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的排場
第二代都已成年,朋友、同學相聚的場合常是喜宴。
回溯起當年結婚的情況時,朋友們都說自己莊謹認真、「小題大作」到了幾乎拿雞毛當令箭、每個細節吹毛求疵的地步--西洋婚姻故事裡甚至有因為新郎簽名的字大太多,成為新娘離婚的理由呢;而參加別人的婚禮,也有觀摩甚至較量的心理。
但是,走過了長長的婚姻歲月,我們都深深明白婚禮不過是生命長河裡一個小小的波浪已;對於晚輩的婚禮,除了真心的祝福外,便只以輕鬆的、看熱鬧的心情來欣賞了。
早幾年,遇過幾回這樣的婚宴:
台上花燭高燒,喜幛鮮亮照人。旁邊有古箏與胡琴演奏,還有一面大鑼掛在木桿上。
新郎新娘穿過綠色花門,穿過砰砰做響的花炮,主婚人略帶緊張的致詞,新郎新娘交換飾物…….。 一切過程完畢後,忽然鑼「噹」一聲大響,把大家給嚇一跳。清廷皇室打扮的家臣(太監?)朗聲曰:「今日是某先生和某小姐結婚大喜,喜宴開--始!」
於是八音齊奏,燈光轉弱,一長排宮女和家丁打扮的年輕人或擎宮燈或持燭隨著樂音款款步入走道,後面跟隨的才是現代打扮的端菜的女侍。而「宮女們」還一路嬝嬝婷婷地走「台步」,一路甩紗絹。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時,要不是因為不想讓那些年輕敬業的孩子尷尬,我大概會爆笑出聲。這場景特別會引起我的笑細胞,緣於某年春節期間到這家飯店時,一進大廳即見到十幾名宮女跳舞迎賓;走在我前面的一位男士調皮地對她們說:「平身!」
這種宮廷儀式這幾年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比較動感的熱門音樂。搖滾音樂澎湃有力,倒是很能激起亢奮昂揚的情緒,有些像大家歡天喜地參加嘉年華。新人進場時引人注意的還有殿後的稚齡花童,他們左顧右盼,彷彿不知何去何從,讓人又笑又疼。証婚、用印、致詞,儀式完成後,忽然一聲大響,佐以乾冰的煙霧,好像戰場的爆破。其用意,等同於鑼,宣告酒席開始了。然後,穿炫麗制服的男女侍者手舉螢光棒一路晃著並端菜進場。這中間燈光旋轉、閃爍如舞場,年長的不能適應,只好閉上眼睛。
比起來,宗教婚禮莊重些。不過有兩三次參加基督教婚禮,卻有太多教友的「見証」致詞,唱詩,牧師又順便隆重佈道,讓非教徒有些手足無措。其中一次幸好後來新郎和他幾名哥兒們脫下西裝,在鄧麗君嬌滴滴的<甜蜜蜜>歌聲中表演了扇子舞。因為默契好,跳得婀娜柔美,來賓大悅,成為一個令人難忘的婚禮。
「辦桌」有草根性,不講排場,菜又真材實料,我倒是喜歡的。有一回親戚娶媳,在馬路邊的空地辦桌,我們一大家族歡歡喜喜去吃酒。誰知才開始上菜不久,台上的樂隊就奏起「曖昧的」歌曲,歌手開始邊唱邊寬衣解帶,讓我們坐立不安;接著上場的女子則乾脆不唱了,全心跳起艷舞,脫到只剩一件薄紗。不僅場中有小孩,也有外邊的孩子掀起簡單的圍帘、專注觀看呢。我們只好全體起立,默默離席。後來那親戚很尷尬地解釋,那是她父親的朋友送的「禮」,事前並不知道。
………
喜酒吃多了,朋友們共同的結論是,還是尋常一般簡單、沒有花招的婚宴比較好。選兩張好聽的、喜慶的古典音樂CD,做新人入場和喜宴進行時的背景旋律。新人相簿放在入口處讓有興趣的人翻翻,或選一些兩人成長、相戀的照片剪輯成一個錄影帶在吃飯時播放。主婚人、証婚人的致詞力求簡短。如果有高明的表演,大家同樂無妨;如果不怎樣,不如讓大家談天交誼。
話說回來,每個人都希望一生只結一次婚,有權利要有一個「特別的」婚禮(宴)--豪華排場,或甚至乘降落傘由天空飄下、穿潛水衣入海,做日後美好的回憶。只是,以我們這些過來人看來,沒有一個特別的婚禮也沒什麼好遺憾的,那真的不過是生命長河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波浪而已。過程中有不如意的插曲--常常有的,也沒什麼大不了;更重要的是婚禮後長期的、點滴的互動。
因為,就算婚宴上有一萬朵紅玫瑰,購自巴黎的婚紗,六對儐相、六對花童,和「無限暢飲」的紅酒,如果很快就兩情相不悅,甚至離婚,炫麗的、精心打造排練的婚禮,日後回想,只徒增唏噓惆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