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4 00:27:51犬儒汪汪

家長不要執著於「超前學習 」

前幾天看電視談話節目,有一位父親帶了一雙子女上節目,筆者曾看過他的書,以他的國中學歷能教出成績優異的孩子,一定有過人之處,最欽佩他「以身作則」與「願意花時間陪孩子」這兩項正確的作法,有些家長不能領悟這兩點,而一直花冤枉錢、走了冤枉路。

看得出來大家都很喜歡「資優」,但是都錯認為成績好就是資優生,這是不對的,這位父親也提到,女兒只能算是中等資質,而兒子比較聰穎,那為什麼他寫的書會冠上「資優兒」呢?我想是出版社的主意,因為這樣比較吸引家長,賣得比較好。

其實家長們都被資優沖昏頭,資優是指在某方面有創造力、有特殊天賦,如果善加栽培,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可是在台灣,往往被曲解成成績好就是資優,而這本書的重點也不脫如何訓練孩子讀書。

筆者覺得這位父親最大的爭議是,太早宣布他的小孩是資優兒(也許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太多人跟他講,你小孩成績這麼好,是個資優兒),人生不是指看起點,而是看終點,小學成績名列前茅真的不算什麼,重點在人生旅途能不能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這位父親採用了「超前進度」這種教法,所以一雙子女都超前進度3、4 年,他的說法是笨鳥要先飛,趁還能給的時候多給一點,因為提早學,讓孩子面對學校功課游刃有餘,反而有更多時間運動、做自己的事,所以他的孩子小學五、六年級數學便學到高一程度,令其他家長稱羨。

這個節目除了邀請來賓之外,還會邀請幾位資深媒體人,他們對其他領域都很專業,也都有養兒育女的經驗,但是他們的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子女,少有教導其他孩子的經驗,很可惜這個節目沒有邀請洪蘭教授或者學過特教的學校老師,不然她一定反對這父親的作法,洪蘭教授主張,把童年還給孩子,孩子的天職是遊戲,如果用了一堆「為你好」的理由,把過多的功課壓到孩子上,孩子即使嘴巴不說,但他心裡知道,同年紀的孩子都還在玩樂,但自己就要讀超越進度的功課,即使贏在前頭,未必能領先全程。

筆者認為這位父親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在書中提到「傑出成就者的條件是,中等以上智力、工作熱忱與創造力」,但這些都是「超前學習」無法得到的,即使是學科的資優生,當他覺得目前所學不能滿足他時,一定會再求更深的教材,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因此超前進度是資優生自己要做的,這才算是「超前學習」。如果是師長父母有計畫的,用更深、更難的教材教授,這算哪門子「超前學習」?這是另類填鴨啊!

在學校,這種「超前學習」的孩子不在少數,有的學生國小就會國一數學,國一開始補國二理化,國三開始補高中課程,這都是被補習班洗腦的結果,如果面對課業行有餘力,應該參考洪蘭教授的建議,多多閱讀課外讀物才是,而不是時間都拿來補習,洪蘭說:「如果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時所需的知識,是一個還沒有發明的知識,我們現在補這些習有什麼用?還不如多多閱讀,打開一本好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現在的學生作文能力低落,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考試,而在於有沒有廣泛閱讀。」

台灣的家長如此瘋狂、執著於把孩子打造成資優兒,這在全世界是找不到的,如果執意以為好成績的孩子就會有好未來時,那麼家長的壓力是不會減少的,孩子只會被逼得更緊,沒有半點思想,變成一具考試機器。

這位父親的用心很好,但不用大肆宣傳「我的方法教出資優兒」,因為人生路還很長,未來孩子至少得讀好幾年的書,上媒體造勢,不見得對孩子未來有好處,反而造成社會指點的壓力。作家劉墉曾說:「學校裡成績好的學生,除非他是完全自動自發的,否則沒有人能保證,他到社會上,還能站在前方。」反觀這位父親為「超前學習」所做的努力,有多少是出自於孩子的自動自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