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8 23:57:05彌勒熊

【普羅旺斯星空下PAINTER & PROVENCE】

資料來源:http://orzmovie.com(彌勒熊電影網)

片名:【普羅旺斯星空下PAINTER & PROVENCE】
上映日期:2010-01-15。
類型:紀錄片。
片長:2時40分。
製片:RENÉ FEDERICI、THIERRY BELLAICHE。
導演:查爾斯‧拉提格CHARLES DE LARTIGUE。
編劇:查爾斯‧拉提格 GUY VINCENT、CHARLES DE LARTIGUE。
旁白:JULY BATAILLE、DOMINIQUE FANO、GÉRARD CHEVALIER、FELICE ROOM、NICK STOREY、JONATHAN STOREY。
攝影:PHILIPPE LETTERON、JOCHEN SCHMOLL。
剪接:JEAN LUC BRUNET、NAOTO ICHIOKA、TAKAE MOTOKI、JEAN-LUC BRUNET。
音樂:M. GESINA、KOKA MEDIA。
國家:法國。
語言:法語。
類型:紀錄片/藝術。
級數:普遍級。
長度:上集《梵谷的左耳》下集《迷戀畢卡索》兩集各約80分鐘。
發行:聯影/聯贏。


映畫光影。影展
時值梵谷逝世即將屆滿120周年,歷史博物館也正在舉辦他在台灣的第一次個展,在這個別具紀念意義的時刻,聯影特別推出新片《普羅旺斯星空下》,上集《梵谷的左耳》追尋梵谷、雷諾瓦、席涅克的光影足跡;下集《迷戀畢卡索》重現畢卡索、馬諦斯、塞尚的畫家身影。 除此之外還加入聯影另外三部經典的畫家電影-哥雅╳卡拉瓦喬╳維梅爾:《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一代畫家‧卡拉瓦喬》、《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帶領你體驗一場穿越古今,精采的大師饗宴 。

活動時間:99年1月15日(五)~1月29日(五)
活動地點:真善美戲院 (台北市漢中街166號7樓)
上映日期:2010-01-15。

映画光影。影展
梵谷的左耳 梵谷╳雷諾瓦╳席涅克
迷戀畢卡索 畢卡索╳馬諦斯╳塞尚
&
哥雅╳卡拉瓦喬╳維梅爾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 | 一代畫家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影展時間:2010年1月15日~29日。
★ 影展地點:真善美戲院(台北市漢中街166號7樓)。
★ 購票資訊:預售套票2張400元。
★ 購買4張再打八折 (每張160元)。
★ 上映後戲院購票全票每張260元。
★ 優惠方案:* 普羅旺斯套票 — 一套2張 400元 送限量印象派畫家套卡* 向日葵套票 —— 一套4張 640元 送梵谷伏特加迷你酒 (香蕉口味)+套卡* 星夜套票 ——— 一套4張 640元 送vive la vie 法樂活梵谷複製畫 (3款隨機出貨)+套卡。


普羅旺斯星空下PAINTER & PROVENCE
梵谷與印象派畫家的光影足跡
【梵谷的左耳:梵谷 / 席涅克 / 雷諾瓦】‧【迷戀畢卡索:塞尚 / 馬諦斯 / 畢卡索】

為什麼偉大的畫家都來到普羅旺斯居住?燃燒的向日葵、艷陽下的紅葡萄園、麥田裡的絲柏樹、隆河上的星夜與星空下的咖啡館…普羅旺斯的陽光與景色為何讓梵谷的畫風轉變如此巨大?來到【普羅旺斯星空下】,透過如詩的運鏡與旁白,呼吸普羅旺斯沁人的悠然,穿越陽光縫隙,在光影流動間遇見梵谷、塞尚、畢卡索與其他印象派大師戀戀不捨的田園風光,他們從前在哪裡居住?繪畫手法又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關於電影
【普羅旺斯星空下】導演查爾斯拉提格Charles de Lartigue出生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從小就在塞尚當年繪畫的景點長大,對於藝術及家鄉有難以割捨的熱情,所以決定編導一部電影,追隨這些曾在普羅旺斯留下足跡的畫家們的腳步,回到創作最初的源頭,重新發現六位畫家的偉大靈魂:梵谷、畢卡索、雷諾瓦、塞尚、席涅克、馬諦斯,他們都與普羅旺斯結這塊美麗的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導演從1994年便開始構思這部紀錄片,他也是法國開始使用HD(High-Definition)高畫質攝影技術的先驅。


為什麼偉大的畫家都來到普羅旺斯居住?
燃燒的向日葵、艷陽下的紅葡萄園、麥田裡的絲柏樹、隆河上的星夜與星空下的咖啡館…。普羅旺斯的陽光與景色為何讓梵谷的畫風轉變如此巨大?來到【普羅旺斯星空下】,透過如詩的運鏡與旁白,呼吸普羅旺斯沁人的悠然,穿越陽光縫隙,在光影流動間遇見梵谷、塞尚、畢卡索與其他印象派大師戀戀不捨的田園風光,他們從前在哪裡居住?繪畫手法又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漫步普羅旺斯 邂逅印象派大師的法國南方夢土。
普羅望斯有美麗的陽光,皎潔的星空,令人微醺的溫暖氣息。這個金色的國度,是許多印象派畫家們情有獨鍾的夢土,黃澄澄的麥穗在金色的陽光下,閃耀著生命的豐盛與美好;漾著笑臉的向日葵,迎來久違的歡愉與自在,這也是為什麼失意的藝術家來這裡,總是能重新燃起創作的熱情與靈感。

電影每一個場景都在普羅旺斯實地取景拍攝完成,彷彿帶領觀眾逃離現實生活,穿越時空,回到每幅名畫被繪製而成的美景前,徜徉在普羅旺斯慵懶的南法風情當中。銀幕上詩意流暢的鏡頭,讓觀眾透過藝術家自己的眼睛,透視六位畫家的傳奇人生。當你站在景仰的畫家名畫前發出讚嘆聲時,他們卻彷彿是多年老友一般,在你的耳邊娓娓訴說著他們的私密生活,及每幅畫後隱藏的秘密。

影片於《映畫光影影展》放映,分為上集《梵谷的左耳》追尋梵谷、雷諾瓦、席涅克的光影足跡;下集《迷戀畢卡索》重現畢卡索、馬諦斯、塞尚的畫家身影。


梵谷與普羅旺斯
(上圖為梵谷《星空下的咖啡館》,畫作與實景對照)

對繪畫有多大的熱情,才能畫出繁花滿枝的果樹、迷失在狂風中的播種者、強風吹彎的樹幹?沒有任何方程式,可以解釋梵谷畫中的一隻耳垂裡所能發現的無限。「我在亞爾,這兒的女子極為美麗,普羅旺斯啊,新藝術的未來在這兒。紅色田野長滿了葡萄藤,滿山遍野的紫丁香。天空純淨蔚藍,豔陽高掛天際。我見到美麗的景象:山丘上一座荒蕪的修道院,種著松樹和灰色橄欖樹,很快便能捕捉其絕美。」梵谷於1888年二月底發現了亞爾之美,這個紅髮的荷蘭牧師之子,已經堅信自己畫家的命運,儘管他既邋遢又古怪,他知道將在亞爾完成自己的藝術,他狂熱地作畫,毫無停歇。梵谷忙著畫什麼?迥異於過往的風格嗎?他為何騷動不安?

「我在農夫犁過的田野中,在燦爛陽光下作畫,大片紫色土塊的田地上,身著藍白相間的播種者,朝著遠方的地平線走去。自然是如此的美,花園開滿了美麗的普羅旺斯玫瑰,我畫著向日葵,碩大的向日葵將譜出一首藍與黃的交響曲。我希望很快就能把隆河畫作寄給你,這裡的天空和河流,都是苦艾酒般的黃綠色。我在住所附近的咖啡館內徘徊,夜裡的咖啡館裡猩紅與暗黃的色彩交錯,處處是紅色與綠色的衝突。」

梵谷在聖雷米精神病的一年中崩潰了四次,這段期間他的創作力卻達到巔峰,這個脆弱的男子,遭遇著全人類的痛苦與憤怒。然而,當他身處在這個陰森的陵墓上,卻同時建造出另一個明亮又美麗的世界。這些高聳的絲柏樹,讓他想起埃及的方尖石碑,幾乎高聳插入雲霄。純淨的麥田已經熟成,但沒有人捨得去收割,橄欖樹的葉子綠油油,滿地青草歡慶著蓬勃生命,古往今來未曾有一位畫家,如此的擁有先知的視野。

「作畫的狂熱攫住了我。對我而言,狂熱是種疾病。但看到如此豐富的生命,讓我不再畏懼思考,這兒的人們儘管仍有怒吼與嘶叫,但他們的想法卻並非沒有道理。如果我們要別人忍受我們,自己也須忍受他人。今晨我看到窗外的鄉間,星辰未退、明亮醒目,它將成為一張星空閃耀的畫作。你看,我已慢慢重拾畫筆,我將會瘋狂的作畫。」

梵谷回到巴黎,他的畫仍瀰漫著普羅旺斯的回憶,但後來精神疾病再次復發,他以為只要一顆子彈就能驅走病魔。但梵谷的麥田、向日葵、播種者,還有星空,都將永存不朽。這個謙卑卻不拘形貌的年輕人,散放著強大的熱情,他是如此的渴望著愛。
★ 特別感謝 畫家 鄭治桂先生

普羅旺斯星空下六位畫家生平簡介:
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我知道現在我的作品很難賣出去,但我相信將來人們會呼吸到畫中的空氣並發現其中閃現的光采。
Je sais bien que ces toiles sont de vente difficile mais plus tard on verra qu’il y a du plein air et de la bonne humeur.

用盡生命創作,瘋狂追求真愛與真實感受:
梵谷,荷蘭人,長年居住在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也是表現主義先驅,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短短37年的生命中,創作出眾多精彩的作品,但是他仍在世時,卻只賣出過一幅畫作,直到自殺身亡之後,才在藝壇大放異采。梵谷一生窮困潦倒,曾經歷短暫的教職生涯,也當過採礦工人,直到27歲才開始畫家生涯,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超過二千幅畫。

梵谷早期以灰暗色系作畫,描繪了很多礦工的生活,直到他到巴黎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融入鮮豔色彩,創造了獨特的個人畫風,尤其待在法國普羅旺斯的亞爾(Arles)那段時間,創作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畫的,在聖雷米(St. Remy)及 奧維爾(Auvers)完成的作品中使用色彩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37歲那年飲彈自盡,結束孤寂的一生。

割耳事件羅生門:
1888年梵谷旅居南法的亞爾時,曾與好友高更同住。普遍認為,梵谷因為與高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梵谷情緒激動導致精神失常,於聖誕夜前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關於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兩名德國的藝術史研究學者認為,梵谷的左耳可能在與高更一次爭吵中,高更揮刀誤傷所致。兩人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維持友誼,而向警方謊稱割耳事件是梵谷自己動手所為。

自殺前夕
1889年4月,弟弟西奧結婚。5月,梵谷住進聖雷米的精神醫院。
1890年5月,梵谷在巴黎南部小村莊,接受醫生保羅嘉舍(Paul Gachet)的治療。
1890年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時用手槍自殺。留下一句話:「我的悲傷將會永遠留存。」
1890年7月29日淩晨1時去世,得年37歲。葬於奧維爾公墓。

「他生下來。 他畫畫。他死去。 麥田裡一片金黃, 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法國詩人 波特萊爾

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繪畫可以複製的有限,卻可以創造無窮。
Comme c’est restreint ce que l’on pourrait copier, comme c’est illimité ce que l’on peut créer.

席涅克,法國新印象派畫家,點描畫派創始人之一。出生於巴黎的富裕人家,從小愛看畫展,18歲即開始專門從事繪畫,描繪沿岸風景及城市景觀,並從事建築事業。1884年,認識了莫内和秀拉,他被秀拉的繪畫方法和著色理論所吸引,改用點彩畫風,以原色的小色點排列或交錯在一起,讓觀眾的眼睛自己發現調色作用,畫面好像五彩繽紛的鑲嵌畫。他一生中除了繪畫也喜愛航海,擁有水手的性格,每年夏季離開巴黎,到南方的普羅旺斯小住,他在瓦爾省海港聖卓佩買了一棟房子,時常邀請朋友們去聚會。

1889年他拜訪了梵谷,次年航海義大利,去過熱那亞、佛羅倫斯和拿坡里,也完成許多描繪法國海岸風景的畫作,這些素描,後來都在他的畫室裡用馬賽克般的小色塊堆砌成畫。他的繪畫嘗試各種材料,油畫、蝕刻版畫、石版畫、鋼筆淡彩等,他對後來的野獸派影響很大,尤其是對馬諦斯有很重要的啟發,他也發表著作與論文,當時被譽為最具詩意的畫家。從1908年直到去世前,席涅克一直擔任「獨立藝術家協會」的理事長,鼓勵年輕的畫家創作,他是第一位購買馬諦斯作品的人,並為野獸派和立體派畫家舉辦畫展。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世界是眾神的天堂,這也是為什麼我想拿起畫筆。
Oui la terre était le paradis des dieux…. Voilà ce que je veux peindre.

雷諾瓦,法國畫家、雕刻家,是印象派發展史上最受喜愛、具有領導地位的人物。60年的會畫生涯中,創做了5000多件藝術作品,豐富的色彩中,處處洋溢著對於生命的喜悅之歌頌。雷諾瓦出生於法國瓷都利摩日(Limoges)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童年時期,在一家瓷器工廠工作,負責繪製瓷器。進入美術學校之前,他受外國傳教士的委託,繪畫室內裝飾物和裝飾扇子,在此時期他也曾進入羅浮宮學習法國名畫家的各種技法。陽光、空氣、大自然、女人、鮮花、兒童,都是雷諾瓦這一生用豐富華美的色彩繪畫的主題,他是卓越的人物畫大師,他畫筆下的女性豐滿美麗、柔美動人,目光中常流露出一種無法沖淡的憂鬱,而畫中的兒童則天真純潔,令人愛憐。

作品簡歷:
普法戰爭期間,他曾被政府誤以為是間諜而逮捕。這個時期雷諾瓦不像畢沙羅、高更等畫家走避他鄉;而是待在巴黎畫了很多街頭生活風景做為紀錄,經典之作《煎餅磨坊的舞會》(Le 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就是1876年畫出來的。1881年另一個經典的作品:船上的午宴(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之後,雷諾瓦逐漸放棄專注光影的呈現,而趨向較平實的描繪。這段時期他也到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旅遊作畫,並結婚生子。

1890年代,雷諾瓦已可算成功的畫家,安享家庭和樂的氣氛當中,繼續繪畫,畫出了許多迷人的親情小品。1900年代,晚年中風仍勤勉的在繪畫上精進,畫了很多裸體的女性,將柔軟的視覺觸感表現得栩栩如生。1910年代,有生之年終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懸掛在羅浮宮中,1919年逝世,享年78歲。雷諾瓦40歲之後才逐漸成名,他對於繪畫的執著,即使晚年中風癱瘓之後只能靠輪椅行動,他仍用著僵硬的手提起畫筆,筆觸流動完全看不出疾病纏身,作品依然色彩豐富,一直到他死前一刻仍在公園作畫。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
我欠您繪畫的真理,我將向您訴說之。
Je vous dois la vérité en peinture, et je vous la dirai.

塞尚是印象派走到20世紀立體派的重要畫家。他追求表現形式,對色彩運用及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銀行家,曾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律師,然而賽尚卻對法律不感興趣,特別醉心於繪畫。1862年,28歲時賽尚突破家庭的阻撓,來到巴黎專攻繪畫,並經由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介紹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塞尚的畫具有鮮明的特色,將眼前的散亂視線構成秩序化的圖像,反對把物象弄的朦朧不清的繪畫語言,他立志要「將印象主義變得像博物館中的藝術那樣堅固而恆久」。

他作畫常以黑色的線勾畫物體的輪廓,在他透視觀察下,物體無論遠近,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一個平面來,像是一張「全視圖」突破傳統再現繪法的限制。他說:「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

聖維克多山的偉大靈魂:
塞尚一生畫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風景畫了。從他隱居在普羅旺斯所住的小屋可以望見整座聖維克多山,他深深地為聖維克多山的山形所吸引,年復一年,他一再描繪這座從大地上露出的巨大岩石,分析那山時隱時現、複雜細微的體塊和結構。在他一生中,為此山所畫的「肖像」,竟有七、八十幅之多。畫中氣勢莊嚴、崇高,略帶憂鬱,反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色塊、筆觸、線條等抽像的視覺要素,從客觀景物的圖像中漂浮出來,形成一種新的現實。而這種「新現實」的意味,正是塞尚繪畫藝術的核心。

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
你有沒有看見老鼠緊鄰河岸築起的道路?
Avez-vous vu les acanthes, sur le talus, qui borde la route?

馬諦斯,法國畫家,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剪紙藝術家。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出生在法國北部,18歲完成法律學業,回鄉在地方法院工作。某次生病期間作畫,發現繪畫的樂趣如同在天堂。四年後他回到巴黎學習繪畫,進入朱利安學院,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馬諦斯一生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風格和技法,他的多樣性令我們無法定義其作品的風格或流派。他最初受到塞尚、高更、梵谷、席涅克等人的影響,同時吸收日本藝術形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顏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1899年到1905年間他的作品多採用了席涅克的點彩畫派技巧。馬諦斯向點描主義階段性的靠攏,只不過是通向更大膽、更緊密的色彩和形體使用的墊腳石。在此之後,他發展出「野獸派」的畫風,完全脫離了新印象主義的表面性和形式化的「美麗」。風格轉變為平坦的畫面,輪廓鮮明,不顧細節,色彩大膽。1906年野獸派運動開始逐漸式微,但馬蒂斯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在1906年到1917年之間創造了許多作品。「繪畫的色彩可以是表達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在著名的作品《舞蹈》中,人體曲線本身連成不斷旋轉的動勢,兩色對比、精妙切割的背景加強了動感和韻律感,淬煉出舞蹈的本質。馬諦斯是畢卡索年輕時的朋友,同時又是對手,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而畢卡索的是來自想像。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馬諦斯更傾向將描繪的物件放到真實的場景中。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
所有的正常都是巧合,唯有不凡才是自然。
Tout est normalement coïncidence, l’étrange étant le naturel.

畢卡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卡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他的作品變化多端,涵蓋住絕大多數二十世紀藝術家發展的樣式。畢卡索的父親也是一位畫家,他從小就展露出卓越的素描天分。1901 年到 1904 年是畢卡索的藍色時期,此時期的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常顯露陰鬱的感覺,這段時間,畢卡索創作了許多描繪著骨瘦如柴的母親與孩子的作品,用色陰暗,並有時以娼妓與乞丐作為主題。

1904 年,畢卡索遷居到巴黎,步入玫瑰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是前期風格的延伸,但色調較暖和,含意較深奧難解,他領略出塞尚的形式架構以及非洲藝術嚴峻的純樸感,因而以《亞威農的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突破束縛,進入立體派階段。1930 年代畢卡索開始運用多種風格作畫,強調曲線或雕刻質感,並且嘗試製作金屬雕塑。他的版畫和書籍插畫作品也不在少數。1937 年,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啟示下完成他聲譽最高的畫作《格爾尼卡》,大肆攻擊人類殘愚昧的行徑。在二十世紀的藝術史中,沒有一位藝術家對當代人類的影響能夠超越過他。

映画光影。影展
哥雅╳卡拉瓦喬╳維梅爾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 | 一代畫家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
導演:米洛福曼 Milos Forman。
為何不畫上他的臉,因為他沒有靈魂。

好萊塢氣質女星 娜塔莉波曼 ×【險路勿近】西班牙影帝 哈維巴登哥雅善用鮮豔的色彩創作充滿生命力的畫作。某天,激發他繪畫靈感的謬斯女神捲入一場異端之爭,少女的父親請求哥雅解救入獄的女兒,哥雅全心協助,卻發現教廷核心人物也悄悄愛慕著她。被宗教和政治迫害的人們,就在哥雅畫筆下成了一幅又一幅驚世巨作。
★《阿瑪迪斯》《飛越杜鵑窩》奧斯卡最佳導演 米洛福曼。
★ 囊括三屆奧斯卡最佳製片團隊再次加持 稀世藝術家人生傳奇再現。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
導演:安桀羅隆格尼Angelo Longoni。
天使與魔鬼的化身,黑夜降臨的天才。
流浪畫家,一代綺麗男,卡拉瓦喬生平搬上大銀幕。

名列世界百大名畫家,巴洛克風格最重要的代表卡拉瓦喬,顛沛流離的一生和錯綜複雜的瘋狂情愛,激發出一波波影響後世的絕倫畫作。從藐視保守教派鍾愛的高貴優雅畫風,到他擅長暗底光影的強烈對比色調,勾勒出畫家細膩情感和埋藏在批判背後的赤子之心。

★ 【神秘旅行】義大利首席男星最新代表作。
★ 【郵差】金獎配樂大師譜曲。
★ 【現代啟示錄】傳奇攝影大師 維多里歐史托拉洛掌鏡。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導演:彼得韋伯 Peter Webbe。
妳給我的愉悅是如此強烈,在妳的身旁,我的靈魂充滿著力量。
好萊塢性感女星 史卡蕾喬韓森 ×【BJ單身日記】Mr.達西 柯林弗斯。

令人一眼難忘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十七世紀荷蘭國寶級畫家維梅爾的經典作品,畫中閃耀動人的靈秀少女,是讓畫家一見傾心的女僕葛里葉。原來這幅傳奇畫作背後有段動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 奧斯卡金像獎3項、金球獎2項、英國影藝學院獎10項提名。
★ 超長映期 首輪戲院聯映超過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