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01 12:54:05Diana

吃喝玩樂---到教皇新堡 (三)

下了一晚的大雷雨, 第二天雨過天晴, 豔陽高照, 三個人戴起墨鏡, 享受法國南部的陽光日照. 到了 Orange市, 懶洋洋地吃了一頓陽光午餐, 看來往放學的年輕學生追逐笑鬧, 好像心情都跟著跳躍起來. 參觀了古劇場和古老的凱旋門, 站在樹下看一陣當地人的擲球比賽, 才又懶洋洋地上路, 前往新教皇堡.

法國南部的週末, 路上車行稀少, 白花花的日光, 灑在綠色的田野上, 雖是晚秋時分, 戴著墨鏡還覺得陽光耀眼. 進入 Chateauneuf-du-Pape新教皇堡地界, 葡萄園最大的特色便是滿地的鵝卵石, 為新教皇堡的葡萄保存了法國南部日照的光與熱, 使得葡萄香甜, 釀出來的酒圓潤可口.
車行經過一個農家式的酒莊, Domaine Pierre Usseglio et fils, 酒莊第二代的主人Jean-Pierre親切地招呼我們, 酒窖中涼爽舒適, 一杯清涼白酒, 沁人心脾, 舒暢的感覺像沙漠綠洲. 本園區的葡萄, 樹齡大半超過 70歲, 小半約30多歲, 十分之一的產品是白酒, 教皇新堡產區葡萄酒的特色是以許多品種的葡萄混合釀造, 他們的白酒混合了 白格那希Grenache blanc, 布爾布蘭Bourboulenc, 葛拉黑Clairette 和 胡珊Roussane, 口味芳香, 適合當作飯前酒, 或搭配海鮮, 白汁噴烹調的肉類, 或山羊乳酪. 紅酒用的葡萄混合了: 格那希Grenache 70%, 希哈Syrah 15%, 慕維得Mourvedre 10%, 仙梭Cinsaut 3%, 慕斯卡登Muscardin 2%, 以傳統方式釀造, 不破皮, 15天發酵完成後, 在橡木桶中陳年24個月, 單寧飽滿, 有久存的條件, 適宜搭配所有肉類, 和所有乳酪類食品, 縱使氣味最重的 Roquefort, Reblochon 也能完美搭配. 我好奇地請教 Jean-Pierre, 他的紅酒是否混合 維歐尼Vionier白葡萄增添香氣, 他回答說教皇新堡法定產區 (A.O.C.)的紅酒是明令禁止加添維歐尼的. 所以說雖然只是簡單的AOC 三個字母, 每個產區的規定還是十分嚴苛的.  
稍事休息, 進入市區, 找到了下一個約會的酒莊 Domaine de Beaurenard, 接待我們的是 Mm. Christine Favero, 她很詳細地為我們解說 Domaine de Beaurenard 的特色. 這這家酒莊歷史悠酒, 建立於十四世紀, 至今以傳承了七代. 他們在教皇新堡產區有 30公頃的葡萄園, 在隆河產區的 Rasteau有25公頃. 樹齡大約都在45歲左右, 所釀造的酒有 ”十三品種葡萄協奏曲” 的美稱. 紅酒混合: Grenache, Syrah, Mouvedre, Cinsault, Couniose, Muscardin, Terret, Vaccarese, 白酒則混合: Clairette, Roussanne, Bourboulenc, Grenache blanc, Picardan 與 Picpoul. 全部以人工採摘, 以先進的設備, 配合傳統與摩登的方法釀酒, 再以橡木桶陳年九到十五個月, 裝瓶之後再存放到7米深的地下酒窖待售. 因為這個酒莊歷史悠久, 他們擁有一個私家的酒農博物館, 裡面收藏了許多種葡萄和釀酒的工具與傳統的設備, 幾乎記錄了自從教皇進駐亞維農時期至今的釀酒史.

聽了許多故事,喝了許多酒, 三人不禁有點酩酊, 開車進亞維農城, 繞了好幾圈,
找不到旅館的地址, 兩個大男生怪我在亞維農住了兩個多禮拜還找不到路, 兩年
前我在這裡只當學生,當行人, 沒有單行道的困擾自然容易得多! 週末的亞維農
幾乎是屬於觀光客的城市,人聲雜遢,車輛擁擠, 簡直行不得也!        
幾番折騰,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 旅館很小,座落於小巷內, 櫃台經理十分親切, 原木家具, 古色古香. 三人稍事休息, 喜滋滋地期待在法國的最後一頓大餐.
最後的晚宴, 席設 Restaurant Christian Etienne, 餐廳緊鄰著教皇王宮, 階梯上去, 燈火輝煌, 果然氣派不凡. 迎賓侍者為數頗眾, 不過笑容稀少, 動作遲緩. 因為時間尚早, 主廚 Chritian親自在門口查對顧客訂位. 我們報上姓名, 訂席經理居然找不到我們的訂位資料, 因為適逢週末, 訂席全滿, 正在門口僵持不下, Christian 過來問明緣由, 告知我們, 這個餐廳訂位後必須要再以傳真確認, 才算手續完成, 他在經理耳邊耳語幾句, 經理方才帶我們入座, 表情僵硬, 好像吞了個臭蟲. 為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座席, 又是此行中在法國境內好友 Jean-Pierre 安排名家餐廳的最後一站, 我們點了主廚推薦的菜單, 又搭配了最工整的昂貴美酒. 菜餚不錯, 中規中矩, 蔬果香草和肉類食材的巧妙運用是其特色, 我們自己搭配的酒, 自然無可挑剔, 維一的缺點是侍應生的臉色, 從經理到端盤子的侍者, 居然沒有一個表情愉悅的, 吃得我們不由得也意興欄柵起來. 席間 Christian大廚過來關心,今天的菜色可還滿意? 我捉狹地告訴他, 我們是美食記者, 這一趟從布根地吃到亞維農, 品嚐了十多家名人推薦的餐廳, 每一家我們都給了評鑑.
Christian 準備接受恭維地問道: “那我的餐廳表現如何? “
我附在他耳邊, 輕輕地告訴他: “你是第三名!”
這下連 Christian 的表情也像吃了臭蟲了, 本來嘛, 餐廳是整體的表現, 員工讓客人吃得不舒坦, 做老板的人自我檢討, 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