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3 07:26:18達可

又見中杜鵑

 

 

忘記是多遙遠以前了,當前一次高績效團隊的朋友們來幫忙的時候,有那麼一隻中杜鵑在附近的電線上頭、竹叢頂端,隨著樹下粉絲的追逐而不斷變換停棲的位置,時遠時近地叫著:「不不不不不不」。害得大家一直不斷分神、抬頭在附近的枝梢上尋覓著。

 

中杜鵑又叫筒鳥,是夏季台灣山區經常可以「聽」見的候鳥,牠喜歡停棲在高大的植物頂端,用中氣十足的鳴聲不停地唱著「不不不不不不」。聲音可以傳得好遠好遠,因此身在山林中的人們,往往只能聽見中杜鵑悠遠的鳴唱聲,卻難得一睹牠的廬山真面目。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杜鵑鳥特殊的繁殖習性。牠們自己不築巢,而是將蛋下在特定寄主的巢裡,讓寄主親鳥代孵代養。有人說杜鵑媽媽會將寄主的鳥蛋踢掉,再生下自己的蛋替換;也有人說小杜鵑孵出來後。連眼睛都還沒睜開,就會憑著本能與比人家大隻的身軀,把寄養家庭的蛋或是寶寶給擠出巢外,好讓寄主爹娘將辛苦收集來的食物,全部餵到牠嘴巴裡。

 

這些全是「人家說」,能夠有幸親眼目睹觀察整個過程的人畢竟不多,這奇特的繁殖模式也就在流傳之間,被描述得愈發神奇。

 

在蘿蔔坑,中杜鵑就在開闊的蘿蔔田周邊的大樹頂上鳴唱著,眼力好一點的人,仔細找找,可以循著聲音的方向,找到遙遠的枝梢上那一點點不一樣的黑點點,可能就是中杜鵑了。當然,最後還必須拿出高倍率的望遠鏡來證實自己的觀鳥功力。

 

 

 

一回就是這樣,大家拼命聽音辨位地尋找那隻在四週環繞遊移的中杜鵑,找到後,又想盡辦法要貼近到最近的距離,用手上算不上專業的相機,拍出一、兩張可以看得清楚鳥容的生態相片。其中最認真的,應該是芭樂了。一天的追蹤下來,總算拍到了幾張可以清楚看出是中杜鵑的相片,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而我,因為沒有刻意拿相機去追蹤牠,因此也沒拍到相片。

 

芭樂很有道義地先請示過地主要不要拿她的相片寫一篇中杜鵑。得到了「謝謝!不客氣!」的答案。於是,芭樂很開心地略過地主的優先權,在她的部落格上寫了一篇「中杜鵑說牠也叫做筒鳥」。

 

多一些人寫蘿蔔坑,當然很好,大家真的不用太客氣。而且即使是同樣的題材,也沒規定只有一個人能寫、只能寫一次啊。

 

更何況,中杜鵑一直都在。

 

就在這個禮拜,當我隻身來到蘿蔔坑當孤單老人的時候,熟悉的「不不」聲在空中再度響起。一抬頭,園子東北邊界外那棵高大的相思樹上,有個小小的身影,拿起相機的長鏡頭一瞧,果然是牠,那隻在蘿蔔坑週圍流連不去的中杜鵑。

 

 

 

中杜鵑的習性其實還是很謹慎的,當牠發現有個筒狀的東西朝著牠瞄準的時候,立即停止牠的鳴聲,居高臨下地注意著我的一舉一動。隨著我從遙遠的園區西南邊逐漸迂迴接進,牠也顯得開始有些不安,從偶而還會轉頭理理背後的羽毛,到後來神經緊繃地一動不動。直到我爬上石頭山,用鏡頭對準牠,按下快門的那一霎那,牠飛起來了,往山谷對面暨南大學的方向飛去。

 

 

 

幾分鐘後,「不不不不不不」的聲音在山谷對面再度響起,看來牠已經找到一處沒有人騷擾的安全地點了。

 

 

 

這是我在蘿蔔坑與中杜鵑的單獨約會。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內旅遊」
ifeng9999 2009-05-10 19:19:55

這篇文章
到讓我回想起小時候
大人是用獵槍打鳥
而我們小孩子...用彈弓+小石頭
不過打的東西可就多了
...飛的、跑的、跳的
...不動的鐵罐 是最好的練習標靶

版主回應
我一向欠缺運動神經,
什麼東西也沒打到,
千萬別賴到我頭上。
2009-05-12 07:03:12
姥姥 2009-05-04 09:41:32

姥姥來亂的.
杜鵑’布穀’杜宇(哪個ㄩˇ?)都是同樣的那隻鳥嗎?
姥姥最近腦袋有點複雜,難免秀逗,多包涵了!

版主回應
姥姥真是有學問啊!
這三個名字指的應該是同一種鳥。
不過...
中杜鵑和杜鵑是不一樣的哦,
而且還有小杜鵑咧。

我也不知道有一天全遇見了,能不能分得清楚。
2009-05-04 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