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7 19:35:28小魚

生命教育須實地體驗

洪 蘭
 

有一天開完會回家,心情沉重,因為主事者對所有議題已有定見,我們只是去做橡皮圖章而已。心情不好便不想做事,隨便拿一本書起來看,想不到就看到了一則立刻改變我心情的文章。我看的是樂生療養院前院長陳崇鎣先生的回憶錄,他談到草創療養院時的點點滴滴。

  當時的臺灣非常窮困,一般人肚子都吃不飽,哪有精神去顧到麻瘋病人?樂生很多的設施其實是國際友人捐贈的。樂生蓋在新莊的山坡上,泥土路一下雨就非常泥濘,陳院長說,有一天傾盆大雨,突然有一位身穿雨衣的外國太太踩著泥漿,不顧滂沱大雨進到了他的辦公室。原來是美國駐華大使藍欽的夫人,她看到院內百廢待興,便出錢出力的募到了很多資源。在我們自己中國人都退避三舍的時候,她每兩三個月便來樂生訪視一次,該添的、該補的,她去想辦法。後來,藍欽大使調回美國,繼任的莊萊德夫人也是一樣關心臺灣的麻瘋病人,替他們籌款裝義肢,並用外國腔調的國語跟他們寒暄,這種無私的愛心令人感動。

最令我感動的是美國黑人軍醫林中校,他在一九五四年某一天來到了樂生療養院參觀,並寫了一封信給他太太,表示願意為病人做些事,想不到十日之後,他便在金門被中共的炮彈擊中而身亡,成為第一個在金門犧牲的外國軍官。他的夫人把政府給她的撫卹金捐出來給樂生療養院建一個籃球場,因為那封信正是她先生給她的最後一封信,她透過美國大使館撥款完成她先生的遺願。一個中年喪偶,孩子還小的美國太太,把她先生用生命換來的撫卹金捐出來給素不相識的人蓋一個運動場,只因為他們是被社會所遺棄的人,比她更可憐。她說得很對,當你有能力幫助一個人時,你比他更有福。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一個人如何在自己有生之年為社會和國家做一些事,使自己的人生沒有白走,應該是生命教育最主要的目標。看到現在年輕人不知道人生要幹什麼,非常的著急。我們的教育整天不停的填、不停的考,沒有停下來讓孩子反思他人生的目的為何,他將來希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次邱小妹人球事件其實不是偶發事件,它是冰山一角,而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連現在要改都不知從何改起。社會價值觀錯亂,積習已久,電視上鼓吹的是名牌精品,社會是笑貧不笑娼,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

為什麼我們的生命教育課不讓學生走出校門,去養老院、孤兒院服務,去醫院做義工?沒有體驗就沒有感動,一個人如果沒有身歷其境,很少會被感動,如果沒有感動就不會產生愛心,也就不會去關心別人。與其在教室中唸生命教育的課本,不如讓學生去實地感受,啟發他們的良知與愛心。

我帶孩子去山地服務後,他出門便不再坐計程車,因為一百元的車錢可以換到一罐奶粉,他說:「媽媽,我走三十分鐘,他吃一個禮拜。」孩子需要教導、體驗與啟發,如果不給他們機會去體驗,我們如何能怪他們不知民間疾苦呢?

希望我們的生命教育能朝實做的方向進行,讓社會上多一些像陳院長、林中校及他太太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