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7 11:30:32歐布萊恩

戶外空間可及性調查案例分享 – 障礙在哪裡? 15


這是2011年中華大學景觀系與建築系畢業設計聯展的入口設計,看到旁邊堆疊的模板,終於明白剛剛學生在電話裡說她為我清出了一條路的原因。



同學看到我繞到交誼區非常興奮。看到我上不去,全部都走下來。他們說要幫我抬上去,我說我不是媽祖不習慣被抬也不希望被抬。他們覺得:老師你太不識相了。我呢,只能無言以對。

障礙在哪裡?15

設計態度與設計教育出現了障礙?8

這次建築系與景觀建築系的畢業聯展在華山藝文展區。一進入展場,接待的同學看到我帶著我的輪椅來興奮得又叫又跳。但是看到我垮著一張臉時,卻嚇得驚慌失措。因為我放聲大喊叫場地規劃的同學出來。這時接待的同學連忙澄清是建築系同學規劃的,現在不在。景觀系負責的同學也不在,剛剛和我通電話且告知已為我清出一條路的同學也不在。我在懊惱並檢討自己在景觀系開了那麼多年無障礙空間導論的成效。我只能說,簡直失望到了極點。為什麼多年後,我的學生還是以為製造障礙就是創意呢?

其實兩系聯展,這不是第一次,多年前兩系也曾經在新竹市的演藝廳一起展出。那一年我同樣帶學生去捧場,結果學生進場了,我和我的輪椅卻只能在場外等待。為什麼?因為展場入口同樣以模板墊高,而且還墊得很高,入口空間縮小,基本上輪椅是無法進出與通行的。在那個年代,你抱怨,沒有人懂你。我經歷過同樣的設計教育,也讀過許多歌頌建築設計的書。不明原由地,總覺得建築設計者期待大眾帶著朝聖的心情在規畫的儀式下參觀或體驗設計者的作品。這樣傲慢的設計態度似乎不曾改變過…。



展場的後面還有一區也是地坪抬高的空間,看來也是建築系同學的精心傑作。

華山畢業季的演講廳入口同樣墊高,導致我和我的輪椅無法進入。這種失落感除非是當事者,否則無人能懂。我真不明白為什麼建築空間的創意只能圍繞在差別待遇的思維上運做?老實說,我還真懷疑這些建築人是否真能理解甚麼是空間上的差別待遇(換句話說,就是空間使用上的歧視。)?在高度人為的都會空間或者建築物內部,或許以建築工法處理空間是無法避免的手段。但是在戶外空間呢?我個人認為硬要以建築工法處理戶外空間的結果只會製造更多空間使用上的障礙。



進入華山展覽區,首先出現得是一座長長的木製斜坡道。上了坡道後的目標與目的不明。

或許你也會以為設置斜坡道就等同無障礙設計了。那我必須告訴你,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首先我必須請你坐上輪椅體驗一下上下斜坡道的感覺,再來提出你對斜坡道的看法。



這是建築工法建構出來的戶外休息空間。典型的建築空間界定法 – 抬高地坪。

建築工法營造出來的空間的確帶著某種特殊的幾何美和結構美。但它也營造出不自然的生硬感和過於做作的互動關係。這種關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與接受的。以上面華山樹下空間為例說明。木結構的地坪抬高讓樹下空間看似有趣,卻逼得坐輪椅使用者必須上斜坡,穿過木平台,下斜坡,然後進入展覽廳。如果木平台另一端的野餐區沒有舖設斜坡道,那麼輪椅使用者就必須繞一大圈才能到達野餐區。安全的斜坡道比傳統台階設計更費空間,導致設計者不樂意設置斜坡道,甚至以陡坡取代。陡坡的設置是不切實際且危險的設計。而我個人認為沒有斜坡道的戶外空間才是最安全的空間。戶外空間是不應該有斜坡道出現的。

那到底在現實環境中,輪椅使用者可能遇見的障礙有哪些呢?我們或許可以從案例中歸納出一些端倪,又或許這些案例可以讓大家思考如何避免類似的設計再發生。

以下是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2011年選修無障礙空間導論的同學所做的空間體驗作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mgrPYJgEII&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ZZZ-i1pKtY&feature=sha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yBFF3C68Ww&feature=player_embedded#at=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