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4 12:42:11深藍

轉貼:心靈的願力




心靈的願力

以下文章轉載自《康健》雜誌

康健十年來觀察,一邊有人狂熱體驗養生運動、養生餐,或用高價健檢購買健康,但同時,另一股強調重視心靈,或精神、心智、情緒的力量,也成主流。

發願安頓身心,進而重新定位人生組合做志工,幫助別人與保護環境,而自己也獲得成就感,將是未來每個人最重要的功課,也是康健認為台灣未來真正健康的祕密。

經濟萎靡、民生痛苦指數飆升至26年來最高點,不少人熬不下去而自殺,偏偏天災地震頻仍發生,連颱風都比以前詭異且傷害大,更加深人們的不確定感、不安全感。

而尋常日子裡的種種難關也沒減少,從上班塞車、挨老闆罵、孩子不聽話,到搬家、換工作、迎接新生命等大小事,統統仍在壓迫著大家。

最痛莫過於失去至親。知名作家龍應台在父親過世後,4年內兩度拜訪聖嚴法師,求索生死大問。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日前小兒子意外過世,母子天人永隔,「那一刻來的時候,感覺是痛,痛徹心扉、痛不欲生、肝膽俱裂都無法形容。」

愈來愈多人不再等到人生路走到困難時,才去找答案,而是提早追問更深層的生命意義。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曾透露,不知是緣分到了,或者人在碰到生、老、病、死等無奈,又無法控制的情況,比較會做深沈的思索,她身邊很多50歲上下的朋友都在尋找自我,希望宗教哲理能有答案,而她自己更早於2003年開始就常上法鼓山求教於聖嚴法師解惑。

「在某個時刻某個地方,你最終會遇見自己,那可能就是你最沈痛的時候,」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引用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話形容這種心情。

種種跡象就是未來學家奧伯汀(Patricia Aburdene)在《2010年大趨勢》所宣告的「精神力量」的趨勢,愈是動盪的年代,人們會開始往內心反思,尋求更多精神層面上的
慰藉。

改善情緒,探索自我,心靈變成好生意

回應這趨勢,與心靈相關的產品或服務變成一門好事業,並且國際間有什麼靈修方法,台灣馬上跟上。

比方教人如何心想事成的《秘密》一書被翻成30種語言,美國大賣800萬本,作者朗達.拜恩更因此被選為《時代》雜誌選為2007年最有影響人物之一,在台灣一口氣暢銷了33多萬本,還引發相關作品出版熱,「你看過《秘密》了嗎?」成為過去一年來許多人見面的話題。

書中所一再闡述的理論,好事會吸引好事,要把你的思想聚焦在你想要的事物上,並且持續集中注意力,就能召喚宇宙最大的力量助你心想事成,影響不少人應用在克服工作與生活困境。

以出版心理、心靈書為主的「心靈工坊」出版社,相關情緒力量、心靈力量的書、講座、體驗營愈出愈多,頗有市場。創辦20年的風潮唱片公司,因為專門出版心靈、佛教、自然、民族等非主流音樂,竟然成為本土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因應市場需求而出的健康音樂CD,甚而細分睡眠、五行、胎教、太極養生等類別,進駐醫院商店街,吸引人駐足聆聽購買。治療身體的場域裡賣出「治療」心理、心靈的產品,形成台灣奇特的景象。

不少知識份子、企業主管也流行跑到加拿大、印度參加心理諮商或靈修的工作坊,回來後就變得精神煥發,且逢人便要分享。

如果不方便遠渡重洋,沒關係,台灣也有各種心靈成長課開出,很多是一開出就很快額滿。例如必須連上4週的課只開出30個名額,卻有150多人報名。

創辦《琉璃光養生世界》雜誌的雷久南,從20年前主張健康環境與飲食來促進健康,到近幾年研究心念意識提升身心靈,吸引海內外眾多粉絲跟隨,每年在世界各國開辦的研習營都召喚多人奔赴,不管是在美國,還是紐西蘭。而在台灣的演講也總是吸引上萬聽眾。

而尋求宗教大師一句祝福、一番開釋,信徒用力擠進會場,絕不抱怨,又再充滿法喜地擠車回家,讚頌願力恩典,當然也一再上演。

種種跡象都顯示,當一邊有人狂熱體驗養生運動、養生餐,或用高價健檢購買健康的同時,另一股強調重視心靈,或精神、心智、情緒的力量,以獲得真健康的風潮,已成另種主流,穩定社會上很多人心,渴求內心平安與祝福,更且相信發出「念力」祈願改變噩運,終有一天真的會有改變。

忍不住想批評這種說法「痴迷」「不科學」的人,如果從心理學與腦神經學最近的發展去檢視,可能會噤聲。

心情好,抵抗力強;人鬱卒,病痛跟著來

科學家連結心靈與健康的關係早已多次證實,正向樂觀情緒益於健康。例如有研究從唾液檢查發現,心情好的時候,免疫力的確比心情差的時候強。

針對心臟病人的研究發現,樂觀的病人在手術時心肺功能比較強,恢復得比較快。悲觀的病人免疫功能較差,復原時間較長。

神經科學研究安慰劑發現,心態決定感覺。心中期待與信心會影響大腦某些神經迴路活化,給藥前告訴病人這藥物具有強力止痛效果,即使只是給糖片,有些人竟會覺得疼痛減輕。

並且自我感覺良好,可能比檢查報告或花大錢做健檢還準確。加拿大一項調查3500位老人追蹤7年的研究發現,自認身體很差的老人死亡率比自認身體好的高3倍。

康健8月下旬對全台1089人電話調查也發現,有兩成的台灣人答對,知道許多對長壽者的研究發現,其實最大共通點是樂觀、心理健康的力量主導生理。

心理對生理影響這麼大,使得過去開藥拿手術刀的醫師,開始把過去定義為非正統的治療納入處方。

比如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班森(Herbert Benson)成立壓力處理中心,利用鬆弛反應治療心臟病、高血壓、慢性疼痛、不孕症、癌症等病人。安德森治癌中心的互補/整合醫學部門幾乎每天都有瑜伽、太極、音樂、按摩課程,幫助癌症病人放鬆抒壓止痛。

心靈的力量,願力,更且會讓天災意外的受害者心靈會變得更強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海德特(Jonathan Haidt)指出,最近10年健康心理學界探討現,悲劇發生形式雖有千百種,但人們也從創傷得到成長:

●其實我們比自己以為的來得堅強,曾受創傷的人通常比較能面對未來壓力。

●逆境強化人際關係,逆境就像過濾器,幫助分辨誰是酒肉朋友,誰是患難之交,讓人打開心房,強化人際關係。

●創傷會改變人生優先順序及對他人的看法,許多癌症病人把生病視為轉捩點,領悟到生命其實是老天賜與的禮物,要好好充實過每一天。

慎選你的思維,主宰你的心靈,引出更多的力量助你心想事成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說以前在台大精神科工作時,若有醫師以感冒、拉肚子為由請假,隔天會被科主任李明濱叫去問:「是不是工作有困難、或者感情有問題?」

若醫生否認,李明濱就告訴後輩醫師:「你要先學會連結自己的情緒和疾病的關係,才能看懂病人的狀況。」

後來鄧醫師每碰到癌症病人都會詢問過去兩年有沒有什麼心理問題時,「居然有很多人說有,真的很驚訝,」她說。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也說,週遭朋友在被診斷出癌症前一年,多半有嚴重心理危機。

被已故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稱為「歐洲管理權威」的馬利克(Fredmund Malik,瑞士聖加倫大學、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教授),在《新時代的有效管理》書中指出,目前可看到哲學、大腦研究、心理學、生物學、電腦科學……都提出心智觀念的力量,或許將來應演進一門新的科學,結合各個科學領域的人解開迷團:為什麼正面思維,會使身陷困境的人看到機會。

他嗜好攀爬阿爾卑斯山,與險峻大自然搏鬥,受益於練習一位德國醫生發展出來的「自生訓練法」,以放鬆、專心、刻意自覺,來自我影響身體功能,例如影響自己的體溫,使禁得起冷熱,並在某種半睡眠態下恢復體力到感覺完全回覆的狀態。

這跟《秘密》所稱,你要慎選你的思維,主宰你的心靈,引出更多的力量的境界接近。也跟《情緒的力量》所說類似:「尋找並保持順流、正向的思維,人生就可由你掌控。


將焦點從自己轉移到其他人,你的生命會立即開展

然而願心如果總是只為自己,只會讓你更加斤斤計較於自己有沒有變好,反而更陷苦惱,但「如果你將焦點從自己轉移到其他人,把對自己的關心轉移到對別人的關懷,培養關心別人幸福快樂的想法,你的生命會立即開展,也能幫助你努力向外開放,」達賴喇嘛說。

主張健康食物與心識「滴水禪」的米契爾.梅,鼓勵大家放下「誰對、誰錯」的想法,多原諒別人,並自我承諾要覺醒,要常常祈禱「我要自在,我願真正負起責任,我願做一切需要做的以得到自在,」也多為別人,包括為世界祈禱,終究可以從執著小我中解脫。

他認為,「心念、意識場是全世界最有威力的工具。用大心識、深意識,就有能力創造善業、和平、康復、新藥、新科技等事情。」

「助人為快樂之本」說起來老掉牙,但就是有成堆證據支持「利他真的能夠利己」。今年3月《科學》期刊刊登一項研究,願意將三分之一分年終獎金花在別人身上的員工,快樂感比一毛不拔的員工高了兩成。

助人還可能是一帖藥方。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多德曼(Dan Dolderman)說,只要重度憂鬱症病人知道義工服務處週二需要他們幫助,他們就不會在週一自殺。

憂鬱症的人若覺得被需要,就有活下去的理由與意義。美國密西根州追蹤2700人的研究發現,每週至少當一次義工的人,死亡率比從沒當過義工的人少了2.5倍。

美國改善健康學院(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Health)的路克斯(Allan Lukes)博士用「助人快樂感(Helper's High)」代表利他對生理健康的效用。

幫助他人時,一開始大腦會強力釋放腦內啡,給人美好亢奮感受。接著會帶來持久的平靜,幫助身體釋放緊張情緒,容許免疫系統重建,促使身體恢復健康。「幫助他人真的成為最自利的行動」。

從我到我們,大願望可以改變世界

在台灣,已有許多人發願幫助別人,感動吸引更多人一起大幅度改變社會甚而世界,充分展現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會有多大。

證嚴法師領導的慈濟功德會,如今已是台灣最大最國際化的非政府組織,全台有300萬人每月捐款,每年可募得120億基金,國際救援動員力之迅速,使得他們成為最常被世界看到的台灣人,不論在南亞海嘯或四川大地震時,都是第一支趕赴現場救助的外地人。

台糖公務員曹慶,向上帝發願「做別人不做的社會工作」,僅憑打動700個善人心的名單就成立創世基金會,現在帶動無數台灣人捐發票共1億多張,40幾萬人捐款,和曹慶一起幫助台灣弱勢老人、植物人與遊民。

秉持「光復大地,光復人心」的護生利他理念,日常法師投入有機農業成立慈心基金,13年來協助有機小農包括海內外已超過200多位,成為全國四大有機驗證機構之一,發善的循環有機風潮吹遍華人世界。

中央大學教授洪蘭,為了影響更多老師、家長改變孩子未來,願意一年超過300場演講,包括最偏遠的學校,甚而捐車贈書送資源。

她個頭嬌小卻行動掀起漣漪效果,感動了醫學生畢業後去外島行醫,大企業長期資助貧童,義工隨時出任務,甚而總統夫人也變成「周阿姨」上山探望原住民小朋友。

更多利他的慈善的力量,其實在台灣各角落都在發生,更有愈來愈多的人,例如郝明義、鄭松茂,提出重新定位人生組合的想法,微型人生每週都可有一天做志工,而不應再是直線人生(工作後才退休,退休後才能做志工)。

面對薪凍時代、災難考驗,先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進而重新定位人生組合,幫人一把得到愛,成為真正健康的人,將是未來每個人最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