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8 16:01:08Dr. Lin

2009阿拉斯加之旅(五)

2009阿拉斯加之旅(五)        
                   
探訪鮭魚的故鄉         2009.7.30


     今晚主人特地安排鮭魚大餐,並準備了一條30磅重的國王鮭(King Salmon)。King Salmon在卑詩省的五種主要鮭魚中體型最大,是以King名之,又稱Chinook,生命周期3~7年,平均重量在10Kg者稱Spring,重量若超過13.5Kg(30磅),則稱做Tyee。加拿大卑詩省有個規定,凡是自己划船,使用8呎以內之釣竿、15磅以內之釣線,而能釣到30磅以上之Tyee者,即可加入TyeeClub成為會員,是釣鮭者無上之光榮。秋色充滿了詩意,秋獲對加拿大人更是別具意義。農糧漁獵的豐收,使得倉廩滿盈;楓紅濡染大地,滿山遍野變得通紅一片;鮭魚迴游更使全國為之躍動,不但湧入成千上萬的鮭迷,大小河川中人手一竿,也帶動全民垂釣的運動。出發前上達兄就傳來喜訊,告知七月底將會有千萬條的紅鮭迴游,讓我這趟阿拉斯加之旅未演先轟動,早已抹上濃濃的鮭魚氛氳。


主人準備 Kingsalmon(Tyee,Chinook)請客

    今晨原本打算早點起床,一睹上達兄處理Tyee之絕活。沒想到七點醒來,昨夜放在大水桶中退冰之Tyee不見了,主人早在六點就動工,有如庖丁解牛一般,不到一小時的工夫,就遊刃有餘地將半人高的鮭魚肢解得一乾二淨。下巴與肚肉供作燒烤,裹脊是生魚片的上材,鮭魚頭或其他雜碎最適合熬煮味噌湯,主人已分門別類存放到冷凍庫裡頭。母鮭有兩串約4000顆的魚卵,是製作海笞手捲的珍貴食材。由於每串外頭包裹著一層薄膜,直接剝取不但費時費事,可能還會玉石俱焚。上達兄真有一手,他將溫開水淋在上頭,使得外膜皺縮,不費吹灰之力,魚卵就完整地被取了下來,真不愧是鮭魚達人。

    吃過早餐,難得大家都有那份閒情逸致,沏壼茶,漫談人生。言談間我發現上達兄夫婦確實懂得享受人生。她們放下一切,跳脫出生活情境,以旁觀者的立場,去欣賞和讚美生活上的事事物物,因而得以超越塵勞的此岸,來到喜悅自在的彼岸。這對賢伉儷在台灣就是虔誠的基督徒,來到加拿大仍不忘與神同在,但她們很有智慧地在對立的兩個極端中選擇中道,沒有將形而上的宗教當成是生活的全部,也沒有沉淪在形而下的物欲中,因而得以外離物境的牽纏,內不著物境的空相。人只有空掉那陷人於困境的兩端,才能真正涵攝兩端,落實生活,成為自由自在之生活的覺者。

    聊到十一點半,也打理好中午的野餐,才出發走訪鮭魚的故鄉。首站來到菲沙河(Fraser R.)南岸的Derby Reach Park,但見河水滔滔,卻看不到一條迴游的鮭魚,到底千百萬條的紅鮭游往何處?原來是因為菲沙河口寬達一、二百公尺,深不見底,更何況紅鮭剛回到河口,膚色還沒變紅,在混濁的河水中不容易見到牠的芳蹤。想要觀賞鮭魚迴游,還得學學鮭魚百折不撓的精神,溯河跋涉一段距離,抵達上游清澈的淺灘,才能學得鮭魚大開大閤的偉大情操。

    在河濱公園看不到鮭魚,卻看到Camp Ground停滿各式各樣的RV房車,聽說一部豪華房車的造價往往比一棟洋房還貴。與其說美加地區的老人喜歡像候鳥一般,開著RV房車四處遷徒,倒不如說是東西兩方的生活方式不同使然。台灣人喜歡三代同堂,如果能有曾孫或玄孫可抱,更是值得炫耀一番。西方人孩子一長大就各自獨立,尤其是成家立業後更鮮少再與父母同住一起,使得老來大都一對老夫婦獨守空巢。

    東方人除非是在家鄉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才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外地去打拚。西方人比較沒有地域的觀念,搬家可說是家常便飯,而且一搬往往就搬到完全陌生的天南地北。因此西方的老夫婦與其待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不如就買部RV房車,帶著所有家當,走遍天涯海角去與大自然為伴。無可否認,這種消遙的日子也是有時盡,當老到實在開不動那部龐然大物時,只好重回老窩細數孤獨的日子。

    聽說美國最近時興一種稱為“緩貸款”的行業,幫忙老夫婦處理自己身後無法處理的財務。業者會去鑑定老人家所住之房子的現值,再推估每個月值得付出多少“緩貸款”,好讓倆老仍有一口氣在的時候生活無虞,直到她們撒手塵寰,這棟房子就歸業者所有。換言之,人一入土,所有塵世間的俗務也跟著一了百了。

    台灣的老人終其一生守住家園,一直在為後代打拚,或許多享受一點天倫親情,卻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最後還是一無所有。西方人四海為家,難免親情會比較疏離,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卻能在縱情山水間,打開心內的門窗,攬盡生命之美妙。到底孰是孰非?想必是見仁見智,難有定論。倒是我有個看法,總覺得天倫親情與是否和兒孫廝守在一起,亦或為兒孫留下多少家產,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在現實的社會中,靠著祖先的遺蔭,三代同堂的家庭,惡妻孽子的憾事仍然是時有所聞,可見親情的滋長終歸還是要以親情來澆灌。我雖然早就不與兒孫住在一起,身邊的積蓄也僅夠我養老之用,但我始終不覺有親情的缺憾。因為親情的有無不在於朝朝暮暮的噓寒問暖,也不在於形式上的物質供養,而是在於親子間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不可須臾相離的體諒與關懷。

    從Derby Reach Park要跨過菲沙河,過去都要搭乘渡輪,最近跨河大橋已經完工通車,往來兩岸的渡輪將從八月一日起功成身退。上達兄特地帶我們搭船過河,來一趟最後的巡禮。過了河,沿著菲沙河北岸的七號公路往東直駛,不多久就來到了位於Fraser Valley的Harrison Lake。此湖長有60公里,是卑詩省西南部最大的湖泊,素以溫泉、沙雕聞名。艷陽照耀著躺在沙灘享受日光浴之男男女女的每一寸肌膚;清涼的湖水褪去湖中泳客的暑氣;點點風帆將遠山近水點綴得更加明媚;湖畔野餐的遊客「耳聞之而成聲,目遇之而成色」,那種無盡藏的喜悅,使得種種美味變得更加秀色可餐。福居兄童心未泯,就像暑夏經不起冰淇淋誘惑的小孩,悄悄地去買了一條泳褲、一個飛盤,潛入湖中與青年男女融成一片。他也買了三條毯子舖在草地上,讓我們盡情地享受主人準備的豐盛野餐。主人很體貼,有熱騰騰的道地台灣肉粽,各式水果飲料,更不忘冰涼的啤酒。


Harrison Lake








在異鄉難得有粽子吃


享受主人準備豐盛餐點


福居兄貼心為大家買了鋪墊且入鄉隨俗戲水消暑

    酒足飯飽,大家不忘今天最主要的行程──探訪鮭魚的故鄉。我們沿著Chilliwack河,再接上Vedder河順流而下。上達兄經常在這附近的河床垂釣,他帶我們在河畔的Rotary Vedder River Trail徒步走了一、二公里。顧名思義,這些小徑就是由當地的Chilliwack扶輪社所闢建。身為扶輪社友,看到這些別具義意的小徑,不覺心有戚戚焉! 

    Vedder河是菲沙河上游的一條支流,為了便於鮭魚迴游後能在清澈的河床棲息、產卵、復育,漁業當局在1960年代初就從匯流處沿著Vedder河旁開鑿四條側渠(Sidechannel),名之為Barrett Creek、Peach Creek、Hopedale Creek、Usher Creek。1970年代末,又開始執行另一項復育計畫,將這些側渠挖深,舖好魚梯,設置水閘,並灌流清澈的地下水。每年由Vedder河移殖迴游的鮭魚到這些小溪,作為牠們的棲息地,目前每年十一月份都會有上萬條的鮭魚在這些河道產卵過冬。



Alaska 102.jpg






小徑旁的植物


Vedder河是菲沙河上游的一條支流







     Chilliwack扶輪社沿著Peach Creek旁闢出一條步道,名之為Rotary Vedder River Trail,並沿途在Peach Creek旁樹立許多標語,例如:Caution!Salmon at work, please protect your resource。不但提供遊客觀賞鮭魚繁衍後代之奇觀,並呼籲遊客不得在此捕魚,好讓在這裡棲息過冬的仔魚,明年春天得以游向大海,以保護我們的鮭魚資源。



    扶輪社提供社區服務是值得讚許的活動,但必先釐清扶輪所該扮演的角色與定位,並確實瞭解社區內需要服務的所在與意義。Chilliwack是位於菲沙河、Vedder河、Chilliwack河三河交滙的一個小鎮,是名副其實之鮭魚的故鄉。Chilliwack扶輪社能夠選擇鮭魚之復育計畫作為社區服務,並闢出一條步道,由社友長期認養維護,提供給遊客一座難得的自然生態保育的戶外教室。這種社區服務不但讓每位社友都有參與服務的機會,更符合社區實際的需要,總比拿出一大把鈔票,為社區蓋一座原本就該由政府編列預算建造的消防隊要有意義得多。「見賢思齊」,看過Chilliwack扶輪社頗具巧思的社區服務,感佩之餘,不忘記上一筆,以供台灣的扶輪社友學習參考。

   在38℃的高溫下,走了一、二公里的Trail,已經汗流浹背,可想而知,在Creeks中是見不到鮭魚的,可是看著清澈的河水在舖滿潔淨砂石的河床上潺潺流著,流向湍瀨,流向瀑布,流向大海,隨著這股流水,鮭魚終於譜出美妙的生命樂章,不覺一股希望與喜悅也在我心中流竄,早已忘了滴流在身上的汗水。

回到主人家將近七點,主人端出大清早處理妥當的King Salmon的部份食材,不一會兒工夫就烹調出一桌全鮭料理,有生魚片、鹽烤下巴肚肉,酸豆燻鮭魚、鮭魚卵手卷…等,一條30磅的Tyee只用不到1/3,賓主就在美酒的催化下醺然而醉。(待續)


主人用心地料理晚餐











享受鮭魚大餐,賓主盡歡,令人難忘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