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8 09:35:00 老伭子

唯識學

唯識學要「淺談」,恐怕不是容易的。不是因為故意要要將講得深,而是他要詮釋的宇宙、人生本來就是很複雜的。有時研究起來,真不免有永嘉大師「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的感慨啊!

這類「淺說、要義」的文章,網路上很多,可舉一例:【大乘佛教唯識學要義】(一九九六年五月五至十九日,淨達法師講於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末學相信,這份不是講稿,而是法師的文字稿。所以,不懂的人,看了還是不懂。

但是這份文字稿確還是很有參考價值,至少點出唯識學的重點。以下末學就不揣淺陋,試著再從這份文字稿中,再做一些添贅,看能否讓一般有佛學基礎,但還沒有唯識基礎的行者,能稍微瞭解。

以下就分項解釋,必要時會直接引用內文(引號內容)。太學術的名相,末學再解釋得白一點。

[唯識學的起源]


關於唯識學的起源,因為與主要的論述關係不大,這裡就不多做介紹。請大家自行參考該文的前段。

[何謂唯識] -- 萬法唯識

唯識,是「萬法唯識」的簡稱。唯識理論中,「並不否定宇宙萬象的存在,只是認為客觀的境是不能離開識的範疇而得以存在。」
這理論初期很難相信,因為在凡夫的認知上,物質現象界和精神界本來就是兩碼事。但是唯識學偏偏認為物質現象界並不會獨立存在,他是離不開有情眾生的精神的。所以,只要這宇宙沒有眾生,就沒有宇宙!---這理論就神奇了!

「萬法唯識」,貼切說應該是「萬法唯識變」。也就是,宇宙萬法都是眾生的「識」變現出來的。這「識變」正是唯識學最精要之處,但也最難理解。
例如,我們看一潭水是水,但是對魚來說,是空氣。鬼道眾生來看,是一灘膿血!天人來看,是琉璃寶地!但地獄眾生來看,竟是一個大火坑!那到底這一灘水是不是水啊?!這就有蹊蹺了!

「印度古瑜伽師經過特殊冥想的修煉後所得的結果。他們可以入很長時間的深禪定,一天乃至多天;當修某一特殊的觀想時,可把客觀環境改變,因此他們認為境是隨心而改變的。例如火是熱的,紅色的,但瑜伽師在定中可把火改變為冷的,其他顏色的;」

「總括而言,就是一切客觀境(法)的存在,都是由我們八個心識所顯現的,離開這八個心識,境不可得。有能認識的心,才有所認識的境,離識境不可得,此所謂『萬法唯識』也。」

[法]

法,就是萬事萬物的總稱。
粗分為百法,展開就是無窮無盡的法。
大略可以這樣分:

 ┌有為法┬色法(物質):色聲香味觸、地水火風
 │   │
法┤   ├心法(精神)┬八個心王:┌眼、耳、鼻、舌、身識
 │   │      │     ├第六意識
 │   │      │     ├第七末那識
 │   │      │     └第八阿那耶識
 │   │      └五十一心所:心王的所有活動
 │   └不相應行法:24法,非色非心
 └無為法(真如本體)


[八個心王]

認識心王,要分成前五、第六、第七、第八四個部分來看。但首先必須清楚知道「六塵、六根、六識」的對應關係:

 六塵→六根→六識
 ── ── ──
 色  眼根 眼識
 聲  耳根 耳識
 香  鼻根 鼻識
 味  舌根 舌識
 觸  身根 身識
 法  意根 意識

也就是六塵透過六根的接觸、領納,生起對應、了別、思維等作用。對有興趣的事物,再透過六根,發起身語意業等行動。

對八識,有一首偈形容得很好:
兄弟八人一個癡,(第八識)
其中一個最伶俐;(第七識)
五個門前做買賣,(前五識)
一個在家出主意。(第六識)

這是以譬喻說明心的八個作用(亦即八識)。
‧「五個門前做買賣」指的五種感官作用。
‧「一個在家出主意」指的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兄弟八人一個癡」指的是第八識,他不管好壞,將全部的結果通通收納到大倉庫中。
‧「其中一個最伶俐」指的是第七識,他是我執的來源,無時無刻不執持第八識為「我」。

[第六意識]

有參考文章:
http://blog.udn.com/haihui/2389797

簡要言之,見下表:

   ┌明了意識:協助五識「了別」境界
第六識┤
   ├五具意識:與五識具起的意識,即眼具意識...身具意識
   │
   └獨頭意識:不與前五識同時生起,故稱獨頭
    ├定中(獨頭)意識:禪定中的境界
    ├夢中(獨頭)意識:睡眠時的夢中境界
    ├散位(獨頭)意識:散亂心起,思維過去現在未來之妄想(白日夢)
    └狂亂(獨頭)意識:及神經病者之狂亂境界

這第六意識平常可忙著了,忙著「了別」五根所攀緣的境界,並決定要不要在進一步動作。即:「了別→徇思→決定→發動身語意業」這些都是第六意識的忙碌工作,一刻不得閒!閒下來了就開始做白日夢,睡了也作夢。只有進入定境,妄想才能稍微止息。

我們的「念頭」如「瀑流」,一個接一個,剎那生滅,非常微細。同一時間絕對不會有第二個念頭,我們所謂的「一心二用、一心多用」,其實是穿插出現,交接的綿密,讓我們誤以為是同時生起很多念頭。
 
念頭也是無常,那是「生滅無常」,這瞭解這一點,就知道「修行」的下手處。只要「轉念」、「移念」,甚至「斷念」,都是修行功夫。怎說呢?
當妄念生起時,趕快察覺它,並生起正念,只要正念多於妄念,那妄念力量弱了,就不會作怪了。什麼時正念?生起緣起觀、生起慚愧心、生起佛菩薩聖號、咒語,等等都是。
所以第六意識,正是修行的下手處!這點,一定要牢記的!

[第七意識] ─ 末那識
參考文章:
http://blog.udn.com/haihui/2389799
聖人能了別有第七識的存在,是很不得了的。我們想想,要是第六意識只有分別、決定、造作的能力,那善惡是怎麼跑出來的?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多的善惡業,就是因為它依靠第七識為根。第七識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第七識原文叫做「末那識」,其實翻譯過來就是「意識」。但是因為容易和第六意識弄混了,所以較直接用原文稱呼。

第七識有對於「我」的錯誤見解。樣樣事情都為自己籌謀,樣樣事情都是為我設想,這個就叫做「染」,也是「惑」。
這四種「惑」如下表:
    ┌我癡:本來無我,以愚癡力誤認有我,也就是「無明煩惱」
  │
  ├我見:對「我」的見解錯誤,對於非我族類,產生虛妄分別。
四惑┤   例如種族歧視、民族意識等等。
  ├我慢:由我見不斷執著,而產生高慢之心。
  │   例如以往白人對於黑人的優越感。
  └我愛:前三項的加成作用,產生對自身、環境、世界的無盡貪愛。

這也就是「我執、法執」:執持「根、身、種子」以為實我,執持「宇宙萬有」以為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