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31 20:07:34Liu 靜娟

賞嬰活動


兒子要去賞櫻。十月夏秋之際,哪有櫻花可賞?他說去參加朋友的聚會,有三對夫妻檔,其中兩對各有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另一個有一個三歲的和一個襁褓中的。他們帶小嬰兒們出來聚會,互賞一番。

原來賞的是這種嬰。

我自己和四妹,倒是最愛去賞小妹的嬰--她的外孫。

家族中好久不聞嬰聲嬰語,這個嬰又長得特別可愛,自然得到眾人的愛寵--荷裔爸爸和甜美台灣媽媽的混血兒,怎能不可愛!

爸媽忙於音樂教學和演奏,寶寶出生後就多半由住台中的外婆照顧;小妹家因此成為我們心目中很有魅力的「度假景點」。大姊住得比較近,嬰兒襁褓階段不時去幫忙照顧;總統大選時,甚至以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挾小妹投她支持的人選!
我沒有那樣的苦勞,最「重要」的一次功勞是寶寶滿月那日和四妹在院子裡找一顆小石頭,放在洗澡水裡給嬰兒「做膽」。挑三撿四之後我們選定一個恰到好處的;避免了他日後膽大妄為或是膽小如鼠的可能--大姊的女兒小時候上廁所都要有人進去相陪,我母親笑說滿月那天給她的石子太小了。

還有一次功勞是接受他父母之託,照顧了二十四個小時。正是會爬、什麼都要拿的階段,餐桌上、書桌上、梳妝檯上逐步淨空還趕不上他尋找新目標的速度;累得我人仰馬翻。最不「嬰道」的是試著把他「囚」在浴缸裡--他當然是不肯就範的。

剛滿一歲時,外甥女不知是好奇,還是很難抗拒「展示」自家寶貝的誘惑,為他報名參加台北一家大百貨公司「○○寶寶」的比賽。四五百張照片選出二十名,寶寶通過了第一關。那天,爸比媽咪無法親臨,外婆和兩個舅舅揮軍北上--留美的小舅特地延期返美;在北部的舅公和兩個姨婆也藉機相聚湊熱鬧。參賽資格是一到三歲,這個剛趕上資格的寶寶在舞臺上忽然不苟言笑起來,更不肯像平日那樣隨著音樂扭身起舞。接受主持人的「訪問」時,外婆恨不得代舞,卻只能「乾」答。那過程裡,我們賣力逗他,希望聽到他咯咯的笑聲,也七手八腳幫著換「戲服」--自備「創意服裝」一套和主辦單位提供的一件「○○寶寶」裝;不過,我們覺得他光著膀子只包尿布最好看。

後來當然沒有進入五名內。我告訴小妹,以後不要讓他參加這種商業取向的活動了,二十個寶寶、他們的啦啦隊,再加上看熱鬧的人,擠在一個冷氣不足、空氣不佳的空間裡,他怎麼笑得出來!

後來小妹說寶寶回台中一覺醒來,竟哭得異常淒切。我說他年幼無知,過了半天才忽然悟到被耍了一場「猴戲」,當然要悲從中來。

帶小孩最有趣的部分不就包括為他的言行做詮釋嗎?

現在他已一歲半,三個姨婆圍著他,就愛翻譯他的呢喃。有一回我只不過說我兒子十三個月時開始愛看圖畫書、會說一些單字;小妹便屢次要他在電話裡唱歌給三姨婆聽,以強調她外孫的音樂基因。可惜電話中他多半只胡言亂語。這回我們再去做三天兩夜的「賞嬰之旅」,整天面對面,除了享受他迷人的笑聲外,終於聽到他一首又一首快樂地「哼」唱,讓我想到以前母親形容的「鼻孔拉絃仔」。音唱得這麼準,一定是遺傳了歌劇女高音媽媽的基因啦。他最會叫「阿嬤」,呼喚隔在遊戲房外的阿嬤時,前兩聲平穩,第三聲例必拉長上揚,加了裝飾音,成為「阿嬤耶--」。聽不到回應,他就握起小拳,扣扣敲兩下木門;還是沒有回應,就詫異地,「哇?」這程序可愛到不行,讓姨婆們一再模仿。有時他甩手,我們也即刻聯想到他爸爸鋼琴演奏後對著聽眾做「手好痠」的調皮動作。寶寶的手可真不小,適合彈鋼琴的呢。

現在他會推小車,愛搬厚厚的大書,會開燈,時時要闖「禁區」,覷到機會就想爬上樓;所以大人時時都在做糾察隊員。有的玩具,好像尖銳了一點,看他抓在手中,急忙搶過來--不搶不行,他的意志很堅強;一支吸管,雖是軟的,也不妥,搶過來;咦,不是堅壁清野了嗎,他哪裡找到了這一枝原子筆?二話不說,搶過來!每回被搶走手中的東西,他先是咬牙切齒,嘰嘰咕咕,繼之大哭。「他一定在罵,姨婆是強盗,我拿什麼就搶什麼!」

他「說」的話總是一長串,真的很像話,又有生動的表情;我們以近似的語音為他翻譯,非常逗笑。他的媽媽卻肯定地說他的話鄰家一個差不多年紀的孩子聽得懂!喔,小人兒之間有特殊語言吧,就像外星人有我們不能解的密碼。這麼說來,不是他的話「講不清楚」,是我們聽不懂。

開朗健康的孩子很容易哄;小妹開車去車站接我和四妹時,那不能跟的寶寶哭到讓大姊非常緊張,只好賣力跳舞、轉圈。結果寶寶很快跟著跳,而且動作更誇張,「全身每個關節都抖動。轉起圈快得幾乎要跌倒。」鼓動他再表演,果然讓四個婆輩笑得至少年輕十歲。逗他,和他玩時,我們都很不顧形象,大姊甚且訝異我「唱做俱佳」。她結婚時我才十二歲,我的少女時期與她少了密切的交集;當時我唱些什麼歌她根本不知道。我說,此刻的舉止,如果被我的兒子媳婦看到,一定大驚失色。可見,在可愛的寶寶面前,我們幾個姊妹都「走了型」。大姊自己的長孫已大學畢業了呢。

孩子這麼有趣,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生呢?當然我們這些過來人深知,偶爾玩玩很輕鬆,要全天候照顧就兩碼事了。一個孩子從襁褓到有投票權,要歷經多少風險!可是從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得到的快樂,是沒有孩子的人無法領會的。
他們也給了父母很多的挑戰和教育。

現在的人不養孩子,可能因為要擁有更多的自由;因為生存競爭太激烈,沒有時間;因為怕「養不起」,應付不了孩子種種語言、才藝班的補習費;因為這個世界不可愛,汙染嚴重,人口已夠多,何必製造一個生靈來受罪 .…..。

我們這一代幸而沒有這種種心理困擾,結婚後最急切的願望就是懷孩子。度過了最受孩子折騰的歲月,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說到已長大的兒女,好幾位寫作的朋友愛說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孩子--不一定很優秀;但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最投入、最精彩、最真情,無可取代。

曾決定不婚的知名作家鄭寶娟,在給我的信中慨嘆現代年輕人「不敢」養兒育女時,深情款款地寫著:
為了赴一個非去不可的宴會,我頭一次讓孩子們「獨自」在家三個小時。等到我們夫婦回到家時,只見弟弟守在窗前眼巴巴地盼父母歸來。待我們入門後,一直殷勤地送拖鞋及茶水。他害怕我們出門碰上什麼事,一去不回;我們回家了,他加倍珍貴,他的世界總算沒塌下來。
孩子給我們的愛總是撫觸到我們心靈最柔軟最易感的地方,這愛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替代與比擬。我看那些不婚(生)族,心中替他們遺憾;因為他們無法体會如此纏綿悱惻的親子之情。我這輩子自許做的最佳抉擇是成家並且養育了下一代。

孩子給我們的愛總是撫觸到我們心靈最柔軟最易感的地方,這話想必是多數為人父母者會微笑著心領神會的。

上一篇:給睏龜拍遺照

下一篇:坦狗依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