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5 18:03:29愛睿客
同代人的甜蜜與哀愁
讀凌性傑《燦爛時光》
散文向來允許時間流動、生活堆積,然而凌性傑在他第一本散文集《關起來的時間》裡,索性圈豢時間,靜看流年穿梭。乾淨的文字風格,百繞千迴仍回歸正面、肯定的抒情內省,甚具節制意味地將生活裡記憶深刻、難以釋懷的情意結一一繫上。許多無解的提問,像彼此碰撞的氣球,在密盒子裡推擠、摩擦,感受到氣球膠面觸碰的尷尬聲音。追憶的已逝情感亦然、曖昧的情欲探索亦然,即便當作者站上講台,那委婉、內在柔軟感受呼應的發射器仍不斷啟動──所謂關起來的時間,其實是靜靜蓄滿一片體內的海。
然後,時間繼續流動,生活繼續堆積。
在這冊名為《燦爛時光》的散文集中,我閱讀著同代人凌性傑,像輕輕搖晃那片體內的海,知曉了他後來的航程。
時間像一個隱形的籠子,把我們囚在同一段動線上:三十歲,來到人生的這個段落,合該有幾樁可說或不可說的往事,思索之間,也曾繞經靈魂背面,學會幾種世故說法,但心底總還有幾株莽撞雜草,正攢越了拘禁縫罅,擺首迎風。
在顯露與隱藏之間,在自我與世界之間。
因此,寫在書裡的,讀來樣樣親切。
無論是他以生活為賽場,寫身體的榮枯、短散步、網路漫遊、消費癖性;或以直截語彙將欲望核心揭露,濕淋淋地寫出愛與性所栽培的魔幻,那些耽留其中、一一指名凝視的事物,說穿了,正也是當代社會中,某一類文明的切片。它們具體地為俗世生活留下指紋,溫柔地詮釋了某些遺憾。
這一切片,像奇異的魔氈,載著我與我的同代人惶惶起飛。
大抵說來,我們都仍背負著某些傳統價值,留處異鄉、懷中藏有日漸色淡的故鄉和親族,日常瑣事纏滿,卻總試圖穿越那些綑綁。於是,藉由氣味、閱聽、戀愛、微量的放縱,讓自己偶能去到綱常之外,但又無能拋棄現實身分,所以時時像條橡皮筋,拉長,旋又彈回。當脆弱時刻來臨,便默許自己使用一點消費(哪怕只是踅到巷口的便利商店),又一次請求物質救贖。或亦認真渴求同類溫暖,卻在某些誤擊時分,內心戲開鑼,亟欲潛回自闢洞穴,那裡面好安全,有我們熟稔的各色細小事物,適合適當的慌張,不必驚擾他人──如何處理置身世界裡的自己,將體內秩序安排妥當,繼而涉足他人?
我與同代人凌性傑曾歷經相似的蒼白:升學制度的安排、人生價值體系的灌輸,同樣無知地跨過戒嚴年代。我們握有色票相同的青春,南台灣的少年,雙眼齊齊朝向城市眺望,於是都泊到了台北。經驗過成功嶺的軍訓課程,浸潤過九○年代風起雲湧的性別論述,我們獲得了什麼?其後在島嶼各處落點,我們又被烙印了些什麼?我們慣於接受大量流行文化教養,身處城市中產階級,藉由特定品牌得到莫名安全感。我們已用罄身體最美好的一截,此後唯有鍛練、控制……
這些都是已發生之事了?
我且心慌莫名地讀見凌性傑寫道:「我好感慨,我們這一代人幾乎在三十歲之前就把人生的故事都經歷完了。」然後呢?「接著是日復一日,逐漸失去創造的能力。」
若果如此,此後的航行將只是重複已歷粼粼海浬,大廈複製大廈,花朵抄襲花朵,今天模仿昨天,他看似你,你黏貼我?
同代人的甜蜜在此,哀愁也在此。
眼見許多私心喜愛的作者,他們往中年行去之後,紛紛開始掘挖血緣的礦產,彷彿一滴滴落汪洋的水,忽然眷戀起出發時的源脈。我驚訝地讀著那些家族舊史,知曉龐然世界中,「我」的力量如此丁薄,是以需要藉由樹枝圖的追溯,感應存在的上游。我不知道像我與凌性傑這樣「失根」的同代人,會否也開始關注自身之所從來?那,或許是下一階段的命題了。
在此之前(彷彿一場祕密的私派對),身體還在,執念還在,一點點揮霍的快樂也還在;我感慨地預知我們或將永遠無法正確地老去──即便身體不允許,內裡卻總有一些軟硬的什麼,活潑潑地綻放與發酵著。或許,就使用這些不肯臣服的質,對抗日漸枯燥重複的墜落吧。若能勝利地從百無聊賴的後三十世代,撥開此刻世界所遞來的挑釁手勢,我想,那才是我與同代人可以真正慶祝、永不謝幕的燦爛時光。
《燦爛時光》,凌性傑著,爾雅出版: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3161
photo:artisteinconnue.wordpress.com/2007/02
散文向來允許時間流動、生活堆積,然而凌性傑在他第一本散文集《關起來的時間》裡,索性圈豢時間,靜看流年穿梭。乾淨的文字風格,百繞千迴仍回歸正面、肯定的抒情內省,甚具節制意味地將生活裡記憶深刻、難以釋懷的情意結一一繫上。許多無解的提問,像彼此碰撞的氣球,在密盒子裡推擠、摩擦,感受到氣球膠面觸碰的尷尬聲音。追憶的已逝情感亦然、曖昧的情欲探索亦然,即便當作者站上講台,那委婉、內在柔軟感受呼應的發射器仍不斷啟動──所謂關起來的時間,其實是靜靜蓄滿一片體內的海。
然後,時間繼續流動,生活繼續堆積。
在這冊名為《燦爛時光》的散文集中,我閱讀著同代人凌性傑,像輕輕搖晃那片體內的海,知曉了他後來的航程。
時間像一個隱形的籠子,把我們囚在同一段動線上:三十歲,來到人生的這個段落,合該有幾樁可說或不可說的往事,思索之間,也曾繞經靈魂背面,學會幾種世故說法,但心底總還有幾株莽撞雜草,正攢越了拘禁縫罅,擺首迎風。
在顯露與隱藏之間,在自我與世界之間。
因此,寫在書裡的,讀來樣樣親切。
無論是他以生活為賽場,寫身體的榮枯、短散步、網路漫遊、消費癖性;或以直截語彙將欲望核心揭露,濕淋淋地寫出愛與性所栽培的魔幻,那些耽留其中、一一指名凝視的事物,說穿了,正也是當代社會中,某一類文明的切片。它們具體地為俗世生活留下指紋,溫柔地詮釋了某些遺憾。
這一切片,像奇異的魔氈,載著我與我的同代人惶惶起飛。
大抵說來,我們都仍背負著某些傳統價值,留處異鄉、懷中藏有日漸色淡的故鄉和親族,日常瑣事纏滿,卻總試圖穿越那些綑綁。於是,藉由氣味、閱聽、戀愛、微量的放縱,讓自己偶能去到綱常之外,但又無能拋棄現實身分,所以時時像條橡皮筋,拉長,旋又彈回。當脆弱時刻來臨,便默許自己使用一點消費(哪怕只是踅到巷口的便利商店),又一次請求物質救贖。或亦認真渴求同類溫暖,卻在某些誤擊時分,內心戲開鑼,亟欲潛回自闢洞穴,那裡面好安全,有我們熟稔的各色細小事物,適合適當的慌張,不必驚擾他人──如何處理置身世界裡的自己,將體內秩序安排妥當,繼而涉足他人?
我與同代人凌性傑曾歷經相似的蒼白:升學制度的安排、人生價值體系的灌輸,同樣無知地跨過戒嚴年代。我們握有色票相同的青春,南台灣的少年,雙眼齊齊朝向城市眺望,於是都泊到了台北。經驗過成功嶺的軍訓課程,浸潤過九○年代風起雲湧的性別論述,我們獲得了什麼?其後在島嶼各處落點,我們又被烙印了些什麼?我們慣於接受大量流行文化教養,身處城市中產階級,藉由特定品牌得到莫名安全感。我們已用罄身體最美好的一截,此後唯有鍛練、控制……
這些都是已發生之事了?
我且心慌莫名地讀見凌性傑寫道:「我好感慨,我們這一代人幾乎在三十歲之前就把人生的故事都經歷完了。」然後呢?「接著是日復一日,逐漸失去創造的能力。」
若果如此,此後的航行將只是重複已歷粼粼海浬,大廈複製大廈,花朵抄襲花朵,今天模仿昨天,他看似你,你黏貼我?
同代人的甜蜜在此,哀愁也在此。
眼見許多私心喜愛的作者,他們往中年行去之後,紛紛開始掘挖血緣的礦產,彷彿一滴滴落汪洋的水,忽然眷戀起出發時的源脈。我驚訝地讀著那些家族舊史,知曉龐然世界中,「我」的力量如此丁薄,是以需要藉由樹枝圖的追溯,感應存在的上游。我不知道像我與凌性傑這樣「失根」的同代人,會否也開始關注自身之所從來?那,或許是下一階段的命題了。
在此之前(彷彿一場祕密的私派對),身體還在,執念還在,一點點揮霍的快樂也還在;我感慨地預知我們或將永遠無法正確地老去──即便身體不允許,內裡卻總有一些軟硬的什麼,活潑潑地綻放與發酵著。或許,就使用這些不肯臣服的質,對抗日漸枯燥重複的墜落吧。若能勝利地從百無聊賴的後三十世代,撥開此刻世界所遞來的挑釁手勢,我想,那才是我與同代人可以真正慶祝、永不謝幕的燦爛時光。
《燦爛時光》,凌性傑著,爾雅出版: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3161
photo:artisteinconnue.wordpress.com/2007/02
下一篇:如果詩可以像鐵路便當
這篇實在對自身極佳的寫照,一字一句都切中心中的痛處。「我好感慨,我們這一代人幾乎在三十歲之前就把人生的故事都經歷完了。」真是如同一記轟頂的雷鳴,或許這可以解釋,從深處開始腐朽的人生態度....可喜的是,或許有著丁點的生機,由衷冒出。就算是那麼微小,也能支撐疲憊而軟弱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