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蓮譬於本,華譬於跡,從本垂跡,跡依於本;華敷,譬開跡,蓮現,譬顯本;華落,譬廢跡,蓮成,譬立本。是以《法華經》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冚;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損生,位鄰大覺,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何以故?蓋『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又『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1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眾所周知:《妙法蓮華經》者,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至於何等為『法華之跡中十妙』?依《妙法蓮華經玄義》開示:跡中十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妙;六感應妙;七神通妙;八說法妙;九眷屬妙;十功德利益妙。茲分述之如下:
(一) 【境妙】。云何境妙?謂十如因緣、四諦、三諦、二諦、一諦等,是諸佛所師,故稱『境妙』。文云:諸法如是相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相是佛智慧門,門即境也。又云: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妙也。
(二) 【智妙】。智妙者,所謂二十智、四菩提智(下中上上上)、七權實、五三智、一如實智,以境妙故智亦隨妙,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函蓋相稱境智,不可思議,故稱『智妙』。文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又以此妙慧求無上道,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唯我知是相,即智妙也。
(三) 【行妙】。行妙者,謂增數行、次第五行、不次第五行、智導行故,故言『行妙』。文云: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又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即行妙也。
(四) 【位妙】。位妙者,謂三草位、二木位、一實位,妙行所契,故言『位妙』。文云: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亦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場是果位,是名位妙。
(五) 【三法妙】。三法妙者,謂總三法、縱三法、橫三法、不縱不橫三法、類通三法,皆祕密藏,故稱為『三法妙』。文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性,定即資成,慧即觀照,是為三法妙也。
(六) 【感應妙】。感應妙者,謂四句感應、三十六句感應、二十五感應、別圓感應,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時普現眾水,諸佛不來眾生不往,慈善根力見如此事,故名『感應妙』。文云:我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又一切眾生皆是吾子;又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即感應妙也。
(七) 【神通妙】。神通妙者,謂報通、修通、作意通、體法通、無記化化通,無謀之權稱緣轉變,若遠若近若種若熟若脫,皆為一乘,故言『神通妙』。文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神通妙也。
(八) 【說法妙】。說法妙者,謂說十二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妙法,如理圓說,咸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言『說法妙』。文云: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身子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又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又但說無上道;又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即說法妙。
(九) 【眷屬妙】。眷屬妙者,謂業眷屬、神通眷屬、願眷屬、應眷屬、法門眷屬,如陰雲籠月,群臣豪族前後圍遶,故言『眷屬妙』。文云:但引跡文尚不引本文,況引餘經耶,但教化菩薩無聲聞弟子,即眷屬妙也。
(十) 【利益妙】。利益妙者,謂果益、因益、空益、假益、中益、變易益,猶如大海能受龍雨,故名『利益妙』。文云: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皆與三菩提記;又須臾聞者,即得究竟三菩提;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終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即利益妙也。
由此觀之,如是『十種』,即所謂『法華之跡中十妙』,此為吾等學佛修道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蓮譬於本,華譬於跡,從本垂跡,跡依於本;華敷,譬開跡,蓮現,譬顯本;華落,譬廢跡,蓮成,譬立本。是以《法華經》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冚;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損生,位鄰大覺,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欲求大乘,超過一切諸菩薩,疾成佛道,須持戒、忍辱、精進、勤修禪定,專心勤修『法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佛想。如同偈云:「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無相行。二者有相行。無相四安樂,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諸法本來淨。眾生性無垢,無本亦無淨。不修對治行,自然超眾聖。無師自然覺,不由次第行。」何以故?蓋『無相行』者,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行住坐臥,飲食語言,一切威儀,心常定故;諸餘禪定,三界次第,從欲界地,未到地,初禪地,乃至非非想處地,有十一種差別不同;有法無法二道為別,是阿毗曇雜心聖行,若安樂行中深妙禪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無色行,如是禪定,是菩薩遍行,畢竟無心想故,名無相行。又『有相行』者,如《勸發品》中,專念法華文字,精進不臥,如救頭然,若行成就,即見普賢等,得三陀羅尼,若顧身命,貪四事供養,不能勤修,經劫不得。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1月17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上一篇:1606-何等為『十法行』
下一篇:1608-何等為『造像十一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