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7 02:49:44豬頭翔

豬頭翔看大明王朝1566(1)貪汙政治的死結

中國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講的是年號為嘉靖的明世宗朱厚熜晚年的故事,故事裡面有兩個大配角大家算是耳熟能詳的,一位是後來變法的張居正,一位是打擊倭寇的戚繼光,主角之一嚴嵩則是歷史課本裡面頂頂有名的大貪官。至於故事的真正主角大忠臣海瑞,因為涉及中國文化大革命,國民黨的教科書幾乎沒提到這個人。

無論如何,張居正是變法名臣、戚繼光是抗倭名將,如果你看慣「包青天」、「一門忠烈楊家將」那種戲碼,很容易就把嚴嵩一黨當壞人、張居正一流(因為孔丘說「君子不黨」,所以這些人互相標榜為清流--好像到現在還很多人把黨派視為罪惡,不得不說儒家的奴化教育千年不墜,實在太成功了。故事裡這些人的領袖其實徐階,張居正在這個年代只是內閣大學士之一,戲份不重)當好人,然後期待好人打倒壞人之後就世界和平。

不過到了故事中期,嚴嵩一黨是倒了,但人民的苦難卻日益加深;不是都好人、清流當國了嗎?怎麼人民還繼續苦難呢?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雖然名義上一左傾一右傾,但基本上都難脫其法西斯政黨的本質。不過中共和國民黨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黨曾經玩過「破四舊、立四新」、「打倒孔家店」,和心心念念要人民念四書五經、希望回歸儒家理想的奴隸階層社會的國民黨不同,他們是曾經反抗「君父」這個概念的。

這使得這部「大明王朝1566」,有機會更深一層的去探討中國的政治問題──為什麼貪官汙吏橫行的問題,在中國始終無法解決。豬頭翔先生的大學老師曾經教我們一套貪汙經濟學,內容是,如果你收受回扣老闆一定知情,所以沒有東窗事發不是因為老闆無能被你蒙蔽,而是他默許那是應該給你酬勞的一部分,直到有一天,你拿了超過你應該拿的,老闆自然會叫你走路。

嚴嵩、嚴世蕃父子率領他那一大票門生食客貪汙,朱厚熜根本完全知情,明王朝的公職人員薪俸是歷朝歷代極低的(不是最低,因為中國曾有官員無薪的帝國,要官員須錢直接找人民要),這是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力奉儉約,也要官員儉約,結果俸祿根本不夠生活,官員只好自想辦法。

後來的朱家皇帝也知道那麼一點薪俸養不活人,但公務人員低薪政策是開國皇帝定下的,也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阻礙變法進步的所謂「祖宗家法」(儒家的退步歷史觀,讓他們得出子不如父、弟不如兄的結論,既然你一定不如你的父親,當然父親定下的規矩你就不能改),沒有辦法更動修正,於是乎臣子上下其手的貪墨,根本是帝國皇帝暗許的。「大明王朝1566」就把這段演的非常清楚,劇中朱厚熜就明白的說,(嚴嵩父子)收(稅)十兩拿一兩,拿二兩、拿三兩都依了,把國庫填實了就好,可是他們十兩拿四兩拿五兩,國庫卻依然空虛……。後來朱厚熜決心滅了嚴黨,也不是因為嚴黨貪墨禍國殃民,而是因為嚴黨抽鹽稅,瞞著朱厚熜先自己留下一份;朱厚熜可以忍受嚴嵩貪汙,卻忍不住嚴嵩欺瞞他,這才下定決心滅了他。

所以明王朝滅亡是因為官員過於貪墨,君王不思阻止而激起民變所引起的嘍?(明王朝事實上不是被清王朝滅亡的,而是亡於民變領袖李自成)

不是!

前面有稍微提過,「大明王朝1566」裡面有戚繼光這個角色,從這裡可以知道當時的明王朝正在和倭寇作戰。除此之外,北方還有蒙古人入侵(朱元璋只是把蒙古人趕出中國本部,蒙古人一直都還是明王朝的大患,朱棣遷都北京,除了因為那是他當封王時的根據地外,也是為了方便監控蒙古人。後來蒙古人在明王朝最嚴重的一次入侵,甚至抓走了皇帝朱祁鎮,史稱土木堡之變)。南北用兵,國庫卻是空的,這就是這齣戲一開始的狀況,劇中為了填實國庫,朱厚熜搞了不少手段想從人民手上盤剝,奉行皇帝旨意的地方官,面對氣憤的人民,總是抬出「外患」,要大家相忍為國,把「外患」打跑了,大家就可以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了(相信在國民黨和共產黨長久的統治下,大家對此都不陌生,喔,台灣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陳水扁也常用這招)。在這個大帽子下,還斤斤計較的人,簡直是萬惡不悛的刁民(事實上,這陣子的2100全民開講和文茜小妹大都出現類似說詞,不過把刁民改成民粹罷了)。

但就在人民縮衣節食、甚至賣家賣子共赴國難的時候,朱厚熜卻從稅收銀子拿出一大部分去修宮殿、蓋道觀。嚴嵩父子就是因為每次都會分一份貪汙銀子給朱厚熜,才能長期把持國政。明王朝的朱氏家族的腐化是很可怕的,明王朝末期的官內開支(給皇帝穿衣吃飯蓋宮殿娶老婆發太監宮女薪水用的),是清王朝初期的近百倍,這還是合法的使用;朱翊鈞(黃仁宇著名的著作萬曆十五年的男主角明神宗)當朝的時候,原想改立太子,後來因為群臣反對作罷(後來他以長期不上朝作為報復),卻為了給沒當成太子的愛子到封地後仍有好生活,大肆盤剝人民,終於導致民變四起。(這位封地南京的福王朱常洵,老爸為他盤剝人民聚歛的驚人財富,後來在李自成攻破南京後,被抄沒當成軍費,成為打倒明王朝的一大助力,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報應)


古中國的政制是君神合一,也就是君王是超越人類的存在,當然不會有任何的不對--不是君王不會犯錯,而是君王不可以有錯,因為君王如果和一般人一樣會犯錯,那這套統治理論就會完全崩潰。所以過去人民生活水深火熱,政府施政倒行逆施,不是有奸妃妖女如妲己褒姒,就是有貪官奸臣如嚴嵩和珅,在不然就是宦官之流如王振劉瑾亂政。就像「大明王朝1566」劇中,所謂的清流一派辦案,也不敢真的「徹查」,因為一徹查就會查到皇帝身上,這種行為劇中形容叫作「捅天」,把天捅穿了,就世界末日了。

事實上,中國的貪汙體系,最大的源頭就是英明偉大的領導人--皇帝本身,你說,在最高法統(中國的皇帝不只是領導人而已,而是一切權力的基礎)參與之下,這貪怎麼可能肅得清。

這種思維邏輯,事實上一直到今天已經民主化二十餘年的台灣,還難以消散;所以媒體要塑造金溥聰擔任大奸臣的角色,所以宋楚瑜要奪大位還是要藉口清君側,清掉金溥聰這些擾亂聖明的奸臣權相。在儒家的四書五經裡面,皇帝天子再暴虐、再無能、再奸惡,你都不能冒出打倒他的念頭,有這個念頭就是亂臣賊子。(所以台灣所謂的知識分子會那麼討厭民進黨,因為民進黨做的事情,就是造反。這也是郭正亮段宜康之流,整天和那些國民黨蔣政權欽定的知識分子--就是統媒和,希望藉此清洗自己,卻一直得不到這些人的真心相對的原因,因為在這些人眼中,他們就是如假包換的亂臣賊子)

(儒家四書五經中地位最高的一本論語裡面,有提到不少君父有過錯時,臣子的應對之道,其中最經典的一篇就是里仁第十八;原文是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翻成現代語文就是孔丘說,老爸老媽有錯時候要苦口婆心勸他,如果不聽勸還是要仍然尊敬侍奉,這個過程是很勞累辛苦的,但不可以有怨言。你看,如果老爸要強暴妹妹,你還只能奉勸,不聽不要說不能用強烈一點的手段,連嘴巴碎碎念抱怨兩句都是大錯)

寫到這邊,如果你看到朱厚熜拿軍費去修宮殿、蓋道觀,還覺得皇帝也要住房子,沒有什麼不對,這樣指責他似乎不夠理性有欠厚道之類,恭喜你,豬頭翔先生的文章您以後不用看了,看了也是白生氣像豬頭翔先生這種亂臣賊子為什麼沒遭天誅而已。
igkge 2013-05-22 11:59:07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