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特展三星堆文化---鳥獸
銅龍形飾~龍形飾僅存頭部,器形扁平,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神秘莫測的復合型神物,具有多重文化隱喻功能,是協助巫師布降施法,登天通神的重要輔具,擁有崇高的地位。想到小時候曾看過一部倪匡小說改編的電影,片中外星人的飛行器就是龍形,而龍珠即是導航器,這些畫面一直浮現腦中,看著三星堆人像科技前衛的造型,很難不跟外星生物聯想在一起。
三星堆出土的各種材質的鳥,數以百計,種類繁多,且造型各異,簡介上說:如此龐大的鳥群,充分反映了古蜀人對鳥的崇拜,再往上推論到對太陽及太陽神的崇拜。鳥的頭部、翅膀誇張的造型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中原文化中『鳳』的形象。
這人首鳥身像原本鑄於小型銅神樹樹枝端部,看起來,應該是兩邊對稱的造型,現在看到的,可能是受到損毀的結果。
人首鳥身像出現在銅神樹的頂端,具有神聖的象徵意義,有一種說法是代表群神崇仰的天『帝』,三星堆的時代較周朝早,可能是古史神話中古蜀祖先神『大鳥王』帝顓頊(ㄓㄨㄢ ㄒㄩˋ)有關,就象徵意涵而言,可能是『中央之神』兼有太陽神神職的最高權威象徵物,但這是考古學家初步的看法,尚待深入研究。
虎身肥碩,做圈圈形,四足立於一圓圈座上,虎眼園瞪,大耳尖圓,昂首豎尾,齜牙咧嘴,形象兇猛。”尚虎”是古蜀很古老的崇拜習俗,戰國時流行於四川”巴蜀符號”的虎圖紋,正是”尚虎”文化的延續。
左邊的銅虎自金沙出土,右邊這隻自三星堆出土,兩隻形式雷同,不同之處在於右邊這隻全身鑄有虎斑紋凹槽,槽內由小方塊綠松石鑲嵌填充平整。說是老虎,側面看起來,也有點像恐龍耶!
古蜀人認為蛇與龍為衍變關係,蛇也常被視為龍屬,兩者可互為置換,是古蜀人眼中通靈、通神的聖物,在神權統治與宗教祭祀中佔有重要地位。
石鱉。身體呈卵形,體肥碩,造型稚樸簡潔,形象逼真生動,充滿寫意風格。
金沙出土石鱉的地點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卜甲,大多用烏龜的背甲,上面有密集的燒灼鑽孔,可能跟祭祀活動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這件器物,可能是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物品。
銅牛首,此類牛首常出現於商代至西周的大型青銅器肩部作為裝飾,金沙遺址目前未發現大型青銅禮器,但有大量青銅禮器附件出土,推測金沙遺址可能有大型青銅禮器的存在。
三星堆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子的文化之一,這件太陽神鳥金飾,在金沙遺址出土,圖案像剪紙作品,線條簡潔流暢,極富韻律,充滿強烈的動感,是古蜀人豐富的哲學思想、宗教思想、藝術創造力與想像力與精湛的公益水準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看了這麼多青銅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這個時期的人類,沒有電動機具,不論是捏陶、石刻都是手工製作,那麼這些看起來線條豐富又精細的青銅器,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靠人工一點一滴慢慢打磨,怎麼可能做得出這麼多形式、大小、造型各異的物品?上網查了許多資料,原來在幾千年前,製作青銅器至少有三種方法:「鍛打法」、「塊範法」、「失蠟法」,其中塊範法的步驟:
1.製範:以泥土塑出器物模型,並在上面雕刻紋飾或銘文
2.外範:用泥土將模型燒烤烘乾後翻製成外範
3.內範:把器物模型的外表刮去一層厚度,這個厚度就是將來要鑄造的青銅器的器壁厚薄,刮好後的模型就是內模
4.合範:把內模和外範合在一起之後,將青銅熔液灌注進去,冷卻後去除模範,再加以修整。
完全就是現在機構開模的模式啊,想不到幾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會了耶!
而失蠟法是西方主要採用的青銅器鑄造法,不但可以鑄造出更繁複的青銅器造型,甚至能做出鏤空的效果,也能使紋飾更精緻、更多變化。中國在春秋時代晚期也發展出失蠟法,並將失蠟法和塊範法相互搭配運用,為中國青銅藝術開創出一片嶄新天地。鑄造步驟為:
1.先將蠟覆蓋在預先製好的泥模上,然後在這層蠟模的表面雕刻精緻的花紋
2.把濃稠的泥漿重覆澆灌在蠟模上,使泥凝固成外範。然後加熱,讓範裡面的蠟模受熱後融化流出,所產生的空隙就是待鑄造的青銅器造型
3.把青銅熔液灌注進去,冷卻後去除外範,再加以修整,就鑄造出一件細緻的青銅工藝作品了!
對青銅器製作方法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參考:
http://www.slideshare.net/hugohui/ss-1513512 青青寶貝
http://elearning.npm.gov.tw/digital_2-4-1.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e學員青銅器數位學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