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8 14:39:32espressopen

台中麵線台北口味

1
我一直有種感覺:台中是座虛張聲勢的城市;因為處處聲勢浩大語不驚人死不休,反而顯得心虛,顯得沒自信。
我之會有這樣的感覺,當然由很多幽微細緻的投射和感受所累積起來的,其中之一是來自麵線──就是你在大街小巷隨隨便便一屁股坐下來吃的或蚵仔或大腸或肉羹或又蚵仔又大腸又肉羹的麵線羹麵線糊。
在台中,麵線顯然是極受歡迎的小吃,隨處可見;隨處可見有一個可能是,招牌都很搶眼;這又導致了另一個可能,因為隨處可見而競爭激烈,大家不得不在招牌上拼場──口味、品質難以取勝,沒有口碑,只有靠大字報了。
於是,越是大街夜市,越是熱鬧的地方,小小的麵線攤總是有塊大大的招牌越過了人行道擺在車道線的邊緣,這已經夠誇張了,但是,招牌上的大字,什麼台北口味、台北五十老店、台北艋舺、台北Q媽,極力標榜台北,更是誇張到刺眼的地步,好像只有台北口味才好吃,台中沒口味,台中麵線台中人不吃一樣。
我實在不理解台中麵線為什麼迷信台北?(還是台中人迷信台北麵線?)
台北麵線有什麼台北口味?台北口味有什麼特殊的規格?
有嗎?
當然台北的麵線好吃的很多,難吃的更多啊!
依我的經驗,台北好吃的麵線家家不同,各有特色各有滋味,而且都很低調,地點大都在僻巷街角,招牌可有可無,顯眼的倒是來去不斷的食客,小攤一開張,吃的人就沒斷過,什麼時候經過總有客人,直到賣完收攤為止。至於名聲響亮大排長龍的麵線攤,我倒覺得soso,尤其西門町那一攤,沒什麼好吃或特別,我不但沒有非此不吃的癮頭,甚至路過也沒有不吃可惜的念頭。
所以啊,我實在想不通台北口味是哪個味?
難道台北口味的意思是說,由台北的中央廚房車運台中?那也未免太不減碳,太不經濟,太不符合麵線這種臨巷可食的趣味了。
不過,實踐是檢驗的唯一標準,吃是好吃不好吃的唯一方法。嘴在台中,怎麼可以不嘗嘗台中的台北口味麵線?
我吃了三家招牌上有台北兩個字的台中麵線後,就決定從此吃麵線避台北,因為實在不怎麼樣,吃不出什麼好什麼特色。

2
我可不是說台中就這樣沒好吃的麵線了,只是好吃的麵線不台北──咦,我難道對台北有偏見嗎?
老實講,我穿梭出入台中市巷弄的時間還不夠久,但是,已經發現兩攤麵線精彩極了,有創意有特色,讓人吃完一碗就想「再來一碗吧」!餘味無窮捨不得走;這兩攤麵線擺在台北,都能把台北麵線比下去,和基隆廟口的麵線有得拼。
其中一攤在水湳市場內,得穿過好多落地攤販,到長安路二段三一七巷口,攤子當道斜擺,三數張小桌在旁,攤後就是一個大鍋,全部家當一目了然,現煮現賣,叫做「蘇大腸麵線」,這個「蘇」字外頭可打了一個大圓圈,大有本人在此不假他手的好漢氣勢。
這攤大腸麵線,獨此一味;用的是沒滷過大腸頭切塊,軟而有勁,嚼得動而不爛,真是老少咸宜。辣椒醬也極佳,微有麻意,比唬人的麻辣火鍋更有那個味。
但是他最妙的地方是,在麵線裡加了筍丁;這一加,滋味何止翻了一翻!稠裡帶清,既飽滿又爽口,濃濃稠稠的麵線入口清香彈跳,順口極了,也美妙極了。每日早晨有此一碗麵線,無憾矣!不過三十五元。
另外一攤在台中市樂群街的第五市場。
樂群街好像是台中麵線的兵家必爭之地,五十號前後,相隔沒幾步路,就有兩攤麵線拼人氣;你到那裡看見兩條人龍排隊,其中一攤就是了。
我講的這攤叫做「樂群手工蚵仔麵線」,攤子小小的,位子在攤前,勉強坐得下三個人,經常擠到隔壁賣冷飲的位子,這可是街坊鄰居的人情啊。等位子太難,難怪外帶的比坐下來吃的多。
這家麵線,也是現煮現賣,一鍋接一鍋,就兩個人好像是一對夫婦在忙,免不了青黃不接,你往攤前一站用不著開口,老闆就先說了,『要等十五分鐘喲。』你當然要等,等麵線也等位子。
清麵線二十元,另有三種搭料, 蚵仔、大腸、肉羹,兩搭三十元,綜合也就是三搭三十五元。
這攤麵線,麵線很細,湯汁很清。清麵線我不敢講,這個兩搭三搭可就看出功夫了;看似統其實獨,三種搭料原味突出,在有透明感的湯汁中一匙一搭一滋味,層次繁複,真是花俏。
我本來不吃九層塔,只因太過奪味,什麼熱炒九十九之類的海鮮攤,一把沒切的九層塔撒下去,是鮮是臭全遮住了,什麼味道都沒有了,只剩九層塔的味道。這家麵線,九層塔切絲,撒幾絲在麵線裡,有點味道又沒味道,大大的發揮了提味的功能;多不見得好,吃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這攤麵線還是有一多,就是沙茶醬。湯汁已經夠精彩,不必多此一醬,徒亂口味。我每次都是有言在先,『不要沙茶。』
講到這一攤,當然也要說說和他相隔幾步的另一攤「鹿港麵線糊」。
「鹿港麵線糊」就憑標榜的這個「糊」字,和「樂群手工蚵仔麵線」就有了明白的區隔。
只搭一色肉羹,「素顏」是其特色;每碗二十二元,價格超乎尋常的便宜,是其手段。吃一碗當真是結棍得很。
樂群街除了這兩攤麵線之外,轉個彎也不過幾步路還有一攤,不過開攤得晚,態度又很台北,賣你一碗好像施捨──唉,我真的對台北有偏見──吃過一次,就再也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