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3 10:24:49宋宣影

记得鸳鸯谱 〈书匣志〉

记得鸳鸯谱 〈书匣志〉
中学时代买了高阳的《小白菜》,看到杨大姐深入牢笼,一路见机行事,里内规矩奇多,人情层层叠叠兜转迂回的写法,只觉得是“引人入胜”之外,更侧面写出杨大姐的机智胆大。---后来重读,当中还有胡雪岩的乍闪乍现,是这红顶商人最早亮相的小说,仿佛来个预告。此时高氏的笔触仍然很讲究情节的戏剧性,人物内心揣摩得极为仔细,人情世故扣得也极准,不像后期大量运用历史资料,芜杂的掌故典故,各色人物来回穿插登场,虽然营造出一片更为接近历史现场的氛围,却往往可以随看随停。一根丝绳化出,还没有探得究竟,即时另生五色丝线徐徐绞股而行,读者眼花缭乱,莫辨其然---可就是那红尘时代的面目豁然开阔,几乎是个俨然自足的天地,旧尘过往如烟消逝,可在高阳笔下,一切还没有过去,涓滴丝缕皆在摇曳宛转,恩怨万情铺盖在蛛网似的俗世人际网之中,半梦半醒。,有牵恋始终,有悔恨终生,其中多为史事秘案,里头有高阳甚为自负的诗话公案--—好比是《丁香花》,写龚自珍与顾太春的一阕词,惹下是非;早年的〈凤尾香罗〉,李商隐的晦涩诗被解释当作是官场斗争得某种表态,自此在仕途一蹶不振---高阳安排是偷恋妻姨,难以启齿,以致恨错难翻。
还是高阳的早本说部,其缠绵悱恻接近南宫搏本色的〈金缕鞋〉,李后主与大周后小周后姐妹花情事纠葛之余,敷演一段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恨---与南宫搏的〈花蕊夫人〉可称为五代艳史小说双璧。南宫氏独沽一味经营乱世红颜的云散玉碎,宫苑的紫绯情天难补,又或勾栏的绝色天香命运微妙,却到底不离艳后名姬的哀史—-可其实就是我从前乐于拜读的缘由。高阳的早期作品〈李娃〉虽说有过去唐传奇为本,可仍旧写得枝叶丰盈,戏味浓郁,与南宫搏相比,另有一种曲折动人之姿。他也写过〈王昭君〉,可见高氏曾经尝试以美人勾画一朝一代之横切面,唯哀怨顽艳的味道略为减低。我在初三高一时期,逢南宫搏必读,最喜花蕊一书,而〈杨贵妃〉写得严谨,〈嫦娥〉有远古神话的童稚,更早在旧黄的银灯画报刊载的〈春风误〉,是秦淮名妓卞玉京的逸事小说;南宫著作颇多,绝版的更多,如今重版面市的不过是部分而已。
而高阳自从清宫秘史玉座珠帘之后,也就专注写清朝时代,整个人流连在两百年前,似乎不愿意再走出来。写〈红楼梦断〉系列,有为红楼洗开真实面目的企图,熙凤可卿一一找到写真的肉身花容;他后来接下去的曹雪芹传记〈三春争及初春景〉,〈大野龙蛇〉,写得欲罢不能—--仿佛没有续完。更为轰动的〈红顶商人〉,走红有颇为发璩的因素,竟然下海经商不可少的床头书---然而高阳穷极一生都是文士作家,并没有像胡雪岩一般致富。从前听丽的呼声广播剧〈印心石〉,追之不已,索性找到高阳原著,看得过瘾。近来重读徐老虎白寡妇,兴致所致,觅得旧版〈鸳鸯谱〉,这小品小说精致有趣,没有史事纵横,只有像是笔记逸闻的传奇余韵,〈袋中人〉错配鸾凤,〈凤还巢〉的女骗子落难,却让乡野老粗意外得美人归,里头不乏像“姊妹易嫁”的故事—--总是一方嫌贫爱富,可最终抱恨终天;里面仿佛有作者寄托心声的弦外之音,但自己并无深究,不愿下判断。而这封面的亭子美人沉吟凭栏,自有过去设计的俗艳风味,我翻看多遍,依然独钟此书---轻描淡写,即无需牵瓜扯藤,便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