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0 23:11:23脆肉鯇

巨人-------王爾德的童話故事(上)

有時候,所謂“書緣”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是刻意要找它,但它就跟了我回家。
<三聯文庫>叢書最後一個編號54-----書名<快樂王子集>,巴金譯的,小巧輕便,其價值遠遠超過其價格,讓我心甘命抵地笑著捧回家。

我要在此隆重推介王爾德的所有作品,包括他的童話故事以及他的劇作品(例如<理想丈夫>與<不可兒戲>)。

還在唸小學二年級時上“電教堂”(電視教育)時已經很喜歡<快樂王子>和<夜鶑與玫瑰>,只是孤陋寡聞直至現在才知道“噢!原來作者叫王爾德,英國人。”

表面說是童話故事,我卻認為更多地是寫給成年人看的,裡面對當時社會制度的諷刺以及哀憐,構成一幅難以言喻的讓人百看不厭的圖畫。被文字重新勾起的,除了小學時候看的那套用卡通表達的<快樂王子>和<夜鶑與玫瑰>的每一幕以外,還有那些會因童話故事而激動的情感。

無疑王爾德在其故事裡借用了很多聖經裡的事,有人因此也稱此為“聖經體”,這也許是使我越發瘋狂地看下去的原因。聽說這跟當時社會背景有有關,“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正值經濟逢勃發展之際,工業革命令英國成為西方經濟的龍頭。隨著經濟轉變之時,社會的道德觀念、信仰方面亦面臨著新舊思潮相互衝突。處於如此變的時,期人們都處於迷茫的位置,他們極之渴望救世主的指引,亦十分相信善惡的道德概念。”(2007/2/4澳門日報.閱讀時間 依笛<淺談<<不可兒戲>>)

<少年國王>中有這樣一段“拿出他山腰給牧人看羊時候穿的皮衣和粗羊皮外套。他把它們穿在身,上他手裡拿著他那根牧人杖。...”“少年國王隨手折下一枝爬在台上面的荊棘把它折彎,做成一個圓圈,放在他自己的頭上。‘這是我的王冠,’他答道。”荊棘為冕,牧人杖為權杖,這不多不少正是耶穌基督“和平之君”的形象。這少年國王在登基大典之前,夢見他所有的華衣美冠均是從百姓辛勞工作所得中剝奪過來的,因此他決定捨棄作為國王應有的榮華,而以另類裝束代替。“貴族們拿他取笑,有的對他叫起來:陛下,百姓們等著看他們的國,王您卻扮一個乞丐給他們看;有的動了怒:‘他丟了我們國家的臉,不配做我們的主子。’可是他一個字也不回答......”(p.83)

<自私的巨人>講述一個自私的巨人不讓小孩子進入他的花園玩耍,因此他的花園了無生氣而且四季如冬,後來他讓一群小孩子進來玩耍,花園又重新變得春光明媚。只是有一位小孩是眾多小孩中最小的,因為太小了,他的手還挨不到樹枝,所以不能像其他小孩子那樣爬上樹上玩耍,也因此只有這個小孩子所站的角落裡,“冬天”仍然留著。於是巨人用手抱起他,把他放到樹枝上,去那棵樹上開花了...小孩子抱住巨人的頸項跟他接吻。(p.30)但是那位小孩子從此沒有再來他的花園裡玩,巨人非常想念他。許多年過後,巨人也很老了,某天起來,他竟看到他所愛的那個小孩,“等他挨近小孩的時候,他的臉帶著憤怒脹紅了,他問道:‘誰敢傷害你?’因為小孩的兩隻手掌心上現出兩個釘痕,在他兩隻小腳的腳背上也有兩個釘痕。...他突然起了一種奇怪的敬畏的感覺,便在小孩面前跪下來。”小孩對他說:“你有一回讓我在你的園子裡玩過,今天我要帶你到我的園子裡去,那就是天堂啊。”(p.32)

起初我感到奇怪,那個小孩子怎會是耶穌?即使是比喻,也不合理,但後來想了想,聖經不是說:“凡服事我弟兄中最小的,就是服事我(主耶穌)麼?” 恍然大悟。

就連讀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我都忽略了那個“精華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的我會有幾自私?當埋頭在亂七八糟的事宜上,我變成了“巨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例如,體恤我的弟兄(或姊妹),尤其當他是毫不起眼的那位時,求神叫我有顆清純的心,敏感他們的需要,叫我不要自私,不要忽略了他們,因為忽略他們,就是忽略了我們的主。

(上)
2007-02-22 17:46:44

原來他就是Oscar Wilde! 我讀過他的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不過不太記得內容... 我想看快樂王子集呢, 等我去搵下先.

爽瑜 2007-02-21 19:35:00

本書好輕架,放心,我最多叫你送過第二張俾我!

秋蘭 2007-02-21 00:37:19

小心你的爛書架,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