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8 23:31:28葉子

鉅亨看世界-競合關係

鉅亨網
2008 / 10 / 08 星期三 18:00
我們現已活在一個缺乏單一強權的世界了,全球已被危機包圍,包括氣候變遷、資源稀少、糧食及金融危機、核武蔓延及崩毀的美國都威脅著世界,沒有一個單一國家可以獨力解決這些問題,就算請聯合國出馬也力有未逮。

 

的確,如同英國首相Gordon Brown在一項會議中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聯合國已經無法滿足今日世界的需求

《明鏡週刊》引述 《International Politik》報導,就在17年前,美國新聞學家 Charles Krauthammer才剛勾勒出,美國將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扮演著中心角色;距美國國務卿包威爾說美國有權單方面行使軍事行動,也不過才 5年之久。

美國人愛將自己的理念及價值觀強加於他國,但伊拉克戰爭打破了美國「自由帝國主義」的美夢;近兩年來的金融危機,更加快了世界權力重心轉移的速度-從歐美轉移到中國、印度、俄國以及阿拉伯灣的國家

許多美國出版的新書,敘述了這樣政治版圖轉移的過程。美國在2009年上任的新政府,應該看看下列著作-Fareed Zakaria的《The Post American World》、 Parag Khanna的《The Second World》 、Strobe Talbott的《The Great Experiment》、Bill Emmott的《Rivals》、 Gabor Steingart的《The War for Wealth》。

儘管這些作家的分析方法及政策不同,卻都同時指向一個結論,那就是未來的世界將是多極化的,不會只存在一個強權。Emmott、Zakaria、Stringart認為歐美的領導權依舊會繼續存在,而Khanna的觀點則為:歐洲、中國、美國的競爭將會白熱化,把印度與俄國比下去。

無論論點有多不一樣,但很明顯的是,這些作家都已張大眼睛,審視當下世界的現實面,與過去 8年執政與控制外交策略的新保守派大不相同。據說布希總統曾表示:「我們不能再犯下嚴重的錯誤」,而這個一直避免「嚴重錯誤」的美國政府,現在則需要在新的多極化世界中找尋自己的地位。

那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哪些國家會擁有主導權?很明顯的,美國、俄國、印度、中國、巴西、歐盟都在角逐行列。有趣的是,這些國家彼此的牽連其實很深,這從金融風暴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此外,其他的共同點也漸漸浮現:除了歐洲以外,其餘上述國家的貧富差距都很大;在印度孟買,亞洲最大的貧民窟旁緊鄰著金融中心,而一個橫跨俄國的人可以同時見到揮霍的財富以及悲慘的貧窮;即使是全世界最富裕的美國,有些人民還是活的很辛苦。

這些國家間的關係微妙,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或許可以稱為「亦敵亦友」。它們必須競爭日益稀少的資源,也都對人民承諾它們可以創造全球新秩序,因此未來世界秩序將不免出現一番摩擦撞擊。

這些「亦敵亦友」的國家,對西方國家來說都不是民主國家。像新加坡、中國及波灣國家都證明了,不需要是民主國家才能帶給人民好生活。在這些國家中新崛起的領導人,都明白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及消除社會不平衡的狀態,不然只會成為另一個崩毀的國家。

由德意志銀行的主辦的國際研討會,近來開始了一個新計畫叫做「遠見」,就是為了要分析比較新興國家與現存的世界強權,對未來展望的看法有何不同。第一次的會議是在莫斯科舉行,參與者來自巴西、中國、日本、印度、俄國、美國等都齊聚一堂,共同討論俄國在多極化世界的角色。

類似的會議也會在總統大選後的美國以及世界各地舉行。這些會議也會有來自非洲、阿拉伯世界、亞太地區的領袖參加,如此一來可以讓世界從對方的角度看彼此,而不再是只有東方世界或西方世界兩種角度。

以結盟來造成不同盟間的敵對關係,是無法解決21世紀的問題的。新型態的國際合作、諮詢、協調將扮演多極化世界的要角。奇怪的是,義大利仍是G8一員,但中國或巴西卻沒有位列其中。當安理會把中國、巴西。歐盟排除在外,但英法卻一直是長久會員,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在這資源短缺且氣候變遷快速的情勢下,有些國家可能會為了短期利益而只顧著自己發展;因此一個國際組織架構是必要的,藉此來平衡利益衝突;只有當大家把互相調適,把轉變化為助力,地球的未來才會更光明。

(陳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