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旅(四) 2019.4.17 2019.4.17
德國之旅(四)
2019.4.17
黑森林、佛萊堡
在波昂住了四夜,走遍附近景點,今天要搭乘EC列車前往德國西南隅黑森林地區的佛萊堡。過去幾天大都是搭乘RB(Regional Bahn)普通車、SB(S. Bahn)或UB(u-Bahn)等市區電車或地下鐵,由於旅程短,價差有限,而且我與Yuki使用的又是旅館贈送的免費券,無需事先購票。事實上,德國最大的鐵路公司DB(Deutsch Bahn德國國鐵,東西德合併後改為民營)另外還有ICE(Inter City Exp)、EC(Euro City)、IC(Inter City)、IRE(Inter Regio Exp)、RE(Regional Exp)等多種飛駛於國內城際與歐洲各大都市的特快列車,票價都是浮動的,依供需之情況而隨時調整,早鳥票往往可以便宜二、三倍之多。
德國火車路線相當綿密,可說是無遠弗屆,聽說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就靠著這些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快速地將坦克大炮等重裝備送到最前線,不出幾天就襲捲了法國等鄰近國家。有次一列貨車過站,我屈指細數總共有40節,運量之大非同小可。但由於各種列車往往共用一條路線,慢分是常有的事,比起分秒不差的台灣高鐵或日本新幹線,DB可就遜色多了。
今天的佛萊堡之行是早就規畫好的行程,因此在我出發之前茂欣就已買好車票,可以省下不少車資。沒想到三天前他就收到DB傳給他信息,載明4月17日11:14從波昂中央車站到佛萊堡的EC9列車因中途施工,必須改道,我們必須於11:17前往萊茵河對岸的一個小站Bonn-Beuel搭乘該班列車。如此的改變對我們將會造成莫大的困擾,茂欣曾到中央車站去詢問,但站務人員雙手一攤,也莫可奈何!我不禁在想,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在像我不用手機的旅客身上,不知DB公司要如何善了?
月台上的電子看板
通常中央車站(Hauptbahnhof)的月台上都會設有電子看板,標示每列班車進站時停靠的位置,好讓旅客能按圖索驥,站在你所要搭乘之車廂的停靠位置等車。但那天突然改到萊茵河對岸的一個小站,而且又拖著全部的行李,還牽著一個幼兒,月台上又沒有看板,更沒有站務人員可問,不知該往前還是退後,大家忙成一團,有如逃難。對於這樣的行政效率,實在很難與歐盟霸主國之地位相互連結,但我看其他的德國人似乎習以為常,也不以為意,這樣的耐力與修持值得學習。德國車站的月台都沒有閘門,任何人可以自由進出,上下車也沒有人驗票,偶爾才會在行車間查票,萬一沒票被查獲,聽說罰則不輕。但如此鬆散的搭車制度,DB還是經營得有聲有色,可見國民有相當的自制力,守法精神也值得讚許。
拖著四大件一小件的行李上了車,其中一件是茂欣要我幫他帶回台灣的厚重冬衣,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我們事先預約的座位,是兩排對坐中間又有可伸縮之桌面的獨立空間。座位上雖有人坐著,但看到我們來時,他們就自動離席另覓座位。德國的火車沒有指定席與自由席之分,座位若有人預約,則會在行李架下方的區間卡上標示,就以我們的座位為例,區間卡上明顯標示著波昂——佛萊堡之區段己有預約,若沒有標示即可自由入座,當然預約是必須加點費用的。
這班EC(Euro City)列車是行駛於歐洲城際間,終點站是瑞士蘇黎世,一路上都沿著萊茵河走,為了讓旅客能飽覽沿途的萊茵河風光,車速不快。昨天搭乘遊輪只走了Koblenz-Boppard這一小段,過了Boppard到Mainz這段旖旎的河段就利用今天這趟火車之旅將之補足。波昂距佛萊堡有413公里,行車須時3小時40分,下午三點才會抵達。車上設有餐車,茂欣去點了幾道菜,送到我們的座位來,當然少不了頗負盛名的德國啤酒。車行間不時瞥入一棟棟歷經滄桑的中古世紀古堡與古樸的河畔小鎮,河面上遊輪貨輪往來穿梭,兩岸河谷的葡萄園綿延不絕,古往今來的時空交錯,編織出一幅歐洲璀璨的明媚風光,引人遐思。美景、美酒、美食,攙和著一家人難得歡聚的溫馨氛圍,為晚年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萊茵河風光
黑森林(Schwarzwald)地區位於德國西南隅的省份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rttemberg),是德國境內最大片的森林山脈,大部分被松樹與杉樹所覆蓋,遠觀呈現濃重的黑綠色,是以「黑森林」名之。從巴登巴登(Baden-Baden)到佛羅伊登史塔特(Freudenstadt)這一帶,屬北部黑森林,往南到佛萊堡屬於中部,佛萊堡到瑞士邊境屬南部,自此樹林不再綿延,草地逐漸取代森林。整片黑森林南北長160公里,東西寬20~60公里不等,面積約有台灣的1/3。北以Baden-Baden為起點,一路上有壯觀的霍亨索倫堡、博登湖上的梅瑙島及Konstanz,有森林、古堡、湖泊等多變的迷人景致,近年來冠以「仙蹤之路(Fantastic route)」,成為德國新興的熱門旅遊路線。
大約是三十年前,我有兩位姪女完成台灣的學業後,先後負笈德國深造,學成後定居於佛萊堡,並在此成家立業,也都過著安穩的生活。老大翠娟長年從事太極拳教學,目前積極培訓師資,桃李滿天下。老二翠玉從事護理工作,時間較可調度,這次茂欣到波昴定居,有賴她鼎力相助,得以克服諸多人地生疏的困擾。這趟德國之行我摸蛤仔兼洗褲,前往黑森林尋找仙蹤之餘,也順便去探視這兩位離鄉背井的姪女。
三點左右抵達佛萊堡中央車站,一下車就看到她們早已等在月台,久別重逢,難掩興奮之情。一行人分乘兩部車子,來到舊城區的Central Hotel。的旅館主人是姪女舊識,特別為我保留一間舒適寬敞的家族房。一切安置妥當,終於可以坐下來話起家常。二位姪女都已年屆花甲,大家都有著細數不完的陳年回憶。當我談起當年她們雙親結婚時,我特地回南部老家吃喜宴的趣聞,她們聽得意趣盎然,也讓我說得欲罷不能。閒聊中不免會談到她們小時候鄉下農家刻苦的生活,說到傷心處,不免勾起遊子思鄉之情,引來她們雙眼泛紅。東聊西聊,不覺間已到了六點,老大有約不得不先行離去,老二陪著我們逛了一圈舊城區。
Central Hotel
與姪女們相見歡話家常
佛萊堡的著名景點大都集中在舊城區,迄今還留有馬丁(Martinstor)與施瓦本(Schwabentor)兩座古色古香的城門。走在舊城區的老街上,雖然旅客熙來攘往,市區電車也往來穿梭,但沒有紅綠燈,也沒有斑馬線,大家陶醉在靜謐和緩的氛圍中,看不見有行色匆匆的路人,隱然間有著一般閒雲野鶴般的逸趣。街道是用小石板舖成,店家可在店舖前自費舖成代表自家行業的圖案,別具特色。街道兩旁各有一條名之為「Bachle」的小水渠,潺潺水流川流不息,它不是收集家庭廢水的排水溝,而是導引自城區周圍幾條源自於黑森林之清澈山泉的小溪。與其說是為了防火、儲水、消暑之用,我倒是認為它有「上善若水」那種洗滌心靈的療癒功效,是我走遍世界各地所僅見,難怪小孫女-看上它,就去買了一艘以浮板做成的小帆船,早上也划,晚上也划,划得樂不思蜀。
施瓦本(Schwabentor)城門
馬丁(Martinstor)城門
潺潺水流的「Bachle」小水渠
孫女划船玩得樂不思蜀
建於1120年的Munster大教堂,原為羅馬式風格,但直到300年後將完工的後期,流行的是哥德式的建築,因此走在舊城區的任何角落,都可看到116米高的哥德式尖塔,已然是舊城區最顯赫的地標。登上265階的塔樓,城區與黑森林的景致一覽無遺。
位在教堂南側紅褐色建築是16世紀哥德式建築有著美麗的拱門長廊
佛萊堡大學創立於1457年的文藝復興時期,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校園沒有圍牆,很自然地與城區融為一體,迄今已有21位諾貝爾獎得主。佛萊堡人口只有22萬,但該校學生與教職員就超過3萬人,幾乎佔去1/7的比率,使得佛萊堡享有“濃郁森林與清流環繞下之大學城”的美譽。
佛萊堡大學
佛萊堡公園
養老院
前往哥倫比公園途中,跨過一座天橋,左手邊一列長長的建築是一所養老院,保守估計可住上千位老人。聽說德國的老人通常不會與兒孫住在一起,當有一天行動不便時,養老院是唯一的去處,費用不貲且須自理,直到家產全部用罄,身無分文,政府才會接手支付這筆費用。因此一般人都不敢隨意揮霍,懂得「好天要積雨來糧」,以備養老之所需,這也難怪德國的街頭很少看到孤苦伶丁、流離失所的老人。我認為這是一種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不會像台灣的健保,一切都要賴給政府。
回程順道在一家「香港大酒樓」的中國餐廳吃晚餐,再踩著石板街道漫步走回旅館。洗澡的時候才注意到寬廣的衛浴間並排安置了兩座馬桶與洗淨槽。這是歐美人慣用的如廁方式,我不會用,也不敢用,深怕操作不慎,噴得全身與地板都濕穢不堪,也因而造成我到歐美旅遊相當的困擾。
平時在家用慣了日式的washlet,如廁後按鈕一壓,洗淨烘乾一次完成,乾淨俐落又節省空間。我不知歐美國家為何長久以來都不願引進這種日本開發生產的家電用品,是自大的心理作祟,還是習慣所使然?此行我在家人的建議下,上網買了一支Panasonic的「携帶用おしり洗淨器」,換言之就是攜帶式的washlet,收納起來還不到一瓶300c.c.飲料的大小,附帶的水瓶雖只有150c.c.的容量,但可以附接一般的保特瓶,足夠沖得乾乾淨淨。由於體積小,可以隨身携帶,飛機上或旅館裡無往不利,為我這趟德國之行帶來無比方便,再也不必視歐美之旅為畏途。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