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老地圖看台灣地名的演變三.南部
南部
嘉義---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爆發,林及其軍隊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乾隆下詔,易稱諸羅為「嘉其忠義」的嘉義。
(林爽文攻打此城時軍民關城誓死抵抗,後為「嘉其義行」表彰改名成了嘉義。清乾隆親撰詩文表彰此件功勞,結果,一隻贔屭於搬運時不慎掉入海裡。為避免上級究責,遂將一石碑搭配本地砂岩新雕的一贔屭,置於諸羅山,)
諸羅山。嘉義的老地名,源自於平埔族群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諸羅山社」。
太保。取自此地出身高官名字的王得祿,他是當到太子少保這樣的高官,而不是望文生義出鱸鰻(lôo-muâ )、流氓的地方。王得祿協助彌平林爽文事件,並也剿滅大海盜蔡牽,終結朝廷對台的兩個心頭大患。
營盤。趕走據台38年的荷人後,明鄭在台的進行營兵屯墾的「營盤田」本為軍隊駐紮專指軍營的「營盤」後成為了地名,而此一詞也屢屢出現在臺灣各地。如新莊的營盤里、清水的營盤巷,是清領時官兵駐紮設哨的地方。
蒜頭村。位於臺灣嘉義縣六腳鄉東南部,因朴子溪流經此處帶來豐饒富庶的物產,大戶人家甚多,原本叫「算頭」音訛為「蒜頭」,千萬別誤以為這裡盛產蒜頭。推估那該是按《臺灣人士鑑》上面的調查,早年萬元戶有9戶,千元戶有27戶,九萬二十七千堪稱首善之區。
日本至今仍會在報紙之上,每年公布「億萬長者」這樣的納稅排行榜,全國有全國縣市有縣市的。類似此的,記得中國大陸改革剛開放,那時常聽到「萬元戶」的名稱,起心動念,如出一轍,但得要治安好才敢公布為人所知,對吧?
布袋嘴。原為「布岱瑞」意指撒布浩大祥瑞,割台後據台日人聽不懂閩南話,把「布岱瑞」誤聽為「布袋嘴」。到民國三十年左右,日人忽然通知台島各地,凡是地名有三個字的一律改為兩個字,布袋嘴少個「嘴」字成了布袋。就如水窟頭改水上,鹽水港改鹽水,義竹圍改義竹,朴仔腳改朴子,查畝營改柳營,店仔口改白河,哆囉虢改東山等。
布袋多蔡氏宗親,此一港口猶如布袋狀似的,每年這裡舊曆三月二十七日神轎往港裡衝下去的「衝水路迎客王」為當地嘉應廟的尹王爺生日。迎接前來幫贊的各路神明,其他20餘處宮廟的神轎也都衝入海中,為此地祈求海上作業平安的一項重要儀式。
酒店。嘉義竹崎村有一叫酒店的地名,這裡有間竹+敢仔店,於此可以喝杯小酒,天南地北聊上半天。古早沽酒用小杓往酒缸裡頭舀酒,如此重複這樣造成酸敗變質,店家往往就加入陳年石灰漿來中和。
剛改革開放,問起自中國大陸來日本的留學生,最想做的是什麼?回答竟是想喝可口可樂。好吧!那請他喝一瓶也無所謂,結果喝過一口的他說不是這個味,蛤!之後我才搞懂上海剛賣可樂是以零賣的。店家先將多瓶可樂給倒在桶子裡,顧客要買再一杯杯的舀給顧客,氣都沒了,味也變了,難怪他會覺得外國的可樂不如中國原來的味道。
龜頭。嘉義水上鄉有個凹下坑地的地方叫堀頭,發音相近而被寫成龜頭。其他像是新北萬里、嘉義阿里山、澎湖馬公都有這樣的地名,無不與地形有關。
義竹。以前稱呼竹子數量的單位叫「幾抱竹」,二抱竹的「二」與「義」閩南語音相近,二抱竹遂演變成義竹。二與義的關聯性,又不得不說說抗日時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關。行經此處他被當地義軍所傷,後於鹽水八角樓過世,正式紀錄說是水土不服,事實上卻是被人「竹竿湊菜刀割傷」,正義事情的二→義。此處有明鄭時期傳下來軍事情報飛鴿傳遞之用,後演變出來的賽鴿笭。
水堀頭。日據時簡化改成兩個字,符合日本的習慣和發音,嘉義的「水堀頭」(Tsuí-khut-thâu)改「水上」,台中的「葫蘆墩」(Hôo-lôo-tun)改豐原、「阿罩霧」(A-tà-bū)改霧峰。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隨即撤下)
台南---台南府城昔日有蕭壠社、麻豆社、目加溜灣、新港社、大武壠這西拉雅族人五大社住在這裡。許多來到安平的人稱這裡為「大灣」後來的荷蘭人則稱「大員」(Tayouan),原本只是稱沙洲圍繞成的台江內海,後來漸漸演變成台灣全島的正式稱呼。
荷人以布疋同新港社的原住民做交易,蓋了普羅民遮、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在荷語是省份,也有行政中心的意思,蘭遮是海陸之城;二戰後台南的熱蘭遮城改安平古堡,普羅民遮轉赤崁樓。
(鯽魚潭,位在今天的台南市永康區大灣至仁德區一帶的古湖泊,好多年前倒塌的維冠大樓就蓋在這,算是湳仔地土質偏軟之故,以往大家都不敢蓋高啊!)
新營、下營、後營、查畝營。「先講新營,會講下營,後尾講是後營,共查某講是查畝營」(sing-kóng Sin-iânn,ē-kóng Ē-iânn,āu-bué kóng sī Āu-iânn,kāng tsa-bóo kóng sī Tsa-bóo-iânn)明鄭時留下的地名與軍屯很有關連,且不是在目前台南的蛋黃區,多在稍微偏遠的地方。連橫改的查畝營其實是女宿鎮,日人再變為柳營,柳的意思較好理解成女性,但這裡也住有劉氏的大姓人家,柳與劉日文音同,是否與此有關呢?
飯店。台南鹽水月津港旁的「飯店」是路途的中繼站,昔日往返台南與嘉義之間經此正好是飯口時間,擺張桌子開設此店正逢其時。古早地圖可見「飯店」這樣的地名,除新竹香山外,楊梅上陰影窩在日據時開闢台車軌道,不少旅客、工人至此剛好可以休息、用膳,於是有了此一「老飯店」的地名。
目前有許多的飯店或酒店供行旅人士投宿,所掛的招牌往往用前述這兩種名稱,飯店不賣飯,酒店不賣酒,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
摔死猴。台南左鎮長興部落的摔死猴是一白堊質的險惡地形,寸草不生,容易崩塌,光禿禿的地表連猴子都難以攀爬,故名。
官田。鄭成功的部將陳永華進行招佃開墾的稱「官佃」或「官田」,陳也改良築埕引海水曬鹽,這個曬鹽的地方即稱「鹽埕」。與台南機場一河之隔的即叫鹽埕,老歌星林沖的祖先是靠此發家致富,永康交流道旁不遠有個「鹽行」過去有許多鹽商在此設行批發零售而得名。
另據說陳永華還從中國漳洲延聘人來教導製糖,做好的糖又賣到日本、東南亞等地。中國首次有目的公費留學生,按資料顯示那是在唐朝初年,太宗派遣使臣到西域摩揭陀國學習熬糖方法。雖然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就懂得用壓榨的甘蔗漿,獲取甜味,但那時尚不會以蔗漿熬糖的啊!
鹹、酸、甜、苦、辛「五味」裡面,陳他就占了兩項,這般的偉業自然也讓他留名。
漚汪(Au-âng)。此漢字閩南語的發音源自西拉雅族語,是「溪流」的意思,至今許多台南人仍習慣稱呼此舊名,至於「將軍」之名相傳是與施琅有關。施琅率領清兵攻克明鄭,清廷以施琅靖台有功,以跑馬三日為其屬地,西起馬沙溝,東至烏山頭,不料馬跑至今日的將軍庄一帶卻斷腳蹄!於此地始建將軍府由施琅將軍與吳英將軍共用,經過之田園成為「施侯租」。之後施琅率其族人以及吳王兩姓親戚入墾,因而形成將軍庄,當地人亦常簡稱為「將庄」。
這裡的人長得人高馬大,個人認識兩位的兄弟理事長都是這樣的南人北相。
高雄---原名的打狗是馬卡道族語的刺竹(Takao)即竹林的意思。日本據台後,高雄第一任州知事富島元治,以故鄉京都金閣寺附近高雄山的高雄(Takao)諧音,將打狗改為高雄。
哈瑪星。日據時鐵路交通建設的濱線(Ha-Ma-Sen)衍生出現今的名稱。與鐵道有關的名字,另有柳營的「火燒寮」那是糖鐵的爐渣掉到鐵軌沿線的甘蔗葉,引起火災波及一旁的店舖,至於另一說法是「好銷」即店鋪的生意好到商品暢銷熱賣不已。
廍後。高雄左營的廍後的地名來自糖廍。製糖的草寮「廍」(phōo)成為顯示地名的一個名稱,在台灣各地都有出現。麻豆寮子廍、善化糖廍角、屏東萬丹興化廍(Hing-huà-phōo)…說明著昔日的聚落與製糖息息相關。
滾水庄。高雄燕巢的這裡,有著整天伴隨天然氣與地下水「噗滋、噗滋」噴出泥漿的奇景,泥火山就像一桶燒滾滾(sio-kún-kún)、沖沖滾(tshiâng-tshiâng-kún)美得冒泡的米糕糜(bí-ko-muê)。燕巢舊名援剿,過去鄭成功派兵到處屯田,援剿即是駐兵開墾勁旅的番號。
嘉義梅山倒是有一個叫「朕米糕」的小村落,聽起來像是皇帝專用的御品美食,這與皇帝其實無關,倒是有條溪水的洞裡會一直冒出泥漿,好比米糕煮沸的樣子。
(二層行溪是今日的二仁溪,從鯤鯓、喜樹、灣裡、白砂崙、茄萣到崎漏一帶的住民們,向海立生不然面朝黃土,若家裡的漁船數不夠,倘土地的贍養力不足,兄弟們只好自食其力!結果,這裡竟成為了金工司阜的一大出身地)
茄萣樹。高雄茄萣(Ka-tiānn)地名之緣起,最少有三種說法。
一是源於植物名「茄萣;生海濱,本可為薪,皮色赭,以染網,安邑有茄萣莊」(台灣通史虞衡志)。茄萣樹原稱茄藤仔,亦稱海茄苳或海茄冬,為紅樹林的一種。紅樹林是一種被子植物,常分布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風浪平靜的海岸,鹹水與淡水交會處泥砂淤積的瀉湖尤其多見。
台灣的紅樹林植物計有水筆仔、海茄苳、紅茄苳、五跤梨、細蕊紅樹、欖李等六種,本底沿海的紅樹林多為海茄苳。至於「萣」字為康熙字典中所沒有,是約定成俗之新字。
二是源自大陸地名之移植。根據「薛氏族譜」之記載,薛氏開台始祖係福建長泰縣山重村人,名為薛玉進(玉晉)。薛氏於康熙元年移民台灣安平,康熙四年病逝該地。隔年薛氏遺孀林氏攜二子遷居今日的茄萣,漁耕為生,仍以薛氏在長泰山重的祖業田「茄埕」命名所居之地,以示不忘祖業。至今,與廈門一山之隔的長泰縣山重村之「茄埕田」猶在。
三是源於平埔族名稱。此地古早原為平埔族聚居之地,茄萣(Catia)地名係由平埔族語音譯而來。
茄萣另有「頂茄埕」與「下茄埕」之分,住民們同姓同居一處的集中度尤其顯著,二仁溪隔開台南與高雄之海邊沿岸,素為珠寶金工司阜的「司阜窟」。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Ylo6WX)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366225
台灣金工司阜的大本營---灣裡 白砂崙 頂茄萣 下茄萣 崎漏
高雄此域和植物有關的地名甚多,「林仔邊」(Nâ-á-pinn)是林園(屏東也有個林仔邊→林邊)、「山杉林」為杉林區、「半路竹」是路竹。還有「大樹」是往返新城到蕃薯寮旗山的交通要道,渡河搭船接駁的地點,源自於大樹腳的那棵大榕樹,至於高雄「鳥松」與鳥沒有關聯,是由雀榕音譯來的,可知以前這有著大樹路人以「鳥松跤」(Tsiáu-tshîng-kha)為地標吧!
(因政府闢建貨櫃碼頭,自小港區紅毛港蘇氏聚落搬遷至鳳山國慶七街的保安堂,依然在堂名上寫著「紅毛港」表示出於何處。供奉的主神為日本海軍艦長,常有一些日本人慕名而來)
屏東---平埔馬卡道族語的「阿猴」先是改了部首緱叫「阿緱」,後又改以已有著的「屏東」書院這兩字為名。
烏龍。早先稱為「烏龍庄」隸屬新園里,隔著下淡水溪與林園相望,後改成新園。此地仍保留「烏龍國小」這樣的名稱,就不曉得學校的師生有無忌諱搞烏龍此等情事而想要改名?倒是台中大肚的「大肚國小」女老師們,一度認為校名不雅,曾經請願改名!
(從高雄林園唐榮公園遠眺對面的屏東新園鄉)
水底寮。原本寫為水底藔,位在臺灣屏東縣枋寮鄉中部,原是森林中的積水窪地,居住在大武力的放索社馬卡道族人,明末時開始進入此地狩獵和開墾,為當地的一個傳統名稱。
濫濫庄。屏東縣萬丹鄉的四維村麟洛河的下游,意思說以前這裡容易淹水。多數人相信「濫濫庄」是六堆的發源地,早期客家先民進入屏東平原,往六堆地區墾拓最早的據點。
糶糴村。村處屏東的竹田鄉,糴米(tia̍h-bí)二字以前我們常用,即拿米袋去買米之意,至於糶(thiò)一字是賣的意思。俗云「捌算毋捌除,糶米換番薯」指不識一個芋仔蕃薯不懂世事的人,昔時拿貴的米去換人家便宜的番薯。糶糴村稻米出產豐盛,一年三獲又可借河運交通來往便利,成了集散重要地屏東的大米倉。
客家話也有這麼一句「會算毋會除,偷米換番薯」(voi son mˇ voi cuˇ,teuˊ miˋ von fanˊ suˇ)。糶糴二字,國語是唸為ㄉㄧˊ ㄊㄧㄠˋ。
六堆。清朝時墾民組成保護地方之團練,遂成這般義勇軍型態六堆的地名。前堆的麟洛、長治鄉,中堆竹田鄉、後堆內埔鄉、先鋒堆萬巒,左堆新埤、佳冬鄉,右堆美濃、杉林、六龜等地。
琅嶠。恆春古名稱的琅嶠,排灣族語是指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清朝後轉為恆春的地名。
風港。楓港的舊名跟落山風有關,坐落恆春半島楓港溪南岸靠近海濱之處,冬季時落山風強勁且地處楓港溪口,故而得名。台灣首位女總統蔡英文父親的故鄉。
澎湖---古稱平湖、彭湖,在臺灣南部由臺灣海峽圍繞澎湖群島所組成。早期經濟活動以漁業為主,不捕魚或農閒期的當地人,早期多往一海之隔台灣本島的高雄打工。要說高雄是澎湖人打造出來的城市,一點也不誇張。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459146
高雄市鹽埕區的澎湖廟(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772135
高雄市鹽埕區的澎湖廟(二)
風櫃。海岸的礁石受海浪侵蝕造成海水衝擊發出聲音,風櫃半島尾端的這又稱為「風櫃尾」。
望安。位於澎湖本島南方海上,此地源自「網垵」一名,日據時改為望安,目前由19個島嶼組成,6個有常住的居民。澎湖這裡許多帶著「垵」之地名,清廷時澎湖徵收的稅賦不徵米,風大地瘠根本難以種得起來。徵稅的單位是以「垵」做計算,稅賦的源泉來自船隻與網具大小多寡有關;其次「垵」除做私人乞墾向官方納稅外,又是地方宮廟將捕魚採獵作業進行分配管理,以達公平,再由宮廟公司向網組抽取漁業金之意。
二崁。西嶼鄉的二崁命名,是依在地的地形特色來取名,二崁的東西兩側是高地,崁字有著山丘或高地之意,因而稱做二崁。七言四句的褒歌、杏仁茶為當地之特色。
姑婆嶼。白沙鄉的一個無人島嶼,「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因應季節變化的經濟活動,導致不少女性在此發生不幸的意外事件。
另一是說某位女子幫哥哥照顧孩子,某日由於工作忙碌沒注意到孩子,小孩竟給窒息了。她深覺對不起兄嫂更害怕責備,便逃到無人島上居住。她的姪子其實僅是暫時窒息並沒死去。姪子後來長大生子,打聽到姑姑的消息後,於是帶著孩子來請他的(姑姑)姑婆返家,這一個島於是被稱為姑婆嶼。
員貝。白沙鄉的此島嶼,員形的貝,員與圓諧音,因此古代人都將圓寫成員。
貝對澎湖人來說習慣稱作「殼仔」,故有大殼、沙殼仔、厚殼仔,很少做「貝」的閩南語發音!因而有人提出「四書五經讀透透,毋識黿、鼉、龜、鱉、竈」黿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員貝其實是自「黿背」如黿之背轉化來的。
此地有名的是,柱狀玄武岩構成的「石硯」孤立在海岸邊,還有石板、碎石以及珊瑚礁等組成的海上步道,海水退潮後,從湖西鄉沙港至員貝嶼之間通行,長4.6公里,步程約2個小時,但因嚴重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目前已禁止開放此步道的走踏了。
於此附近的奎壁山,是由龜鱉港的「龜鱉」二字轉變成的。
合界。從白沙通過跨海大橋到西嶼這一頭,名之為合界的村莊]落,據說早先的地形似守宮、壁虎的「蛤蚧」(kap-kài,漢藥店常會拿此曬乾的置於於圓玻璃桶內展示)。蛤蚧礁、蛤蚧吼的「蛤蚧」去掉虫字旁遂成合介的合界。
清代地名的分類(摘自陸傳傑老師的整理):
官式地名
1.基本上承繼明鄭時代的名稱。
2.原住民社名保持原音不做漢化。
3.增加基層的行政劃分。
4.皇帝的賜名。嘉義、彰化。
民間地名
1.原住名的地名。馬麟→禁忌、不潔之處,番仔挖→芳苑。
2.閩南的地名特色。湳→爛土低漥地,墘→岸、畔、邊緣,埕→廣場。
3.客家的地名特色。河流→坑,山谷→窩,窪地→湖,家屋→屋。
4.產業上的地名。糖→廍部,樟腦→寮。
5.祖籍地名。廣東潮州→屏東潮州庄→潮州鎮,福建南安部岩村→彰化縣埔鹽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