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國的子民
海角啟迪11
【聯合報 嚴云農/小說家2008/09/26摘要】看了廿五日許介鱗「海角七號酘殖民地次文化陰影」一文後,筆者必須澄清,「海角七號」中日本人的七封情書,是由魏德聖導演創作於劇本當中,而由筆者後續修改完成的原創作品,並非許先生於文中所言,是「一封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的情書」。
許介鱗於文中又提及「海角七號」的主題曲「國境之南」歌詞,只是摹仿村上春樹的作品「聽風的歌」、「挪威的森林」等意境等,「離台灣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還遙遠的很!」
身為「國境之南」的作詞人,我必須誠實地承認我個人的確很欣賞村上春樹的作品,這次會將重要的插曲命名為「國境之南」,的確也跟我看過村上「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本小說有關;但「國境之南」是我反覆研讀完魏導演的劇本之後,斟酌劇中兩段不同時空背景的愛情故事,所量身創作的歌詞。
由於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台灣國境最南端的恆春,所以我在創作時很「取巧」的套用了「國境之南」的這四個字,這首歌的歌名確是受到村上的啟發(但「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本小說的書名也是村上,借用已過世的美國黑人歌手Nat King Cole翻唱的歌「South of the Border, West of the Sun」所衍用出來的)。
至於歌詞內容,我卻自認是絕對的原創,因為我寫的是恆春的海、恆春的風、恆春的砂、恆春的夏天、恆春的愛情、恆春的想念,恆春的星光燦爛…。
我必須把電影裡六十年前,跟現代兩段橫跨台灣日本兩地的愛情故事,用一首歌串連起來,因此才會寫下「當陽光再次回到那 飄著雨的國境之南」(指的是當年沒有寄出的信與思念,回到了老婆婆友子所在的恆春),以及「當陽光再次離開那 太晴朗的國境之南」(指的是年輕的友子,必須回日本而離開戀人男主角)這兩段對仗的歌詞來!
至於「請原諒我的愛訴說的太緩慢」這句歌詞,更是同時讓男主角阿嘉,與日本教師對於兩位同樣名為友子的女孩,在電影的結尾有了訴說思念與道歉的機會!
我想「海角七號」的優缺點與和我個人創作的風格,許先生當然有權利發表他的看法。但相對的,我也會希望許先生在撰文之前,先完成查證劇中的「信」到底是由誰原創的,因為查證是一種文明的表現,更是對我們創作者的尊重!
徐弘毅10.18.2008:
1. 被台北的社會淘汰的阿嘉,他成為「戰敗」的國民,逃回家鄉,他失去了一個年輕歌手的驕傲與尊嚴,他透過關係找到一份郵差的工作,這份工作對他來講,不是很有吸引力,他似乎不是很重視。
2. 阿嘉跟茂伯學送信,茂伯彈著月琴,唱野玫瑰,把阿嘉的音樂細胞給逗弄起來,邊騎車、邊哼唱,還跟著音樂的旋律蛇行起來。
3. 日籍教師:第三天,該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我們是這麼的不同,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我懷念艷陽…我懷念熱風…,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4. 對有些人來說,印象當中的日本人是比較細膩、嚴謹、專注,有時候一絲不苟到令人無法接受;對有些人來說,印象當中的台灣人,是比較熱情、隨性、衝動、不怕死。
5. 情書朗讀的時候,對照著阿嘉送信時的狀態,他送信的時候,並不是安分守己地把信塞進郵筒,而是隨便往地上一扔,安全帽也不扣,看到風景漂亮的地方就停下來休息。他是許多台灣人生活態度的代表嗎?阿嘉是不是許多人印象中的台灣人呢?阿嘉的個性、生活態度,與現代友子有很大的不同嗎?
6. 馬拉桑一進飯店就大喊:「馬拉桑」。他是一個沒有經驗的推銷員,卻充滿熱情,在他身上看不到「戰敗」的樣子,他利用每個機會推銷他的產品,連櫃檯小姐都不放過。馬拉桑滿臉笑容地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把原住民的小米酒重新包裝,我們準備打入國際市場,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7. 酒是新的,人也是像是新進入社會的。客家人在台灣,是不是讓人覺得「千年傳統,全新感受」?馬拉桑,是不是代表台灣眾多族群中的一支呢?
8. 櫃檯妹,相當地年輕,可是做事卻是非常地老練,我們在她身上也沒有看到「戰敗」的樣子,她一接到電話,就盡全力地跑,用生命去把巴士給擋下來,攔下友子,完全不顧生命,認真地執行她的工作。櫃檯妹,是不是也代表台灣眾多族群中的一支呢?
9. 馬拉桑要去見飯店經理,他滿臉笑容,不停的鞠躬,鄉民代表主席對馬拉桑說:你要去幾樓?馬拉桑說要去地下室。代表說:年輕人不會走樓梯啊!你沒腳啊!馬拉桑被嚇到,還不斷地鞠躬賠罪。代表老氣橫秋的模樣,對照謙卑的馬拉桑。
10. 大大唱:「情是什麼完意兒?只不過是玩玩而已,honey, darling, baby或是叫我小親親,愛你愛到不怕死,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愛你愛到不怕死,baby,愛我請你讓我瘋狂一次。」大大的歌聲,感動了代表主席與助理,他們用腳幫忙打拍子,大大唱:「阿門」。的時候,所有人都立正,代表說:「誰說我們恆春沒人才?!」
11. 大大這種強烈的個性,是不是現代許多台灣人的心態?看得到大大「戰敗」的樣子嗎?雖然教會有一些人對她很不滿意,但是她顯然沒有任何戰敗的樣子,她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這是不是也是台灣眾多人當中的一種族群?
12. 阿嘉戰敗回恆春,代表主席幫阿嘉找到一個可以重新開始的機會。代表主席自己自認為是當地最老資格的政治人物,但是他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欲望,沒有想要選下一屆的鎮長,但是,他為了替恆春爭取一個熱場的演出機會,要去跟大飯店的經理談判,我們從他身上也絲毫看不出「戰敗」的樣子,反倒有一種一定會成功、一定會勝利的自信,這是不是也是台灣眾多族群當中的一支呢?
13. 族群的分類,不只有依照傳統的方式:以語言來區分,或是以出生地來區分;相同的性格的人,自然而然形成一種族群;相同嗜好的人,也會自然而然形成一種族群,喜歡看棒球的人,也可稱為棒球族群;做生意的人,為了經濟利益,也自成一個商業族群。這種新形成的族群,往往打破省籍、語言的區隔,看到為棒球加油的族群,有時候還打破了年齡層與性別的差異。
14. 台灣現在有哈日族、哈韓族、中國派,也有台客族、單車族、慢跑族、愛古典樂的發燒友,網路遊戲也有特定的族群,網路的部落格也自成一個族群,還有對「五育均衡、終身學習」狂熱的族群。
15. 族群的人數如果太少,就稱之為「次文化」,如果次文化的文化深度其實是很高的,能夠反應許多社會真實與知識真實,那麼將來也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當次文化可以轉變為主流文化的時候,這就是一種階級革命,一種文化競爭成功。
16. 例如,莫內剛開始的繪畫是一種次文化,被嘲笑為印象派,後來竟然成為全世界繪畫的主流之一。其實,每一個時代的藝術家,一剛開始都是被嘲笑的次文化;孔子、釋迦摩尼、耶穌一開始也是次文化,連愛因斯坦剛開始也是被嘲笑的次文化。台灣的民主運動,從黨外時代開始,也是被社會大眾貶為次文化,如今民主、法治、自由成為社會的主要價值觀。
17. 不管個人現在是什麼族群,也可能一個人同時具備好幾個族群的特色。經過個人的學習,或時代潮流的衝擊,人的觀念會改變,人的知識程度會改變,人的興趣與嗜好也會改變,因此,不只人跟人之間有族群文化間的競爭,個人在蛻變的過程中,內心的交戰與掙扎,也是一種文化競爭,一種族群競爭。
18. 文化競爭的過程,如果不夠激烈,通常向下沉淪的機會會大一些;如果衝擊很大,競爭很激烈,通常知識比較深廣的文化最後會占優勢,形成主流文化。
19. 有些人一時戰敗,可能是他受到的文化衝擊比較大,一時之間沒有辦法消化吸收新的文化衝擊或挑戰,他需要一個沉潛期來反省、改進。例如,阿嘉是一個鄉下的年輕人,到大都市台北參與社會競爭,台北的多元文化,必定對他有相當大的影響。
20. 自己族群內的人,通常會認為自己的文化比較優秀、比較對,如果不同的文化族群,客觀來看,差異性很大,就容易有衝突,最後哪一種文化特色是比較容易獲勝?1.它能反應比較多的社會真實。2.它的邏輯思考比較嚴密。3.它說服大眾的能力比較強。4.它對多數人的生活比較有正面的影響。5.它同時也有整合吸收其他文化的包容力。6.它的影響一定對未來的年輕人或小孩的發展,比較有幫助。
21. 阿嘉從小在恆春長大,他對恆春一定有一種刻板印象,後來在台北奮鬥很多年,他對台北也會產生一種刻板印象。任何的「刻板印象」,都會阻礙人的獨立思考能力,都會讓人的創造力受限,那是思想的框架。當阿嘉重新回到恆春,他的內心一定有很多的交戰,恆春的記憶與台北的記憶,跟現在的恆春,彼此相衝突,加上7封情書的文化衝擊,在他的腦海產生極大的化學變化,這種情況有助於他打破各種文化的框架,讓他產生新的創作靈感。
22. 創作的靈感,絕對都是文化衝擊的結果,沒有例外。
上一篇:第二封信
下一篇:沒有中國壓力的《海角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