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2 13:05:44樂水
非公共知識份子
澳門日報學海版最近力推公共知識份子主題的文章,各具思想深度,非常精采。我分別讀了展鵬兄和林玉鳳的文章。
林玉鳳引用哈老的公共空間(其典型是十七、八世紀的沙龍和沙特年代的咖啡店),討論了民眾意志亟需有話語權力的知識份子之幫助,因為只要透過他們,民眾的想法才可以得到政府的重視;用經濟學的話來說是公共知識份子應該作為集體選擇規則,使民眾偏好更有效地決定社會偏好。
展鵬兄則指出「知識份子的要務之一是要把社會上的刻板印象一一破解,而邊緣的狀態──弱勢──則能提供解放的力量,令人反思權力,令人有創新及實驗精神,而不被馴化」。他的觀點是知識分子應該站在邊緣位置,重新評估一切價值。
結合兩者的觀點可以得出,公共知識份子的職責便是深入思考,揭發種種意識形態,然後透過種種途徑告訴百姓,然後由百姓透過不同規則的集體選擇來改變社會制度及權力關係,自己卻不加入政府和制度之中。告訴百姓的途徑有很多種,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有公開講演,有博克和報紙等傳媒幫忙;百姓選擇的集體選擇也有各式各樣,可以靜坐、抗議、投票甚至革命。
但不是所有的集體選擇規則和觀念都是合法的。不說革命從來都是非法的,在某些法律規定下,連林玉鳳所說的公共空間都是非法的,就談貌似民主的投票吧,其實只要可以控制計票規則(我們選最多人喜歡的還是最少人討厭的?如何排除候選人?)就可以控制結果。當然,這些都是公共選擇方面的問題了。
所以,我思考的不單單是公共空間中的對話者的反思深度,更是公共空間能否存在、公共選擇規則由誰定立的問題。展鵬兄要求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是哈氏對對話的一大要求,只是林玉鳳的文章沒有詳細討論,而林玉鳳所期待公共空間和申訴渠道則要求相應制度的安排和實施。所以我特別欣賞“非公共”知識份子,他們從來不發表振奮人心的各種宣言,卻深入政府和制度之中,慢慢地改造各種觀念和制度……
邊緣知識份子固然深刻,但在體制裡默默無名卻又立志改變制度的人不是更值得尊敬嗎?
Loretta
2006-11-03 06:31:05
樂水的回應有趣。我的想法倒不同。
先回應你回應林玉鳳的。
她說「我們今天面對的不是有沒有知識份子的問題,而是見諸於社會公共空間的知識份子不多的問題。」
首先,我確實覺得澳門的知識份子不多。或者說有社會良心的不太多。我不是說澳門沒有卧虎藏龍像黃老邪般天文地理樣樣精,問題是這些高手從不出口。原因不是沒有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可以建造的,俯拾皆是,如香港城市論壇,英國海德公園,大學校園等,你要的話,在白鴿巢搵兩個大聲公就得),而是澳門沒有政治言論空間(你所說的合法問題),這點不用多解釋。
所以我覺得即使有位筆錄者坐在茶餐廳記低張三李四今日講過乜,澳門亦沒有發表張三李四的印刷平台。你提出的建制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原因是建制底下話事的都不是知識份子。馬克思講過建制如何影響思想,就是這種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活生生的例子是蘋果日報近日喜歡在網上論壇收集網友對各服務業之投訴,然後刊登報上。有一部份網友很不滿,認為被傳媒監視網上行為。試想如果茶客甲乙丙丁在嘆完奶茶後發現原來有有條友記低哂佢地剛才講過d乜,仲要呈交政府,話要黎改革喎,你係阿甲阿乙會點諗?
李展鵬的觀點比較合符澳門現實情況。反思和教育知識(knowledge)和權力(power)的關係是培養真正知識份子的關鍵。
你見我上網就say聲hi,我9-6都係office用電腦。挨到月尾去旅行。你既研究院生活如何?
在茶餐廳裡的討論是不是經過反思的,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很多人在茶餐廳裡發洩的只有不滿和抱怨,這些抱怨甚至是非常混蛋和愚蠢的。但基於一種任意的民主觀念,民主就是要根據人民的想法做事,所以也得接受讓人嘔心的低B仔和傻仔的想法。照此看來,如果人們真的是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為什麼會討厭報紙的報導?
將人民的想法加總成社會偏好的方法並不單單是登報紙。登報紙也只是說明他們四個的想法,要知道四個人偏好的改變並不一定能使社會的偏好改變。問題可能是民眾偏好的加法出了問題?這些都很難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