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老地圖看台灣地名的演變二.中部
另有一首武雄作詞,張三、曹雅雯作曲,陳亞蘭和曹雅雯合唱的《遊台灣》:
咱寶島古早是做叫大員,地名咧號有真濟款,
風土民情緊報你知,南北二路攏有流傳。
東港佇屏東出海產,西港台南有炊肉圓,
南港其實是佇台北,北港媽祖佇雲林縣。
嘉義新港有奉天宮,彌陀舊港有三千宮,
中港免講嘛佇台中,大港小港攏佇高雄。
美麗的寶島是台灣,人講上媠的風景就是人,
各地的腔口愛聽分明,南腔北調攏嘛無相仝。
你是誰(彼個雲林人),
你是誰(伊是彰化人),
啊你是誰(在下古早⼈)?
查埔查某(彼是金門人),
啊你咧乜代(是阮澎湖人),
講話無相是鹿港人…(以下的歌詞多是台灣各地的料理名產,故予與省略)
中部
苗栗---自道卡斯族語貓裏社演譯來的,貓裏即平原之意。
(米粉街不在新竹市,而是在苗栗頭份緊鄰中港溪出海口的尖山,這又為什麼呢)
珊珠湖。頭份東北的聚落,以往山豬三五成群結隊出沒,因此命名。民國59年大雨造成此地岩層崩落和山體移位,宛如樊梨花移山倒海之勢的景象,吸引著家祖母來到頭份,特地指名務必前去瞧瞧。
斗換坪。賽夏族大頭目樟加禮婿養子黃斗乃(黃祈英)所設之原漢交易所,故稱斗換坪又寫斗煥坪。這有一新兵訓練中心,早年有這麼一段「血濺車籠埔、淚灑關東橋、魂斷金六結、亡命成功嶺、地獄在龍泉(南天堂北地獄)、新中是樂園、歡樂滿仁武、官田休息站、快樂斗煥坪、新中風景區、歡樂衛武營、中坑渡假村」讓「轉大人」(tńg-tuā-lâng)的男生念念不忘!
蕃社。竹南中港溪畔慈裕宮附近的蕃社,為昔日道卡斯族居住活動的地點,此地以製造金紙聞名有地下銀行之稱。
全台各地至今仍留有番字的地名,如番子寮、番婆坑、蕃婆林、番婆湖、番婆村。竹北楓香大道的番仔坡南橋和北橋、番仔坡圳,台中清泉崗機場大楊國小旁的番仔城。漢人男性與平埔女性結婚可得田產、風俗也從漢人,記得在同學的祖譜裡見著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記載,坦蕩回看歷史,可知真有由來。
崎頂、崎腳。竹南海水浴場旁的地名與陡峭地勢之上、下有關。
出磺坑。苗栗公館的出磺坑,清朝時後龍溪畔發現亞洲第一口油井,石油稱硫磺油,油井因而被稱為磺井,出磺油的地方即叫「出磺坑」。這裡設有出入礦坑的台車傾斜軌道,此可能是台灣最早的雲霄飛車。另外,基隆八斗子台灣第一口「炭井仔」之官煤的「清國井」;還有十七世紀時西班牙運送硫磺港口的金山,至今仍有磺石加水產生火焰,吸引魚兒並做照明的「蹦火仔」,傳統捕魚法新北金山「磺港」的地名,是與礦物的出產有關。
獅潭。苗栗獅潭這裡,有座山的形狀好像獅子在喝水。
大湖。苗栗產草莓的一處窪地。
十八份。出現幾份、幾份的,同砍樟樹提煉樟腦關係密切,十個灶算一份,十八份意即大湖這有上百個的腦灶。提煉得先將樟樹切成薄片,再倒入鍋爐蓋密加熱,經高溫蒸餾後讓水蒸氣冷卻,再利用油水分離的方式提取出天然樟腦油,過程得忍受高溫炎熱。新北十分寮、新竹北埔有頭寮、二寮,苗栗三義的十六份,以及大湖這的十八份等,早年都與提煉樟腦有關。
頭份。至於頭份的「份」是閩粵人士來此開墾,大家當時以「抓鬮」的方式決定開墾地點。抓到第1號的即為「頭份」,之後的「田寮庄」遂改為此名。按此抽籤的抓鬮(ㄐㄧㄡ,閩南語唸khau)方式為開墾最終決定的,還有三峽二鬮、阿蓮九鬮,澎湖石滬的一鬮、二鬮。
枕頭山。苗栗三義臨大安溪處,早年這是巴宰族的祖居地,後來閩粵族人入墾種植農作物。永豐曾在此設罐頭工廠,我的大姨丈即任職於他們的公司。新北三芝枕頭山(巴拉卡山)、桃園復興鄉三民里枕頭山(角板山)、台南白河碧雲寺附近之枕頭山、宜蘭員山的枕山等也多有這一地名。
台中---台中的名稱始於日據。清代以前,此地便開始出現聚落,但不如鹿港、彰化一帶那般繁榮。現代化城市的雛形,肇於1900年臺灣市區改正之後所形成。係因據台政府有意在中部設廳治,鹿港和彰化爭執不下的局面,改設於台中。
朝馬。早年潮州移民來此定居的潮洋厝,加上平埔族人稱這為馬璘,將潮洋厝和馬璘合為一起稱作朝馬。礁溪瑪璘路、基隆瑪陵坑、北市文山馬明潭、台中潭子馬鄰埔等地名,都來自馬璘這樣的發音。台北金山老街舊名金包里,金字為開頭詞,後面的包里也是馬麟轉來。
犁頭店。台中大肚山的西南側,早期為貓霧捒社人的聚落,漢人移民至此開墾,需要大量犁頭農具之故打鐵店鋪聚集,遂成了農民生產用具的交易中心。若說Lê-thâu-tiàm這裡是「台中第一街」絕對沒有其他地區敢與爭鋒。
彰化二林、彰化大村也都有犁頭厝的地名。古早之打鐵店,是受到官府嚴格管控的,畢竟會打製農具就會打造武器。
三十張犁。清治末期至日據初期,台中的北屯地區。張犁為面積的大小又是一種的地標,古時以牛隻一天可耕的面積為一張犁,鬆軟易耕的約7甲,堅硬難耕的約5甲。
牛罵頭。清水的舊名,係巴布拉族牛罵社的聚居地,「牛罵」一詞為「Guma」、「Gomach」或「Goema」之音譯,另有一說是因當地鰲峰山形似牛頭而故名。1920年街庄改制時,鰲峰山下有湧泉的「埤仔口」水質良好,清澈見底,後被改名為清水。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隨即撤下)
以前好大一塊區域有個名叫大肚王國的,最為強盛時期南起彰化鹿港北至桃園以南,多達27個跨部落相互結合的聯盟。國王與荷蘭人還訂下「三不原則」即經過此地不可停留、不能逼迫我們的族人學習荷人的語言、不能逼迫我們的族人信奉和人的宗教。
1731年發生平埔族抗清的大甲西社事件,憑藉新式武器投入大量兵源,強力鎮壓的清軍獲得勝利,於是改成教化的地名,大甲社改德化社、牛罵社改感恩社、沙轆社改遷善社。
南投---南投地名的由來,源自隸屬平埔族群的洪雅族支族之一的阿立昆族的族語「Ramtau」,用台灣話音譯為「南投」。《諸羅縣志》:「虎尾之北有大武郡山,東為南投山,內社二,溪南為南投,溪北為北投」得名為「南投」。至於北投則指今日的草屯鎮(古北投堡)。
牛運堀。今漳和、漳興二里。在南投街區之北端,隔一條八卦台地之坑谷,位於南部台中盆地,八卦台地東麓村落。「牛運堀」亦作「牛氳堀」,堀是凹下之地,此地有八卦台地東坡之坑谷,「氳」是指動物做一蹲狀而言。地名由來即以往為牛群戲水之凹地。居民包括康熙、乾隆年間來自漳州府南靖縣曾姓和謝姓入墾的閩南人。聚落東方有一小集村「十八張」,推測是「十八張犁」的略稱。
半山。今日的平山里。位在牛運堀北側,又叫「大半山」,是八卦山台地和平林溪的臨界點,一半是山丘一半是小平地,緩丘陵地看來不像是一座完整的山,乾脆一點說為半座山,後來變成「半山」。早期以張姓、簡姓、鄒姓居民較多。今日西側的八卦台地為南崗工業區。
草鞋墩(Tsháu-ê-tun)。草屯為出入內外山之要道,素來為拓墾者、挑夫、商旅出入必經的地點,昔日走到此處棄舊換新的草鞋,日積月累堆成小山故此稱之。
能高山。多數人都會以為這是日語命名來的,其實清朝那時埔里已有山名 不過名稱是取自客家話女性乳房的乳菇山。屏東獅子鄉與牡丹鄉交界處,有一原名女奶山的後改為女仍山、桃園楊梅乳姑山、蘭嶼乳頭山、金門雙乳山,這都是以山形為命名。
彰化---「半線」是彰化的老地名,源於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的社名音譯。1723年建縣那時,雍正取「建學立師以彰雅化」、「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賜名「彰化縣」。
鹿港。一是平埔族對此地的稱呼,二是早期此為鹿群大批生息之地,稱做「鹿仔港」。1784年乾隆49年闢為正式港口的「正港」,繁榮得很的鹿港因而有「不見天、不見地、不見女人」這三不見。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隨即撤下)
寶斗。北斗的舊稱,位在彰化縣東南部、東螺溪(舊濁水溪)的北岸,清朝時期曾是臺灣中部重要的河港與貨物集散地,沿東螺溪下游航經溪湖、鹿港等地,出海能與中國大陸福建等沿海省份,進行海上貿易。地名來自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族「東螺社」(Dabale-Boatao)的Boatao音譯而來。
1898年上游的堰塞湖崩潰,洪水順著清水溪灌入濁水溪,暴漲的水勢造成二水、田中、北斗等地,一片汪洋,哀鴻遍野!大水災使得舊濁水溪沿岸的二水、田中、埤頭地區的生命財產都損失嚴重。為了表達敬畏也想祈求平安,該地所發展出祭拜「溪王」的習俗,如今仍保留著。
出名的「北斗肉圓」據說出自神明降駕,諭示信徒大水將來,事先可把剉成的番薯籤磨成粉加水揉成餅狀,再包入大頭菜等一些簡單的配料,沾醬來讓災民食用度饑,流傳至今。
日據後,受河川整治政策之影響,東螺溪的濁水溪下游主流地位被西螺溪取代,河道日漸淤積運輸量萎縮,加上興建鐵路未經過本地,導致北斗的交通樞紐地位被員林所取代。
二水。源於水圳舊名「二八水」早年施世榜從鳳山來到彰化開墾,引源頭濁水溪的水開挖出灌溉的八堡一圳,後來的墾戶又開挖出八堡二圳,這兩個水源在此進來,彰化這地方先是叫二八水日據時改「二水」。此與農業有關的名稱的,還有田中原名「田中央」雲林的土庫,即泥土堆砌成儲存稻穀的倉庫。
秀水。以前這裡蓄積著髒的臭水,俗稱「臭水庄」。清水土名「臭水庄」(Tshàu-tsuí-tsng)的是廖添丁出身地,為兩條大排水溝的匯集之處容易淤積,故名。
雲林---清政府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縣城因設在沙連堡林圯埔街(南投縣竹山鎮,原漢物產交換買賣的道口)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遂命名為雲林縣。日後,第二任臺灣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縣治改西移至斗六門。
日據這時「雲林」不再成為行政區名,直到國府軍來台才重新設置雲林縣。當年作為縣名由來的雲林坪,後被劃入為南投縣的竹山鎮,鎮內因而有著雲林國小、雲林路。
螺陽。西螺名稱源自臺灣原住民巴布薩族Saile社之名,漳州人以其音譯稱之「西螺社」,荷蘭人則用「Sorean」為名。古時名為「螺陽」係開拓者思念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文人墨士很是愛用此一雅稱。
文前提到的北斗位於東螺溪之北,水北為陽,亦有人稱之為螺陽,且北斗這裡有個「螺陽」國小,與西螺的「螺陽」文教基金會同名,有時候是會讓人摸不著頭緒!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隨即撤下)
崙背。崙為小山丘,沙崙的背後為崙背,前面這就叫崙前,雲林崙背見字即可知其意。緊鄰崙背的二崙鄉,就是這裡有兩座大沙崙。
褒忠。清朝的治理下,台灣共發生大大小小反抗這樣的民變有110次,幾乎隔年就有一次,可說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不為過!其中最大的民變就是1786年不滿官員貪腐欺壓百姓,首領率眾劫獄並殺害官兵,驚動清廷導致派兵前來鎮壓,也激起各地的反清勢力的林爽文事件。
此一事件裡的雲林「埔姜崙」鄉勇,奮力抵抗屢敗林爽文部隊,獲賜「褒忠」二字為此地名的由來。林爽文雖被指為逆賊,可事件發生的多年後角色轉變,曾與他有關的地方紛紛做為名稱。如老家台中大里的爽文公園、爽文國中,退守整備的南投中寮爽文路、爽文村都有爽文二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真正是爽死啊(Tsin-tsiànn sī song- sí-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