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園 @ Paris
艾文跟簡姐姐在巴士底買了一袋橘子到橘園...,橘園可說是巴黎自助行裡的亮點,因為她的館藏不會多到讓人感到有壓力(得趕快看)或是沮喪(看不完),也不會少到讓人覺得無趣,說實在的藝術欣賞還是要有點從容。
橘園美術館 Musee de l' Orangerie 位於杜樂麗花園 Jardin des Tuileries 內 ,是拿破崙三世在位(西元1853~1870年)時所興建的,以前真的是種橘子樹的,因而命名橘園。後來改建為美術館,館藏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來自於畫商保羅.紀庸與尚.瓦德爾收藏的作品,另一是莫內的巨幅「睡蓮」系列作品。
保羅.紀庸是一個有鑑賞能力的收藏家,他原是一個汽車修理工人,有一天看到一位輪胎商人從非洲帶回了一件雕刻品,深受感動,因此走上 art dealer 之路。當代是印象派興起的年代,保羅.紀庸參與了很多名家摸索發展個人畫風的時期,本來 art dealer 應該是做買賣,但是很多作品都變成他的私人收藏,後來他死後才由他的遺孀捐給法國政府。橘園將以往這些私人收藏的狀況做成袖珍模型。
簡姐姐喜歡印象派、也很喜歡莫內,所以到橘園是簡姐姐的主意,本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還打算去吉維尼~ 就是莫內花園所在地(位於巴黎近郊),不過一個禮拜的時間實在是不夠用,所以這一次我們只好放棄吉維尼。
莫內是印象派代表人物,一生追求自然光影色彩的變化,喜歡針對同一主題畫畫畫畫畫,春夏秋冬、日暮晨昏...,有名的作品有《白楊木》、《乾草堆》、《盧昂大教堂》乃至倫敦泰晤士河畔《國會大廈》等系列畫作。
莫內晚年視力開始減退,然而莫內作畫的狂熱依舊不減。1916年正在和生命賽跑的莫內,決定要捐給法國政府一組巨幅《睡蓮》連作,長度十二至 十六公尺不等;後來莫內幾乎全盲了,作畫必須把眼睛貼近畫布,也只能靠顏料管上的標示來區別顏色;但是,莫內心中惦念著「橘園美術館」要永遠陳列《睡蓮》連作的計畫,他仍然拖著衰弱的病體,爬上梯子繼續修正大尺寸的《睡蓮》。1926/12/5 ,莫內因肺癌在吉維尼家中揮別人世;次年,「橘園美術館」正式向世人介紹莫內《睡蓮》連作,一朵朵睡蓮飄浮在兩間橢圓形大廳牆壁上氣勢磅薄............為了依照莫內的遺願,讓這兩個作品能夠在有自然光灑落的房間內展出,橘園美術館經過了六年的整修,把原本的兩層樓改建成現在的單層建築。目前一樓有兩個橢圓型展室,東首的展室內放置清晨睡蓮的東西南北四幅,西首的展室則展出夕陽的四幅睡蓮。
展場的中間有長椅供大家坐著慢慢地欣賞這兩幅巨作。 橘園真的滿貼心,館內設置不少位置讓人可以坐著觀看畫作。
橘園的地下室還有許多知名畫家的作品
----------------------------------------------------------
雷諾瓦的人物畫感覺很溫暖嫻靜 peace~
-------------------------------------------------------------------------
塞尚 Ce'zanne 的人物畫鬱鬱寡歡,靜物與風景不是那麼寫實,有種超現實的感覺
-------------------------------------------------------------------------
德蘭 Derain 的人物有一種思緒飄到遠方的感覺,靈魂不與軀體同在~ 艾文在橘園第一次遇見德蘭,超愛他的人物畫
-------------------------------------------------------------------------
畢卡索 Picasso
-------------------------------------------------------------------------
馬諦斯 Matisse 的畫有玩樂、好逸惡勞的Fu,馬諦斯喜歡畫窗戶,看得出來好幾幅畫都是在尼斯畫的
=================================================
Lunch @ 杜樂麗花園
在杜勒麗花園悠哉地邊享用午餐,午餐我們自備法國麵包、水煮蛋、橘子,有艾菲爾鐵塔 & 方尖碑為伴。
協和廣場是在 1775年完工,當時被稱為路易十五世廣場;法國大革命後,在廣場上設置斷頭台,被更名為革命廣場。路易十六、瑪麗安東尼等人都是在此地被處死刑,斷頭台一直持續到1795年,後來革命廣場才被改名為 Concorde協和廣場。廣場上的方尖石碑是埃及的副王穆罕默德.阿里為尋求法國支援,贈送給查理十世的路克索神殿之塔。方尖碑 Obelisk,是古代埃及和西亞常見的一種紀念碑,位於巴黎協和廣場的樂蜀方尖碑是一種計時工具,就是日晷。
上一篇:巴士底露天市集 @ Paris
下一篇:再訪羅浮 @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