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6 16:43:14愛睿客

愛睿客書架2008-09


《我的喬治亞》,西西著,洪範書店出版

這件事看來充滿逆轉隱喻:當西西在香港家中放進一幢喬治亞風格的娃娃屋,細膩考究其時家具、牆面、掛圖、用色、地板、隔間……等細節真實,最後,以手工重現喬治亞時期的生活樣貌,偶爾並自嘲「寫實主義」與「真實」間的落差──她游於藝的精神使人讚歎折服。而同時,生活於娃娃屋內的一家人(由西西所虛構的人物們),也彷彿穿越時空密洞,大方展示其生活切片:對話,苦惱,氣氛。在此,18世紀與21世紀共存了,西西盡情回溯喬治亞的建築瑣碎,旁及音樂、繪畫、文學、歷史,又彷彿後設地嵌入香港片段,看(曾經的)殖民地如何與(未參與的)殖民者對話,一種特屬於西西的智慧與幽默,便從字裡行間逸開。與其說這是一本散文與小說的混搭創作物,毋寧說這是一封娃娃書迷寫給娃娃屋的情書吧。




《惡人》,吉田修一著,王華懋譯,麥田出版

《惡人》為日本作家吉田修一首度嘗試書寫推理風格的作品,以九州為舞台的犯罪事件,從一名被棄屍於國道旁的女保險業務員述起,藉由時興的手機交友網站為媒介,發展出一部線索繁複交織的多聲帶小說。善於觀察城市眾生、細膩摹寫身體細節與性格、傾倒出人們內裡罪惡念頭──吉田修一捏製的人物,並不特別服務推理線索,甚至先行揭穿兇手面目,使故事在幽微的辯證中,用各式第一人稱喧譁表現出角色們個別的軟弱,再一步步誘引讀者自行判決善惡。慣讀吉田修一作品者,應可在此書中讀見諸多熟悉元素:勞動者的生活與愁悶、平凡OL的愛與執著、家族間的冷漠與繫絆、日本社會薄脆的人際危局……就像是一次技術的總整理,吉田修一高明地發揮敘事能力,又一次使我們陷入思緒的為難,不知道是否闔上書頁,走進現實,我們也將成為另一名被邂逅的惡人。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范毅舜著,積木文化出版

封面上所拍攝的是一雙修士的手,手的主人,是在歲月的錘鍊與注視下,默默為這塊土地付出的修道人。作者用文字為一群五○年代抵台的白冷會士畫像,述其過往,靜寫其無私之愛,掘出台灣歷史中身分奇特的一支天使隊伍。而甚為全書主軸的,更還是自幼以天主教為依歸的作者,在面對自身同性愛傾向確認的過程中,如何與信仰斷裂、掙扎,藉由親身所歷的恩典經驗,重又體會到唯有開放自己,投身信仰中,方能修護破碎的身心靈。而他亦一方面回顧過往所創作的繪畫或攝影作品,藉著自剖,帶出一路上所遇會的神父們,寫實地道出他們的局限與寬宥,人性與神性。全書由台東、蘭嶼幾近凋零的瑞士籍修道人述起,坦白自身面對信仰的徬徨,曾擱置此一書寫計畫,又終究執筆完成,其轉折心路,盡在筆墨與留影之間。



《給夢的女孩》,綿矢莉莎著,涂愫芸譯,平裝本出版

做為史上最年輕的芥川賞得主,綿矢莉莎(1984-)終又交出新作《給夢的女孩》。過往兩冊《Install未成年載入》和《欠踹的背影》皆聚焦在青春期所內蘊的暴亂和謎詭,新作則拉長了戰線,細細拆解日本偶像製造工業背後的生產線風景,從一名形塑為「給夢」者的幼年生活述起,看「她」如何在明星幻影中虛實穿梭,既得具備生活實感,又不得缺乏完美假象。當窺淫已成全民共業,狗仔無所不在,書中所釀的高潮其實不及現實新聞報導厲害,然則,全書精采處,或仍在於綿矢莉莎不疾不徐的耐心口吻,及其偶然如雨陣邊的彩虹般,細膩寫摹出青春身體的緊繃與內心波率的振動。前書《欠踹的背影》談偶像崇拜,到了《給夢的女孩》則撕毀偶像漂亮假面,還其情欲與吶喊,這,算不算是綿矢莉莎送給自己的一次啟蒙呢?









photo:www.littleoslo.com/img/lyc/2008169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