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3 10:53:30達可

老相片講古 – 1986年 4月鹿耳門鹽田

 

鹽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台灣曾經有過長達300多年的鹽業史,主要鹽場分佈在西南沿海地區,台南、七股、布袋都曾有過相當大面積的鹽田。而鹽田特有的曬鹽景觀,以及鹽民刻苦耐勞的常民文化,也使鹽分地帶的人文風情成為許多人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情節。

 

其實曬鹽真的是很辛苦的事情,我們即使不瞭解曬出一顆鹽所需要的層層工序,光是想到站在開闊的鹽田中間,海洋就在西邊不遠的地方,空氣中可以嗅到海水的味道。鹽民們夏天必須頭頂烈日炙烤,冬天必須忍受狂勁的東北季風吹襲,雙腳則是長時間浸泡在冰冷的滷水裏,即使是穿著膠鞋,卻不能阻擋冷冽的寒氣穿透。以我冬天在海邊賞鳥的親身體驗,遇到東北季風發威的時候,刺骨寒風,似乎沒有任何衣服可以抵擋得住,連騎摩托車都會被吹得像醉酒一般。

 

還有一項特殊狀況是台灣鹽業必須面對的,那就是下雨。台灣特有的海島型氣候使得下雨的機率比起澳洲、美國等大陸型氣候國家要高得多,尤其是夏天午後突來的一場大雷雨,就會讓好不容易形成的結晶鹽再度泡湯。解決之道就是必須要增加收鹽的次數,當鹽田表面結了一層薄薄的結晶鹽,就要用鹽收仔刮到池邊收起來,無形中也使人力成本大為提高。

 

對於曬鹽這回事,若非親身體驗,大概很難真正體會箇中辛苦。

 

1986年前後,對台灣鹽業而言是個相當重要的轉型期,因為曬鹽的辛苦,加上收入微薄,使得鹽分地區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求發展,鹽村裏剩下老弱婦孺,再也無法提供曬鹽所需的大量勞力,因此在那幾年,各大鹽場逐次機械化,鹽田的地景配合機械化有了改變,而鹽田裏頭工作的再也不是吃苦耐勞的鹽工,而是不苦不累的收鹽機。

 

趁著鹿耳門的鹽田還沒改變之前,我在那年,為鹿耳門的鹽田留下一些影像。

 

 

這就是鹽田。

 

 

 

風車是用來將鹵水打到鹽田裏頭去的,取代了部份踩踏水車打水的人力。

 

 

結晶池裏頭的結晶鹽先用鹽收仔扒到池邊

 

 

再用畚箕鏟進竹簍裏。

 

 

像這樣斯文,鼻梁上還架著眼鏡的年輕人,在鹽田裏可說是絕無僅有的異類,想必是個利用假日幫忙爸爸媽媽的孝順孩子。

 

 

一簍一簍的粗鹽收成好,暫時擺在池邊,這些全得靠人工挑上鹽堆堆置,等待公司來收鹽。

 

 

看看這樣風雨欲來的天氣,就可以理解為何這一家人必須全家出動,趕著將曬好的鹽收起來。

 

 

這位中年爸爸負責挑起扁擔,將鹽倒到鹽山的最上層。別看他動作俐落的樣子,那兩擔剛從鹽田裏舀出來的鹽,裏頭飽含著鹽水,一邊挑,一邊還滴著水呢!到底有多重?我只記得在七股的鹽業博物館有兩擔鹽讓遊客試挑,我去試過,腰直不起來。這也是為何他那孝順的書生兒子只能在池邊幫忙將鹽舀進鹽簍裏面了。

 

 

這就是剛從鹽田裏收成,未經加工的粗鹽結晶,粒粒皆辛苦。

 

1986年左右的全面機械化雖然讓當時的台灣製鹽總廠暫時紓緩了缺工的窘境與日益高昂的人力成本。但終究敵不過全球化的競爭壓力。1995年,台灣製鹽總廠改制成為台鹽公司,公司化的體制也讓經營更加營利導向。就在同一年9月,台南科技工業區正式舉行動土典禮,位置就在鹿耳門的鹽場。鹿耳門曬鹽的歷史軌跡,至此走到終點。

 

如今,走台17號公路經過鹿耳門時,兩邊是一棟一棟的大型廠房,對於想要緬懷鹽田風情的人而言,只能到附近的鹿耳社區,瞧一瞧刻意保存營造的鹽田意象了。

(悄悄話) 2012-12-26 22:54:55
姥姥 2010-05-25 10:20:10

很讚喔!
照片美內容佳
給你拍手!!!!

我們沒有靠海所以沒有鹽的故事
但是那時自己養的豬不可以自己殺
所以偶而有病死的豬
都得趁半夜關起門偷偷處裡
神奇的是街訪鄰居都會知道
也都會預定他們要的部位和斤數
還會幫忙把風呢!
那時我家隨時都有近百隻的豬
所以大人(警察先生)常常會去走動柳!

現在的人誰敢吃病死豬?
時代不同囉!

版主回應
還好是病死豬,
如果是在家裡宰活豬,
那場面...
恐怖哦!
2010-05-26 06:14:54
水手 2010-05-23 17:43:02

達可這篇又勾起我的兒時回憶
我們雖然不曬鹽
可是靠海
魚塭在清池後放掉所有的池水
池底留下的腳印窟窿卻成了集水區
經過長時間曝曬之後也會結鹽晶
我們就會拿漏杓去撈
數量也蠻可觀的
只是小時候鹽算公有產物
就算是自己魚塭裡產出的多餘物資
也不能拿回家
那時候有專門的鹽警
要帶自己魚塭的鹽回家
還得像小偷那樣跟鹽警捉迷藏
我媽媽就常常把鹽藏到蕃薯田裡
那是一段物資普遍匱乏的歲月
類似那樣的嚴苛事件不勝枚舉
自己產出的物資也不一定能大方拿回家呢!

版主回應
想想也真不可思議,
自己生產的物資自己不能用,
就像白甘蔗種了不能帶回家吃,
一定得交給糖廠,
....
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
不過年代可是差不多哪!
2010-05-24 2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