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台語散文】鄭順聰/喚回母語的時代
2020-08-15 00:09 聯合報 / 鄭順聰
〈啥物叫做節奏〉文中寫道,山水畫用墨分五色,華語依序是:清、淡、重、濃、焦。行文至此,劉靜娟「做了一個翻譯的動作」,台語要怎麼說呢?
清(tshing)、汫(tsiánn)、重(tāng)、厚(kāu)、洘(khó)。
此乃《驚驚袂著等》全書讓我思忖最久之處,這牽涉兩套語言系統的差異,也觸及台語用詞之細微深奧。同時,更是劉靜娟筆法濃淡得宜,調製出當下台文書寫最宜讀者口味之「墨色」。
從「清」字談起,華語台語不僅用同一漢字,連意涵都相似,代表劉靜娟自華文轉為台文書寫之歷程。對台灣讀者而言,《驚驚袂著等》是有點不一樣的「國語」,雖說用字不熟悉,多放一點心力解析,是讀得懂的。
其次,略懂台語的人,可透過念讀來破解裡頭的「台文小密碼」。味道淡淡的,說出 tsiánn 此音並不難,而教育部頒訂的漢字用「汫」,值得玩味,更是此散文集之風格,於清淡樸實的氣息中,去品嘗生活中的趣味,台語說心適(sim-sik),那些感動於心、自在隨意的文章,多是退休後的日常小故事,無論是朋友相聚、公園運動、樂齡學習、親族回憶等等,劉靜娟筆調悠緩,時不時以台語特有的俗語與幽默點睛,讓你會心一笑。
也有重中之重。人生的遺憾,驚險的意外,不可避免的病與衰老,以及時刻發生的死亡。任何語言都一樣,可以沉重到無以復加,但《驚驚袂著等》不走悲情路線,如同書名所啟示,若只是驚(kiann),害怕疑懼,啥事都做不成。作者也是凡人,細細縷述內心的轉折,原來人老了,都是一樣的。
但劉靜娟可有不凡之處,本為華語界知名散文作家,在人生的下半場,講回自己的母語,蹽落去(liȃu--lὀh-khì)學習台文。回到開頭所言,台語華語似近實遠,形諸書寫更是大不同,自華轉台,得像小學生一字字鍛鍊台語漢字,英文課般反覆熟習羅馬拼音。劉靜娟那持續的毅力驚人,喚醒父母的家鄉話,記錄現代都市生活,於報章雜誌一篇篇刊載,最終成書散文集,九萬字,有影是厚(kāu)。
二戰後的台灣作家,被稱為「語言轉換的一代」;到二十一世紀,則是「喚回母語的時代」,原住民各族語、客語、台語,正風風火火復興中。沒想到衝最前頭實踐最力的,是廖玉蕙、劉靜娟、妍音等資深作家,她們都歷經過母語之洘(khó),乾涸、生疏、不流暢。於今,運其千斤力扳回來,更顯潤澤與沛然。
台語散文宜於大聲朗讀,越讀越高興,長者讀給年輕人聽,年輕人來學習語言與人生智慧。《驚驚袂著等》不僅是本樂齡書,更是文青書,突破年齡的界線,邀請逐家歡喜鬥陣(tàu-tīn)來讀。
上一篇:我的心慢慢安靜下來
下一篇:我這樣寫了一本台語冊
液態威爾鋼:http://www.twyaoba.com/shop/kam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