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4 23:43:33紫風車

【狸跡點點】逃離時空的騙局

20060214

那一年考完大學聯考,母親問我怎麼不選填北部的學校,帶有幾分稚氣的我回答:「從小到現在都住北部,大學就跑到中部,以後工作往南部去。」

第一次獨自出外離家生活,從台灣頭到來到中部,一下車來到台中火車站,望著騎樓上停著雜亂無章的機車,紙屑滿地飛跑,突然感覺似乎來到一個髒亂的城市,嚮往離開家園的遊子,霎時,思鄉的情緒襲上心頭。好在搭上公車,往郊區而去,頓時海闊天空。

在台中待了一陣子再回台北,再看到的台北似乎不再一樣。走在台北街頭似乎感受某種沈重的壓力,有一種規律,卻另人作嘔欲吐,華麗擁擠的大廈、滿溢快速的人潮和聲光效果十足的大型電子看板,展示著台北高度的現代化。

這是第一次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間的差異。那時常常戲稱台北為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不過,我卻漸漸愛上中台灣的這塊土地,初識這個地方的文化地景,讓我第一次深刻感受我對土地的陌生,也重新再去思考誕生我的那塊地土。

大二那一年,教授教育心理學的教師推薦二本著作,一本是《桃源二村》(註1),一本是《瑟谷傳奇》(註2)。當時的課堂正當教授心理學三大學派中的行為學派和人本學派,對於課堂教授介紹行為學派的刺激—反應理論,以及用外物來改變人類的行為甚感厭惡,因此,先翻閱人本主義思想的《瑟谷傳奇》。

瑟谷是美國第一所「學習自主」的學校,其教育哲學奠基於對人的信任,認為兒童天生好奇,只要給予適當的環境,孩童便能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調學習。瑟谷學校採混齡制度,平常走在裡面是感受不到學校的氣氛,學校沒有老師和鐘聲,瑟谷裡的學童若想學習某種學科,則自行尋找學校的工作人員,訂定班級的學習契約……一路在苦悶的教育體制下成長,看見書中的情景有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第一次驚訝的發現原來還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世界上真實的發生著。

不知是不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接著讀行為心理學派的大師史基納(B.F. Skinner 1904~1990)的《桃源二村》,卻是興緻缺缺,三天二頭的也才翻閱幾頁,雖然作者的用意是以行為學派來創造一個人間天堂,但是越讀心情越是沈重。

桃源二村是一個遠離其它城鎮的小村子,其背後有一個人物主導著整個村子,利用著行為學派的方式,控制環境來塑造人類的行為,生活於其中的人們並沒有自覺,桃源二村似乎就是滿載著自由和快樂,那種無「心」的狀態,讓人越看越是驚懼,那時,第一次深刻的體驗環境影響人類之深。當時,對於大學前的那段台灣北、中、南的論調突然更有感覺,甚至有一種應該出國去看看的念頭。

聽聞日本教師有每六年需換一間學校的規定,目的是避免為人師表者的行為模式被環境的限制僵化,藉由周遭環境的更新,讓師者接觸新的環境,產生新的互動和刺激,也讓人的思考被活化。

《童年與解放》(註3)一書的作者黃武雄,曾在書中提到小孩創造特質的重要關鍵:以無畏無休的體驗和免於偏見的限制,參與世間的秩序,換取最真實的知識,天生心無偏見,是價值中立的,因此,小孩的發展才能由蟻獸一般的心智迅速成長。而諷刺的是人類在文明的世界中,這等能力卻是越來越弱。

一位朋友曾說:「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等於幫我們打開另外一扇窗,讓我們的視界更加廣闊。」學習語言如此,那麼,不斷的學習新的事務,似乎是避免思考僵化的不二法門。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535?-475? BC)曾說:「你無法踏入相同的河水兩次。」我想這句話應該再加一點:並且你要有所感覺。


PS:
註1:
書名:桃源二村 Walden Two
作者:史基納
譯者:蘇元良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註2:
書名:瑟谷傳奇
作者:Daiel Greenberg/著
譯者:丁凡
出版社:遠流出版公司

註3:
書名:童年與解放
作者:黃武雄
出版社: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迷惘的魚 2007-12-03 13:52:55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等於幫我們打開另外一扇窗..

語言事溝通的橋樑..學習新的語言對自己本身貨在職場上
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