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7 17:27:08杜晖

新加坡:赤道小红点(135)

——从莱佛士的市区计划中,在小坡而言,以桥北路为贯通南北的交通的主要街道,另一条是与桥北路平行的维多利亚街与大坡的新桥路(二马路)贯通。

这些街路几乎都是笔直平行的,而只有小坡桥北路,从河岸一路滔滔向北,一直到达阿拉街(Arab Street)——一条穿过桥北路及维多利亚路的横街——便向左方扭转,直到越过了苏丹回教堂以后又再向右扭转。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呢?

不只是我们要问,连当年的参政司克劳福也要问;他就对当时负责建筑工程的菲立杰克逊(Philip Jackson)问道:

“为什么大路修到阿拉街,你就停住了,而不继续经过甘榜武疑士,把大路伸展到梧槽河边?”

杰克逊便告诉说克劳福:“这是因为,苏丹殿下的宫苑恰好在路的中央。”接着,他又补充说:“较早时,我呈交的蓝图已说清楚,莱佛士爵士于1823年3月14日,将欧洲人市集迤东一块地段拨给苏丹,正位于梧槽河和大海之间。这样一来,桥北路就被腰斩了。”

因此,他们对于发展这段桥北路感到棘手,尤其是莱佛士曾经告诉过杰克逊说:“千万不得妨碍到苏丹殿下,即使修造的大路弄得乱七八糟也在所不惜。”

最后还是克劳福经过一番慎密的考虑,认为宁可拆除苏丹的宫墙,都不触到那座新建的苏丹回教堂——即今日苏丹回教堂——因此,想出了一个回避的办法,使这条原是笔直的桥北路在来到阿拉街的地方,避过苏丹回教堂而再继续北上直行到梧槽河畔。

杰克逊在新加坡开埠初期所计划的种种工程建设,都是在莱佛士爵士鞭策之下所设计的城市蓝图,虽然经过一百六十多年的演变,迄今仍不失去旧时的规模面貌。

在莱佛士的计划中,除每一种人都划分有居留区域之外,过了勿拉士峇沙路——温朱路,一块留作备建书院的空地,在淡水河的上段,当时却是洗衣作晒的集中地,因此,今日在国泰戏院对面的地方还称作“洗衣码头”。

在新加坡河的南岸,就是今日的大坡区,从开埠初期以来就是一块商业区;是欧、亚大商行的办事处和货仓。而商业中心更是设在沼泽地带所填平的一片土地上,那就是今日的“莱佛士坊”,当年曾一度为“商业市场”,由此足见,那里早已是商业的集中地了。

在这块“商业方场”的西面,许许多多的大街小巷错纵复杂,却是华人商业的集中地,包括“唐人街”——牛车水区以及“源顺街”(即直落亚逸街);源顺街是国际土产贸易中心。正是:伦敦有“买申巷”(Mincing Lane),新加坡有“源顺街”。真是东西辉煌相映成趣。

从莱佛士坊到源顺街这一带就是所谓市中心的商业区,一百六十多年以来,从海村到大商港、这里就是新加坡经济活动的心脏!转口贸易的中枢!

今日的丹戎巴葛,是东南亚最大海港的码头;世界的大海港,巨轮云集,海港的繁忙可想而知了。

其实,在丹戎巴葛的岌巴海港,早在1349年,中国元朝时,汪大渊到新加坡来时就曾停舶于此,他并不在这里登岸,那时候这里称作“龙牙门”,贸易繁盛,船舶往来很多。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舰队也曾经这里,他把古新加坡写作“淡马锡”。#


----------------------------------
本文现在《光华日报》新风版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