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7 12:39:07蔣小姐

推動社會住宅 出租取代出售/建平價國宅出售是錯誤政策

推動社會住宅 出租取代出售
台灣的住宅市場與政策,從來沒有如此混亂。一方面,原本以民間建商提供的住宅,菁華區價格飆漲,各區域價格差異拉大又混亂;另一方面,政府為回應房價飆漲引發的社會問題,除了國宅重出江湖外,政府也宣布要在台北市菁華區,興建公益出租住宅。不過,政府該作的遠多於此,現在,該是政府推動社會住宅的時候了。
對財政部國產局日前宣布要把台北市內湖與大安區菁華區的三筆土地釋出,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採公益性招標,興建只租不賣的銀髮族住宅、學生宿舍及一般住宅,租金則暫訂為低於區域行情的價格。對財政部這項政策,特別是只租不售的作法,我們深表贊同與支持。但政府的整體住宅政策不能只有這樣。
回顧過去一甲子的台灣住宅市場,政府幾乎可說「毫無政策」。政府完全放手,國內的住宅幾乎全部由建商興建出售,勉強稱得上「半套政策」者是國宅政策。但這種由政府找地、興建、再出售給符合某一標準資格之民眾的國宅政策,卻是問題叢生。除了因政府興建,品質控管差外,因為採出售賣斷方式,雖然對購得較低價國宅的民眾而言,是獲利多多,但政府卻陷入不斷找地、興建的循環中,手中籌碼日益減少。終是無以為繼,國宅走入歷史。
至於這廿多年來,或是為因應房價上漲,協助民眾購屋;或是為挽救房地產與經濟景氣,鼓勵民眾購屋以拉抬房地產,政府陸續推出首購房貸、優惠房貸、青年購屋貸款…等政策,則根本稱不上一個住宅政策,充其量只是在毫無住宅政策下,推出修修補補的小作為罷了。
讓我們先看看其它國家的住宅政策吧。與台灣同樣是華人、同樣有「有土斯有財」觀念的新加坡,就未如台灣般,發生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是星國政府的建屋局,提供近九成住宅給民眾;對低收入者,則有政府興建的住宅可租用。另外一個華人地區香港,雖然大家認為香港房價不斷創新高,一般民眾恐難有立錐之處,但事實上港府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公營住宅政策,近半民眾住在所謂的公屋內,較低收入者則是向政府承租公屋。
即使是英國,雖然在金融海嘯中,外界的印象是英國房價亦炒作翻天,但事實上英國政府的住宅政策,仍有由政府提供住宅租給較低收入者,而且承租政府公有住宅者達二成。德國則有所謂的福利房,由政府興建高品質的住宅,並以低價租給需要的民眾,但如民眾收入超過某一水準,則要退租,否則就要以市場行情向政府承租。瑞典有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的住宅,日本也有「住宅公團」興建房子提供給需要的民眾。
因此,縱觀各國情況,不論是多麼資本主義、多麼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都有一定程度的介入住宅市場。因為,房子絕對不是單純的一個「商品」,可以完全由民間提供,讓市場決定價格。把房子視為百分之百的商品,任由民間資金炒作、造成房價飆漲,最後一定成為社會問題。畢竟,社會對政府有期許,希望讓那些努力工作但收入較低的民眾,至少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居住地。因此,各國政府皆訂有住宅政策,政府也都直接介入市場,或租或賣,視國情與條件而定。
因此,在面對這波房價飆漲,政府要讓國宅重出江湖,推出出租的公益住宅之際,我們期待政府,能提出更完整、更長遠的住宅政策。政府應有步驟、有策略的逐步增加公住宅的供給。而鑑於過去國宅多出售給民眾,出售後政府即再無籌碼因應社會需求,因此,未來政府提供的公住宅應以出租而非出售為主。行政院規畫在機場捷運線興建的四千戶平價國宅,就該以出租而非出售為主。政府可訂定一定標準,以低廉的租金讓中低收入者承租。收入超過標準者則需強制搬遷,否則就要以市場行情承租,且在一定年限內要搬遷。
政府現在因應高房價的重要對策,是努力的「打房」,這種「一律砍殺」的作法,其實是費力多又收效少,更容易「誤殺」。因為,現在問題在年輕人、一般上班族等升斗小民難有立錐之地。如果,政府手上有較多的公住宅為籌碼,這些趕不上房價的民眾,至少能以低廉租金承租公住宅,原有的民怨與社會問題,應可平復。至於豪宅要飆到每坪二百萬還是五百萬,政府就甭太介意了。
中國時報 【本報訊】 2010-09-07
----------------------------------------------------------
林萬億:馬政府建平價國宅出售是錯誤政策
台北居大不易、房價狂飆已成十大民怨之首。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林萬億表示,政府興建平價國宅出售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過時錯誤政策,改為興建「社會住宅」出租給中低所得、弱勢民眾,減輕人民生活負擔,間接也可達到平抑房價與租金。
林萬億,1956年生,台灣大學社會系社會組學士、碩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福利博士,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社會政策學系訪問教授,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任台北縣副縣長,與林錫耀(蔡英文總部總幹事)同為蘇貞昌「左右手」,蘇蔡的社福政策有林萬億的影子。蔡英文形容「林萬億是民進黨社會福利體系真正的建構者」。
林萬億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藍綠政黨表現再怎麼差,還是有一定的群眾支持,但人民已愈來愈厭倦政治對抗與意識形態無限上綱,這幾年政見在各項選舉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理性的政策主張並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他認為,尤其五都選民的知識水準高、中產階級多,在首善之區台北市,很多選民在乎市長的個人條件與端出什麼政策牛肉。他透露,蘇貞昌的官方網站討論政策主張的網友早已強強滾,白領階級關心就業機會、薪資所得、都市治理效能等,媽媽重視交通、教育、托育等政策,不同族群與年齡層關心不同的政見。
林萬億認為,國民黨只打兩岸直航或ECFA議題,單薄而且不夠,「選戰不能只在天邊畫彩霞大餅,卻沒有親近又吃得到的政策」,人民不可能只關心遙遠的兩岸議題、卻不關心與自身利害有關的議題。因此,國民黨以ECFA議題為五都選戰主軸,很危險,但這是他們的選擇。
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日前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鎖定無住屋老人及弱勢族群,擘畫該政策的林萬億表示,世界各國推動社會住宅模式有很多種,包括政府興建且自行管理;政府興建交給非營利組織管理;政府撥經費成立基金,再委託非營利組織興建與管理;由政府撥部分款項給人民,擇定民間住宅由政府承租,例如挑選若干空屋,接受補助者付部分房租,其餘由政府支付。
他說,社會住宅租金約為一般住宅的60%~80%,可以為中低收入省很多錢,對年輕人負擔比較小,間接達到平抑房價功能。現在各國政府多以出租的社會住宅,取代政府出資興建國宅出售。荷蘭已有34%社會住宅、瑞典30%、英國20%,台北縣是零。
林萬億解釋,蘇貞昌擔任台北縣長時,因為還有中央政府興建的國宅未消化完畢,還不太需要社會住宅,現今房價飆漲,連中產階級買房子都成問題,社會住宅更顯得急迫。未來新北市的社會住宅以老人、身心障礙者及受家暴婦女為優先。如果台北縣社會住宅達到供給量達的5%,就己經是功德無量了。
他批評,行政院長吳敦義推動興建「平價住宅」出售是錯誤政策。因為,台灣自有房屋率約85%(扣除一人多戶及投資客,實際自有房屋率只有70%),還有30%無殼蝸牛是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的人,這些人當中又有25%收入低於一般人平均所得。他們沒錢儲蓄,沒儲蓄就買不起房子,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廉價租房先住若干年,等到發跡之後再去買房子。
林萬億指出,現今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很少興建國宅出售,地小人稠的台灣更不適宜,因為公有土地陸續出售後,土地會變得更貴、更有稀有。如果,政府只蓋房子出租,土地還是由國家擁有,房子可以循環出租,解決買不起房子的人問題,這是社會住宅的觀念,新加坡及中國大陸多採用這種模式。
他強調,社會住宅最重要的是,房子必須有流通彈性,若承租社會住宅又去買房子,就會占了別人的使用權與空間,也不符合公平原則。但是台北市採取兩年簽約一次合約、最多承租六年,規定得太死,應考慮承租人的需要(如單親媽媽要等孩子長大到18歲),可能承租8年或10年,年限最好要有彈性。
今日新聞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2010/09/06
http://key88.net/article2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