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8 16:06:31脆肉鯇
一個人過日子
八月三十一日的<澳門日報.萬花筒>其中一篇題為<浴缸和床最易引發靈感>的短文表示:“在研究和創造過程中,我們經常提到三個B:浴缸(bathtub),床(bed)和公交車(bus)。當我們有一段時間不去想一個問題時,我們就變了正在做的事情及背景,這可以調動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進行工作。答案不在大腦所用的這個區域,可能就在下個區域找到...結果發現,創造性不是與所謂的‘靈光閃現’一起產生的,它是與思考某件事情所產生的一系列小火花的連鎖反應一同產生的。”
我也通常是在這三個地方找到寫文章的靈感的,但我卻不以為是因為“轉換思考環境”的關係,反倒因為當我在這三個地方的時候,往往就是我“一個人”的時候。不是說公車上只有我一個人,而是沒有相識的或者沒有朋友在身邊時。也難怪人們會說,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或者沒有親朋在身旁時,就是最容易胡思亂想之際。那些從事創作的人往往就要冒這個險。甚至在他沉浸在創作慾的高潮時,會令身邊的人很難以忍受。一位老師就曾經告訴我們,他一連幾個星期沒講過一句說話,為的是搜索一個貼切的詞,好鑲嵌在他的詩中,結果他母親和女友終於忍受不住,不約而同地對他怒吼:“你到底發完神經未呀!?”
我極易受環境和別人影響,所以有朋友在身邊時,無論他是如何的靜,我都無法看書,或者看來看去都是同一句,甚至是看了整版文字而完全不知道內容。這也是為何看到喜歡的書必要把它買回家看而不選擇“打書釘”的原因之一。(而“打書釘”可是個較適合我經濟狀況的讀書方法哩!)
這種“神經過敏”使我有時極珍惜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對話”,這曾經令我腦海裡出現很多的火花,這些火花更多時候會因為看見熟人就害羞得要切法“閃躲”的。但我知道這種想法不好,畢竟是太偏激,我開始害怕這種方式成了習慣,害怕自己嗜“獨”成狂。這種害怕是從我發現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只我一個,我不是一個異數,反而是一個常數,(你也總有一些事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做的吧),這樣我就明白為何喜歡自己一個人做事的人是那麼多,因為一個人獨處要比跟一群人相處來得容易,因為只顧自己比以他人的利益為優先來得容易,除了那些難以一個人完成的事,或非常沒趣的事宜是你想跟別人一起做的以外,總的來說,一個人還是比兩個人“方便”。如果當初社會發展不是需要人類分工合作,我想人們就寧願選擇自己一個人過生活了。今日人們說“相見好,同住難”,大家不要結婚,或者動不動就離婚,反正“沒有人會因為沒有誰就活不了”;在“無孩文化”之下,我們不像我們的祖輩或者父母一樣願意承擔和作無私奉獻,我們寧願自己過得好,如果“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有了孩子就代表你永不再能只為自己而活,永不再只對自己負責,也不能單純因為“我喜歡”就去做,你的私人空間“縮水”了。
然而,我更珍惜跟別人相處的時間,有他們在,我就用不著去想很多的事,用不著遇上任何事都先多愁善感無病呻吟一番,用不著一定得靠紙筆來傳情達意。人為何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做自己的情人?或者有些人真的可以,但是他們事實上又放棄了很多樂趣。神為甚麼造了男人之後又要造女人?為什麼讓父職母職有分別?又為甚麼叫教會的眾弟兄姊妹各職甚職分工合作呢?那是否要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彼此?沒有人是一個孤島,也沒有一個人能活著而不需要其他人。過生活如是,做神的工作更是如此。
長時間習慣一個人的時候,人會變得自私,開始不知道怎樣跟他人相處和溝通。太喜歡孤獨的人,有時候總是不能夠在大伙兒開心的時候也跟著全情投入;喜歡孤獨的人在想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有時候是好的,但更多時候是使自己與眾人“分離”的。孤獨的人可以在大伙兒相聚時學會更多一個人所學不到的東西......
總的就是,孤獨有時,相聚也應有時。
送給所有“孤獨成性”的人。
2006/9/6
2006/9/7
我也通常是在這三個地方找到寫文章的靈感的,但我卻不以為是因為“轉換思考環境”的關係,反倒因為當我在這三個地方的時候,往往就是我“一個人”的時候。不是說公車上只有我一個人,而是沒有相識的或者沒有朋友在身邊時。也難怪人們會說,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或者沒有親朋在身旁時,就是最容易胡思亂想之際。那些從事創作的人往往就要冒這個險。甚至在他沉浸在創作慾的高潮時,會令身邊的人很難以忍受。一位老師就曾經告訴我們,他一連幾個星期沒講過一句說話,為的是搜索一個貼切的詞,好鑲嵌在他的詩中,結果他母親和女友終於忍受不住,不約而同地對他怒吼:“你到底發完神經未呀!?”
我極易受環境和別人影響,所以有朋友在身邊時,無論他是如何的靜,我都無法看書,或者看來看去都是同一句,甚至是看了整版文字而完全不知道內容。這也是為何看到喜歡的書必要把它買回家看而不選擇“打書釘”的原因之一。(而“打書釘”可是個較適合我經濟狀況的讀書方法哩!)
這種“神經過敏”使我有時極珍惜一個人的時間。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對話”,這曾經令我腦海裡出現很多的火花,這些火花更多時候會因為看見熟人就害羞得要切法“閃躲”的。但我知道這種想法不好,畢竟是太偏激,我開始害怕這種方式成了習慣,害怕自己嗜“獨”成狂。這種害怕是從我發現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只我一個,我不是一個異數,反而是一個常數,(你也總有一些事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做的吧),這樣我就明白為何喜歡自己一個人做事的人是那麼多,因為一個人獨處要比跟一群人相處來得容易,因為只顧自己比以他人的利益為優先來得容易,除了那些難以一個人完成的事,或非常沒趣的事宜是你想跟別人一起做的以外,總的來說,一個人還是比兩個人“方便”。如果當初社會發展不是需要人類分工合作,我想人們就寧願選擇自己一個人過生活了。今日人們說“相見好,同住難”,大家不要結婚,或者動不動就離婚,反正“沒有人會因為沒有誰就活不了”;在“無孩文化”之下,我們不像我們的祖輩或者父母一樣願意承擔和作無私奉獻,我們寧願自己過得好,如果“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有了孩子就代表你永不再能只為自己而活,永不再只對自己負責,也不能單純因為“我喜歡”就去做,你的私人空間“縮水”了。
然而,我更珍惜跟別人相處的時間,有他們在,我就用不著去想很多的事,用不著遇上任何事都先多愁善感無病呻吟一番,用不著一定得靠紙筆來傳情達意。人為何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朋友,或者自己做自己的情人?或者有些人真的可以,但是他們事實上又放棄了很多樂趣。神為甚麼造了男人之後又要造女人?為什麼讓父職母職有分別?又為甚麼叫教會的眾弟兄姊妹各職甚職分工合作呢?那是否要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彼此?沒有人是一個孤島,也沒有一個人能活著而不需要其他人。過生活如是,做神的工作更是如此。
長時間習慣一個人的時候,人會變得自私,開始不知道怎樣跟他人相處和溝通。太喜歡孤獨的人,有時候總是不能夠在大伙兒開心的時候也跟著全情投入;喜歡孤獨的人在想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有時候是好的,但更多時候是使自己與眾人“分離”的。孤獨的人可以在大伙兒相聚時學會更多一個人所學不到的東西......
總的就是,孤獨有時,相聚也應有時。
送給所有“孤獨成性”的人。
2006/9/6
20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