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3 21:54:37思平
有情的理性和絕情的理性
語言與理性(四)- 有情的理性和絕情的理性
何秀煌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人類的理性在記號行為裡塑造。它也在記號行為裡不斷地演化,不停地再塑造。人類由當初古老的原始理性,經過漫長的演化,在不同的群族、文化和時代裡,經歷不同的曲折和嬗變,演變成今日人類的現代理性。起初,由於群族敵對,文化隔離,交通不便,溝通困難,各地方的人各自為政,自己經營,分別演化,參差不齊,因此所塑成的理性樣態和理性內涵也各自有異。有些文化較早開發出比較文明的理性,另外有些文化遲遲仍然受制於比較野蠻的理性。有些群族長遠習慣於比較封閉的理性,另外有些群族則比較快速塑成較為開明的理性。所以人類的理性雖然繼續在演化,但是並非各地人類的演化全都步調一致,同起同落。不過,到了二十世紀人類的文化景觀展現出很不相同的局面。由於交通發達,來往密切,溝通方便,交流容易,人類的許多群族和許多文化都不再閉關自守,絕離對外。加以互通有無,共謀繁榮的需要,各群族和各文化間,更加建立起互諒互解,存異求同的工作關係。在這種講究協調涵容的情況下,人類種種不同的理性更加容易彼此交會融合,甚至化簡統一。不過這並不表示,從此人類就只有唯一的單種理性。從記號學的觀點看,從人類不斷進行的記號行為的樣態和內涵觀之,這道理是很明顯的。
交通的發達和溝通的需要令我們人類的世界變得愈來愈小了。群族與群族之間的交流更加頻密,彼此的瞭解也更加透徹。可是由於歷史源流的差異,文化傳統的不同,以及群族秉性習俗有別等等的因素,加以人類個別和集體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各有不同,所開創出來的意義世界──包括概念世界、情意世界和意志世界等迥然兩樣。因此,在表面上可以共通互約的世界文化之下,仍然繼續存在著各自有別的群族文化、地域文化和鄉土文化。也就是說,在大文化之下,有小文化;在母文化裡,有子文化。大家彼此存在一種互動相激、有來有往的動態平衡之中。尤有甚者,人類記號行為的樣態和內涵無法限量,它所促進的人性演化──理性演化和感情演化,也就無法完全統一普及,機械測定。
雖然在今後的世紀裡,人類仍將擁有不同的理性。大理性中有小理性,而且有些理性比較開明,有些理性比較封閉。可是不管是大理性也好,小理性也好,開明理性也好,封閉理性也好,全都容有種種不同程度的重新塑造和繼續演化的前景和機會。
不管是大理性或小理性,不論由大語言塑造演化出來的理性,或是由小語言塑造演化出來的理性,在其開發拓展,修訂重塑的過程中,有一種發展方向,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理性和語言系統一樣,可以朝著全盤和圓融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向著割分和斷裂的局面開拓。採取前一種發展的方向,容易開發出「圓融的理性」,使用後一種策略,開拓出來的往往是種「斷裂的理性」。
本來隨著人類經驗的擴充,想像力的開展,知識的進步和創造力的增強,人類所進行的記號行為的形式和內容也相應地日趨多樣和複雜。不用說,基於記號行為所創造出來的意義世界、概念世界、情意世界和意志世界等,也因此產生極大的嬗變──膨脹擴大,修訂精進和轉向再構等等。這樣一來,記號人性也就面臨著極大的重構誘導和再塑壓力。人類理性和人類感情也一樣瀕臨更進一步的演化。
大理性的演化往往起於種種富有開創力的小理性的挑戰與激發。人類在不同的經驗領域開墾創造的結果,演出種種不同的記號行為,創制了種種不同的小語言。這類的小語言澎湃滋長的結果,開發出小語言所支持的小理性。這類的小理性,通過它的理性的語言,向著大語言進發,衝擊大語言,挑戰大語言,甚至改造大語言。這時小理性也就擔任起挑戰者的角色,甚至以進步理性的姿態,觸發大理性的重構和再塑。大理性也就在接受種種小理性的刺激和誘導下,不斷繼續它的嬗變演化的進程。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小語言最後都能成功地挑戰大語言,進而改造大語言。同樣地,也並非所有的小理性最終皆能有效地觸發大理性,進而改造大理性。在人類歷史文化演變的過程中,有種種不同的大語言和小語言並肩存在。也有種種不同的大理性和小理性一起發揮作用。有的小語言是新興記號行為的前衛,另外有些小語言則是傳統生命形式的殘餘。可是不管怎樣,一種小語言可以孤立起來,自己開發自己的理性──經營自己理性的語言,並且開拓自己語言的理性,而沒有與其他的小語言交流溝通,比對互證;也沒有對大語言興發有效的批判和改造的作用。這樣的小語言容易塑造出一種不與其他小理性交流,也不與大理性溝通的封閉理性。這是「斷裂的理性」的明顯例子。這種斷裂的理性如果出以權威勢力的支持,演成意識形態的力量,往往會對人類文明,以及對文明人性,造成災害性的後果。就是沒有權威勢力的支撐,也容易養成封閉的心靈,不利於人類文化的互相交會與瞭解,不利於人類生命的彼此同情和關懷。
我們說過,理性的起點在於克己存他,自制客觀。當某一種小語言的發展,自己在系統裡製造「客觀」,但卻沒有和系統外的客觀世界比對查證時,這樣的小語言就容易開拓出斷裂的理性。有時數學的小語言開發出斷裂的數學理性,邏輯的小語言開發出斷裂的邏輯理性,宗教的小語言開發出斷裂的宗教理性,哲學的小語言開發出斷的哲學理性。
在理性的演化進程裡,存他和客觀的要求最表現在尋求理由,講究根據之上。
尋求理由和講究根據這類的記號行為,基本上由兩方面入手進行。一方面講究記號行為有外在世界的支持印證,而不是空談虛構。特別是那些描述報導的記號行為,從有系統有組織地命名定位開始,全都步步為營地追隨跟蹤著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經驗,直到成立判斷,構成命題,創制系統,演為理論。甚至進一步,將諸多理論合成理論群,構作統一的知識和綜合的認知。在這樣的記號活動裡,我們不能單憑主觀的意欲行事,不能不顧一切,為所欲為。這樣的記號行為才算是「言之有物」,言而「存他」,言及「客觀」的外在世界。這類的記號行為長期進行,收穫豐碩,終於成就了種種經驗知識──尤其是種種科學和技術。這是人類理性開展的一項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尋求理由和講究根據也要從記號行為系統的內部去經營。我們說過,每當我們講出一句話時,其背後總有不計其數沒有經說出的話。我們用來陳述表意的記號行為,通過表達出來的語句命題,經由其所涵蘊對應的意義世界和概念世界,構成一個龐大無比,互有關係的網絡。我們一方面可以由一個記號行為或一個語句,向前推衍,得出另外的記號行為或語句。另一方面,也可以退後追尋,找出某一記號行為或某一語句所賴以成立的其他記號行為或語句。如此的前前後後相互關聯的記號行為或語句構成一個合乎理性的系統結構。
可是我們知道,在一個講究理由根據的脈絡裡,我們經常遭遇到兩個互有關聯的方法上的難關。那就是給證上的「無窮後退」和「循環論證」。兩者都構成我們知性上的困境,因此引發人類理性的不穩變數。我們若滿足其一,也就違背另一。不能得兼,無以兩全。
這就是說,理性的語言開展,或者語言理性的開展,或是記述表意的記號行為的系統的開展,或是理性一般的開展,總是終究遇到一個死巷似的盡頭。理性本身無法超越,無以自圓。當然,我們可以起爐灶,在不同的基礎上另興結構,再造系統。可是,新的系統也一樣在講究內部的彼此理由根據時,重新遭遇同樣的問題,重新掉落在同樣的困局之中。
當我們遇上這種理性的困境的時候,我們可能採取一種開放的、開明的和有情的態度;我們也可以採取一種封閉的、獨斷的和絕情的態度。接著我們所開發進行的記號行為就大異其趣。我們所經營出來的文化與文明,我們所塑造而成的理性與人性,也會極為兩樣。
當我們採取一種開放的態度時,我們會在理性的絕境之前,回顧它開展的起點,演進的方向,探求其他的可能,並且比較和參照已經發展出來的其他理性。當彼此的理性困局畢現,難關無可超越之際,容易生發同舟共濟,瞭解同情之心。秉持自己的理性,但卻明知自己的理性有難;不願捨棄自己的理性,因為其他的理性也不是十全十美。這時,我們要麼放棄一切的理性,不進行任何記號行為,不再充當理性的動物。但是這條路差不多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當這世界開始出現具有理性的人類時,人類再也無法回頭去當一個沒有理性的動物。這不僅損傷了他的生活品質,而且也威脅他的生存機會。
所以,當人類意識到理性的困境時,除非他對自己的前途自暴自棄,對自己的生命無愛無惜,否則他只有兩條可以長遠走下去的路。一是堅持自己的單一理性,但卻容忍其他人或其他文化的理性。在開放、開明和有情的態度之下,堅持自己的理性培養出虛心的專誠和簡約的投入。那是一種純樸的情懷,甘心於多種可能性之中的一種選項。有時,這個單純的選擇更進一步培養出克己容人,或者自制為他的品格。這是甘於孤單的人才容易體現的理性。
第二條路是擁抱多元理性的複雜情境。體驗不同理性之間的緊張與衝突。可是由於心存開放,志在開明,因此自己不時需要承擔這種多元理性所帶來的辛苦,並對它加以包容和涵忍。
不論我們所採取的是上述那一條路,理性的經營全都導致感情的涵養。理性面臨絕路之際,正是感情開闢新機之時。理性無法自圓自足,感情充當輔導引路。
當然,人類不必然總是採取一種開放的、開明的和有情的態度。有時人類反此道而行,採取一種封閉的、獨斷的和絕情的策略。當人類在追根究底,窮本逐源之餘,發現自己處於理性的困境和知性的窮途末路之時,他可能不顧一切,背水頑抗。只求理性的不受侵染,不理會自己處於理性的絕境。於是,心軟者停頓不前,不知所措。或者面紅耳赤,強詞奪理。心硬者,奮起而鬥,逞強凌人。將自己的推理起點加以絕對化。甚至利用種種強權橫蠻的方式,捍衛自己欠缺基礎根據的封閉理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尋覓不到進一步的理性的支援,它也沒有轉而迎取感情的護衛。它能閉關自守,頑困一隅。久而久之,這樣的理性必定發展到反己之道而行的地步。理性的頑強推展出反理性的作為,終究抹煞了理性的基本精神。所以,當人類成了封閉的理性的動物,成了獨斷的理性的動物,成了絕情的理性的動物之際,很快地,人類也就成了反理性的動物。
自古常見爭辯,不知人類究竟是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不要忽略,人類可能起於理性,但卻止於反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封閉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獨斷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絕情理性。
文明人性的希望是:人是開放的理性的動物,人是開明的理性的動物,人是有情的理性的動物。這才是「人為理性的動物」之精義所在。
尋求理由和講究根據這類的記號行為,基本上由兩方面入手進行。一方面講究記號行為有外在世界的支持印證,而不是空談虛構。特別是那些描述報導的記號行為,從有系統有組織地命名定位開始,全都步步為營地追隨跟蹤著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經驗,直到成立判斷,構成命題,創制系統,演為理論。甚至進一步,將諸多理論合成理論群,構作統一的知識和綜合的認知。在這樣的記號活動裡,我們不能單憑主觀的意欲行事,不能不顧一切,為所欲為。這樣的記號行為才算是「言之有物」,言而「存他」,言及「客觀」的外在世界。這類的記號行為長期進行,收穫豐碩,終於成就了種種經驗知識──尤其是種種科學和技術。這是人類理性開展的一項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尋求理由和講究根據也要從記號行為系統的內部去經營。我們說過,每當我們講出一句話時,其背後總有不計其數沒有經說出的話。我們用來陳述表意的記號行為,通過表達出來的語句命題,經由其所涵蘊對應的意義世界和概念世界,構成一個龐大無比,互有關係的網絡。我們一方面可以由一個記號行為或一個語句,向前推衍,得出另外的記號行為或語句。另一方面,也可以退後追尋,找出某一記號行為或某一語句所賴以成立的其他記號行為或語句。如此的前前後後相互關聯的記號行為或語句構成一個合乎理性的系統結構。
可是我們知道,在一個講究理由根據的脈絡裡,我們經常遭遇到兩個互有關聯的方法上的難關。那就是給證上的「無窮後退」和「循環論證」。兩者都構成我們知性上的困境,因此引發人類理性的不穩變數。我們若滿足其一,也就違背另一。不能得兼,無以兩全。
這就是說,理性的語言開展,或者語言理性的開展,或是記述表意的記號行為的系統的開展,或是理性一般的開展,總是終究遇到一個死巷似的盡頭。理性本身無法超越,無以自圓。當然,我們可以起爐灶,在不同的基礎上另興結構,再造系統。可是,新的系統也一樣在講究內部的彼此理由根據時,重新遭遇同樣的問題,重新掉落在同樣的困局之中。
當我們遇上這種理性的困境的時候,我們可能採取一種開放的、開明的和有情的態度;我們也可以採取一種封閉的、獨斷的和絕情的態度。接著我們所開發進行的記號行為就大異其趣。我們所經營出來的文化與文明,我們所塑造而成的理性與人性,也會極為兩樣。
當我們採取一種開放的態度時,我們會在理性的絕境之前,回顧它開展的起點,演進的方向,探求其他的可能,並且比較和參照已經發展出來的其他理性。當彼此的理性困局畢現,難關無可超越之際,容易生發同舟共濟,瞭解同情之心。秉持自己的理性,但卻明知自己的理性有難;不願捨棄自己的理性,因為其他的理性也不是十全十美。這時,我們要麼放棄一切的理性,不進行任何記號行為,不再充當理性的動物。但是這條路差不多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當這世界開始出現具有理性的人類時,人類再也無法回頭去當一個沒有理性的動物。這不僅損傷了他的生活品質,而且也威脅他的生存機會。
所以,當人類意識到理性的困境時,除非他對自己的前途自暴自棄,對自己的生命無愛無惜,否則他只有兩條可以長遠走下去的路。一是堅持自己的單一理性,但卻容忍其他人或其他文化的理性。在開放、開明和有情的態度之下,堅持自己的理性培養出虛心的專誠和簡約的投入。那是一種純樸的情懷,甘心於多種可能性之中的一種選項。有時,這個單純的選擇更進一步培養出克己容人,或者自制為他的品格。這是甘於孤單的人才容易體現的理性。
第二條路是擁抱多元理性的複雜情境。體驗不同理性之間的緊張與衝突。可是由於心存開放,志在開明,因此自己不時需要承擔這種多元理性所帶來的辛苦,並對它加以包容和涵忍。
不論我們所採取的是上述那一條路,理性的經營全都導致感情的涵養。理性面臨絕路之際,正是感情開闢新機之時。理性無法自圓自足,感情充當輔導引路。
當然,人類不必然總是採取一種開放的、開明的和有情的態度。有時人類反此道而行,採取一種封閉的、獨斷的和絕情的策略。當人類在追根究底,窮本逐源之餘,發現自己處於理性的困境和知性的窮途末路之時,他可能不顧一切,背水頑抗。只求理性的不受侵染,不理會自己處於理性的絕境。於是,心軟者停頓不前,不知所措。或者面紅耳赤,強詞奪理。心硬者,奮起而鬥,逞強凌人。將自己的推理起點加以絕對化。甚至利用種種強權橫蠻的方式,捍衛自己欠缺基礎根據的封閉理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尋覓不到進一步的理性的支援,它也沒有轉而迎取感情的護衛。它能閉關自守,頑困一隅。久而久之,這樣的理性必定發展到反己之道而行的地步。理性的頑強推展出反理性的作為,終究抹煞了理性的基本精神。所以,當人類成了封閉的理性的動物,成了獨斷的理性的動物,成了絕情的理性的動物之際,很快地,人類也就成了反理性的動物。
自古常見爭辯,不知人類究竟是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不要忽略,人類可能起於理性,但卻止於反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封閉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獨斷理性,如果他的理性是絕情理性。
文明人性的希望是:人是開放的理性的動物,人是開明的理性的動物,人是有情的理性的動物。這才是「人為理性的動物」之精義所在。
上一篇:新亞學規
下一篇:封閉的理性和開放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