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4 00:30:22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當醫生不被信任時】
4月8日(Tue)中午被醫院告知父親要轉出加護病房,換至普通病房,由於事前只知道可能會轉出加護病房,但不知時間為何。醫院一通電話打來,於是我們一家剩下的三口人都趕到醫院。
我的心中還不斷地嘀咕,要轉出加護病房,為何不前一天告知,同時也未說明醫療團隊的評估為何,心中想到的是大概父親最近可以無須使用呼吸器,因此醫生們認為可以到一般普通病房休養。只是我心中還是感覺不對,因為父親自行呼吸時(註:父親已氣切)血壓有時不太穩,高的時候可到170,低一點是100多,似乎自行呼吸是件費力的事情。
趕到醫院之後,弟弟與媽媽都已趕到,所以父親已轉進普通病房。我想大概沒問題吧!
於是就想詢問醫生我父親的病情,只是醫生一直都沒來,只聽照顧的護士說:「醫生正在開藥!」兩個小時過後,再次請醫生來說明病情,終於張姓的住院醫師來了,淡淡地說:「白血球14000,指數偏高,肺部仍有細菌。」說完之後,也就離開了。後續我想聽的是有關醫療團隊會做的以及家屬該如何配合的相關事項,完全沒聽到。
所以我也就不再追問,可能醫生太忙了,無暇再多做說明。後來只見護士小姐,拿了個紅牌掛在父親床頭前,表示說因剛從RCU出來,所以需要觀察個兩天,不過也可能沒事。
本以為醫療團隊有了萬全的準備,應該可以放心。那晚母親留在醫院,並且也請了看護以為照應。
隔天母親從醫院去辦公室上班,臨去之前,交代了白班的看護才離開醫院。時近中午,母親心中感覺不適,匆忙放下手邊的事務趕去醫院,才發現父親又再度急救回來,因為看護發現父親不太對勁,於是護士開始量不到血壓,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至80多,情況頗為危急。所幸急救回來,原本看護要打電話給母親,結果護士小姐說:「已經急救回來了,不用打了!」聽到這句話,恐怕會氣死人,急救還不需要告訴家屬,萬一出了任何狀況,是不是會引發醫療糾紛。
雖然急救完之後,父親開始使用呼吸器,連血氧濃度機也用上了,只是心中大大的問號仍盤旋在腦海中。
明明是需要觀察的病人,肺氣腫兼橋腦中風,更應該是醫療團隊要密切注意的。連呼吸器及血氧濃度機都沒有stand by,出了什麼狀況,負責任都不知道是誰呢!
因此週四,我前往醫院時,我就要求請主治醫師來說明我父親的病情,因為週二的張姓住院醫師給人一種驕氣,而且我不認為他做到一位醫生該做的事情。
當我將此要求向護士小姐反應時,護士小姐就說聲:「好!」她原是想請住院醫師來,不過我加了一句語帶嚴重的話意:「否則我直接找你們院長。」
張姓住院醫師還是過來看了一下,正準備說明前一天急救以及父親的病情,我二話不待其開口,就說:「我不信任你!麻煩你請主治醫師來。」就這樣將他打回去。我猜想張姓醫師也不知我會如此嚴厲的聲明。
我氣憤的是早在第一天,你就可以對我們家屬說清楚,講明白。結果既不說清楚,也不講明白,開個藥,開了2小時,不見你向我們家屬說明病情,來了,一點也沒有盡到一位醫生該盡的責任,敷衍了事,不知道家屬所期望的就是後續的狀況是什麼。
而我們也不會不講理,超過人所能做的,我們半點也不要求醫療團隊一定要做到,只要的是「合理的說明」。只是結果令人失望。
因此主治醫師一來,我就複述了一次原委,原本主治醫師還不打算聽我說呢,後來聽到到我們家屬的心聲,才說:「住院醫師經驗不夠!」聽到之後,沒差點吐血,強忍著鎮靜,也不再繼續發飆(註:總是得給主治醫師留個面子,加上前一天已透過母親辦公室裡的一位在該院的長者說項,所以準備再次回到加護病房)。
週四晚上七點,終於回到加護病房,事件總算告一段落。一到了加護病房,裡面的一位黃姓住院醫師,主動前來說明父親的病情,因為之前考量到父親的呼吸似乎穩定,所以才轉出,可能是因為胸腔肌肉無力,所以呼吸不是很順暢,才導致了危機的出現,他為此而致歉。
同樣是住院醫師,表現出來的態度,簡直是180度截然不同。即使西醫是一門系統化的科學,但是人的學習卻是天壤之別。對待病人是機械人的態度話,恐怕只會惹來一身腥,絲毫不見悲憫之情,這樣的醫生我寧可不要;有血有肉,願意真心關懷病人,甚至願意說道歉的話,這樣的醫生才是病患以及家屬的福音。
當醫生不被信任時,我的態度就是投反對票,請你的頂頭上司上火線,甚至是據理力爭,再不然,找院長是最後絕招。
也因為如此,我理性兼有力的據理爭取,讓我在生活中多了很多的補償,有機會再說吧!
ps:同時也附上今晚所看的一篇有關醫療糾紛的報導,見【中時晚報-92/04/13】1成勝訴 僅爭回形式正義(記者:陳世財/台北報導),其中部分的內容談到「台灣醫療糾紛不斷。根據醫療改革基金會調查,台灣每年約發生四百件有待衛生署鑑定的醫療糾紛案件,而衛生署因為遲遲不願將所有審查過程透明化,以致一般老百姓耗費大成本興訟的結果,只有約一成勝訴率,但爭回的頂多是『形式正義』,根本不足彌補斷腸人們傷痛的心。」
後記:
讀到這篇新聞的同時,也覺得若醫院或醫生維持所謂的老大心態,對於家屬的一些心聲是置若罔聞的話,恐怕與草菅人命無異。
我的心中還不斷地嘀咕,要轉出加護病房,為何不前一天告知,同時也未說明醫療團隊的評估為何,心中想到的是大概父親最近可以無須使用呼吸器,因此醫生們認為可以到一般普通病房休養。只是我心中還是感覺不對,因為父親自行呼吸時(註:父親已氣切)血壓有時不太穩,高的時候可到170,低一點是100多,似乎自行呼吸是件費力的事情。
趕到醫院之後,弟弟與媽媽都已趕到,所以父親已轉進普通病房。我想大概沒問題吧!
於是就想詢問醫生我父親的病情,只是醫生一直都沒來,只聽照顧的護士說:「醫生正在開藥!」兩個小時過後,再次請醫生來說明病情,終於張姓的住院醫師來了,淡淡地說:「白血球14000,指數偏高,肺部仍有細菌。」說完之後,也就離開了。後續我想聽的是有關醫療團隊會做的以及家屬該如何配合的相關事項,完全沒聽到。
所以我也就不再追問,可能醫生太忙了,無暇再多做說明。後來只見護士小姐,拿了個紅牌掛在父親床頭前,表示說因剛從RCU出來,所以需要觀察個兩天,不過也可能沒事。
本以為醫療團隊有了萬全的準備,應該可以放心。那晚母親留在醫院,並且也請了看護以為照應。
隔天母親從醫院去辦公室上班,臨去之前,交代了白班的看護才離開醫院。時近中午,母親心中感覺不適,匆忙放下手邊的事務趕去醫院,才發現父親又再度急救回來,因為看護發現父親不太對勁,於是護士開始量不到血壓,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至80多,情況頗為危急。所幸急救回來,原本看護要打電話給母親,結果護士小姐說:「已經急救回來了,不用打了!」聽到這句話,恐怕會氣死人,急救還不需要告訴家屬,萬一出了任何狀況,是不是會引發醫療糾紛。
雖然急救完之後,父親開始使用呼吸器,連血氧濃度機也用上了,只是心中大大的問號仍盤旋在腦海中。
明明是需要觀察的病人,肺氣腫兼橋腦中風,更應該是醫療團隊要密切注意的。連呼吸器及血氧濃度機都沒有stand by,出了什麼狀況,負責任都不知道是誰呢!
因此週四,我前往醫院時,我就要求請主治醫師來說明我父親的病情,因為週二的張姓住院醫師給人一種驕氣,而且我不認為他做到一位醫生該做的事情。
當我將此要求向護士小姐反應時,護士小姐就說聲:「好!」她原是想請住院醫師來,不過我加了一句語帶嚴重的話意:「否則我直接找你們院長。」
張姓住院醫師還是過來看了一下,正準備說明前一天急救以及父親的病情,我二話不待其開口,就說:「我不信任你!麻煩你請主治醫師來。」就這樣將他打回去。我猜想張姓醫師也不知我會如此嚴厲的聲明。
我氣憤的是早在第一天,你就可以對我們家屬說清楚,講明白。結果既不說清楚,也不講明白,開個藥,開了2小時,不見你向我們家屬說明病情,來了,一點也沒有盡到一位醫生該盡的責任,敷衍了事,不知道家屬所期望的就是後續的狀況是什麼。
而我們也不會不講理,超過人所能做的,我們半點也不要求醫療團隊一定要做到,只要的是「合理的說明」。只是結果令人失望。
因此主治醫師一來,我就複述了一次原委,原本主治醫師還不打算聽我說呢,後來聽到到我們家屬的心聲,才說:「住院醫師經驗不夠!」聽到之後,沒差點吐血,強忍著鎮靜,也不再繼續發飆(註:總是得給主治醫師留個面子,加上前一天已透過母親辦公室裡的一位在該院的長者說項,所以準備再次回到加護病房)。
週四晚上七點,終於回到加護病房,事件總算告一段落。一到了加護病房,裡面的一位黃姓住院醫師,主動前來說明父親的病情,因為之前考量到父親的呼吸似乎穩定,所以才轉出,可能是因為胸腔肌肉無力,所以呼吸不是很順暢,才導致了危機的出現,他為此而致歉。
同樣是住院醫師,表現出來的態度,簡直是180度截然不同。即使西醫是一門系統化的科學,但是人的學習卻是天壤之別。對待病人是機械人的態度話,恐怕只會惹來一身腥,絲毫不見悲憫之情,這樣的醫生我寧可不要;有血有肉,願意真心關懷病人,甚至願意說道歉的話,這樣的醫生才是病患以及家屬的福音。
當醫生不被信任時,我的態度就是投反對票,請你的頂頭上司上火線,甚至是據理力爭,再不然,找院長是最後絕招。
也因為如此,我理性兼有力的據理爭取,讓我在生活中多了很多的補償,有機會再說吧!
ps:同時也附上今晚所看的一篇有關醫療糾紛的報導,見【中時晚報-92/04/13】1成勝訴 僅爭回形式正義(記者:陳世財/台北報導),其中部分的內容談到「台灣醫療糾紛不斷。根據醫療改革基金會調查,台灣每年約發生四百件有待衛生署鑑定的醫療糾紛案件,而衛生署因為遲遲不願將所有審查過程透明化,以致一般老百姓耗費大成本興訟的結果,只有約一成勝訴率,但爭回的頂多是『形式正義』,根本不足彌補斷腸人們傷痛的心。」
後記:
讀到這篇新聞的同時,也覺得若醫院或醫生維持所謂的老大心態,對於家屬的一些心聲是置若罔聞的話,恐怕與草菅人命無異。
下一篇:SARS手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