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 16:36:35小鄭老師

「三國演義主題報告」交件處

閱讀或觀賞三國演義或三國志(不限版本),了解三國時代整個歷史背景及興衰始末之後,找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加以分析、聯想、與其他歷史事件比較、或對照現今社會現象,撰寫500字主題報告,並且在下學期以簡報的方式在課堂上報告。

撰寫主題有幾個方向提供參考--
1.分析人物性格
2.分析事件
 a.三國形成的原因:東漢外戚宦官亂政→黃巾之亂→各地軍閥自成勢力→魏蜀吳三國鼎力
 b.如果...(事件)...沒有發生,三國會如何演變
c.某某人該不該...(做某事)...
3.分析....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三十六計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4.三國人物傳記:不只敘述人物的故事,還要分析他在關鍵時刻或事件所做的決定
5.三國各自敗亡的過程及原因,對現今台灣社會的省思
6.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內容差異的比較

請用"我要回應"的方式貼上你的報告
並且趁寒假比較空閒
及早準備下學期的口頭報告

上一篇:9/5作業

下一篇:畢業旅行通知

基靜 2006-02-19 23:45:38

劉備的個性英勇善戰又很急躁卻沒有應變的能力,常常被曹操算計,所以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曹操算計而戰敗。曹操的個性機智多謀,疑心疑鬼,疑心病重,對部屬經常用謀略的心態對待部署,因此,部署對他的心態很不滿。孫權的個性把事情都看的很輕,對部屬都很重視,信任部屬,所以,一些國事不願意來管,所以,往往國家出事較容易被別國侵犯,導致國家的滅亡。
在東晉有一個叫王隱的人,他寫了一本叫《蜀記》的書,裡面寫了很多事情,其中裡面有諸葛亮的五件事情,其中第有一件說,諸葛亮派將軍去別的地方打戰,指留數千士兵在城裡假扮成老百姓把城裡的大門打開,灑水的灑水,放羊的放羊,其他市兵就在成外守株待兔,等待時機的到來,例用地形的高處照望敵軍的來臨再幾十里延處可以清楚的嚴處看到敵軍的一舉一動,等到敵軍靠近城門時,縮小主力軍的攻擊範圍,在最短的時間範圍以外往內包,包圍敵軍,使敵均無法脫離困難,在這種的戰爭中讓敵軍來不及反抗,敵軍想乘機脫逃,想往四面八方逃走,結果,一個接著一個的被逮到,就逮到城內,逼問逃走得士兵,你們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襲擊本軍,是哪一個將軍派你們來攻打城內的設備,浪費雙方的士兵以財物。
不過,裴松之早就對這個「空城計」作過分析,說明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理由是,諸葛亮初屯陽平時,司馬懿還在宛城為荊州都督,不可能與諸葛亮大戰。後來司馬懿由此攻蜀,沒有打成,在這前後,就再沒有陽平交兵之事。何況,司馬懿率兵二十萬,就算懷疑有伏兵,也不至於退走,他可以就靠近設下防禦。還有,諸葛亮也不會讓魏延統重兵單獨行動(諸葛亮一直知道魏延有叛變之心)。所以,《三國演義》寫諸葛亮的「空城計」,根據的顯然是一個不可信的傳說。

洪妤瑄 2006-02-16 07:33:42

三國演義 洪妤瑄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備他們三顧茅廬拜訪孔明,和孔明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的故事是說,原本徐庶是來幫助劉備的軍師,正當劉備快要贏的時候,徐庶突然收到他母親所寫的家書,要他到曹操那裡去 ,但這其實是曹操的一個陷阱,但是當他要到曹操那裡去時,徐庶告訴劉備說可以去請孔明出山來幫忙,因此,劉備、關羽、張飛他們就尋訪孔明,可惜第一次去的時候孔明不在家,所以他們就只好回去了,第二次去時,是下大雪的天氣,所以張飛就很不耐煩的不太想去,但是沒想到,到了以後,孔明還是不在,第三次去時,關羽也開始不耐了,但是劉備還是執意要去,幸運的是剛好孔明在家,只是還在睡覺,所以劉備便拜託孔明的弟弟,讓他在外面等到孔明起床,因此,孔明便被他的誠意感動了,便決定幫助他了。
我覺得徐庶是一個很聰明、很孝順母親的人,只是因為誤信曹操的陷阱;但是反過來想,劉備才會知道孔明這樣的人才,也因為劉備很有耐心,才可以見的到他。因此,如果曹操沒有想出那個陷阱,徐庶應該就不會想要告訴劉備孔明的事,而劉備本身沒有什麼耐性的話,也就見不到孔明,劉備沒有孔明的幫助,就有可能無法建立自己的勢力,輕易的就會被曹操他們給打敗,也就沒有歷史上的蜀漢了。
再來是我覺得「草船借箭」的印象也很深刻,其中周瑜不僅善於用兵,才智也很高,但是氣量狹窄喜歡比較,每一件周瑜想到的事都被孔明料中,因此周瑜非常討厭孔明,一直很想超越孔明,所以,周瑜就想要陷害孔明。周瑜邀請孔明到自己的軍營來議事,談論敵我形勢的關係,但是我方還缺少很多作戰用的箭,於是,周瑜就要孔明造十萬隻羽箭,而且只給孔明十天的期限而已,沒想到孔明卻覺得十天太久了!萬一曹操急攻,豈不耽誤了大事,「所以最多三天就好了!」他這樣說,使周瑜非常驚訝,但是還是決定讓他在三天之內完成。孔明就叫魯肅預備了二十艘船,每艘船上派三十個士兵,十具戰鼓,然後用青油布蓋住船艙,船的兩邊,各堆放五十束草人。在第三天的傍晚,孔明和魯肅便往曹操的水師營開去,而曹操看到了,以為敵人來襲便馬上攻擊,一瞬間,箭如雨下般,往孔明船上的草人射去,孔明船上的草人射滿了箭,於是便命令士兵掉轉船身,回到自己的軍營,孔明利用這些箭,向周瑜交差,完成了他們之間的約定。

偉芃 2006-02-14 18:48:31

桃園三結義 黃巾賊作亂,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當時正是三月,桃花盛開,俗稱「桃園三結義」。他們招募鄉勇,討賊有功,劉備因此當了安喜縣縣尉。後來郡督郵來視察,需索紅包,張飛火大了,把督郵吊在樹上鞭打;後來怕上級追究責任,劉備便帶著關羽和張飛去投奔公孫瓚。
曹操有統一中國的野心,打敗袁紹,荊州劉琮投降後,擔心劉備先佔領江陵,於是率軍追擊劉備,劉備狼狽得連妻子兒子都沿途丟失,幸虧有趙雲捨命死戰,保住劉備的兒子劉禪的性命,又因張飛奮勇抵抗,阻截曹操的追兵,劉備才得以逃走。聯吳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後,形成三國鼎力之勢。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聽說曹操將南下漢中有進窺四川的企圖,心中非常著急,於是派人迎接劉備共同對抗曹操,劉備率領三萬多人馬進入四川,由於深得人心,不久就取代了劉璋,得到益州的領導權。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兵漢中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那年秋天,做了漢中王。可惜坐鎮荊州的關羽,不幸被東吳將領呂蒙所殺,荊州也被東吳收回。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為了延續漢室大統,劉備即位,是為蜀漢昭烈帝;這時張飛又被殺,劉備立誓討滅東吳,為結拜兄弟報仇,諸葛亮勸導他,應該是個人恩怨為輕,以天下大局為重;但是劉備不聽,在該年七月率軍討伐東吳,卻被陸遜打敗,狼狽逃回白帝城,憂憤而死,享年六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