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7 14:21:14David

難道是品牌民族主義?

這個月ThinkPad消失了

在去年底的“品牌大頭病與品牌自卑感”的結語說到『……..牌購併後症候群的品牌大頭病,後者則是品牌自卑感,現在聯想大概沒有得,希望將來也不會感染。』,但是這個月翻開雜誌發現ThinkPad消失了,取而代之得是斗大的Lenovo。

據各種我們看到的訊息顯示,當初聯想購併時,約定是有5年的IBM與ThinkPad的商標使用的權利,只不過才過了一年,花了錢又不用,聯想到底在想什麼?
買的到底是品牌,還是IBM PC機種的外殼?還是只是想花個17.5億美元來弄個新聞炒作,讓自己有面子有信心?實在讓人撒無(閩南語)。

我們看不懂的是,如果是品牌購倂,重點就是在商標的使用,最好是無限期使用,而非限期使用,否則這跟買工廠有何不同?再者現在買工廠做甚麼?outsourcing或OEM就好啦。我們看不懂的還有,這也是不競爭型購倂,例如當年顯示卡大廠Nvidia為堅僻清野,把已經走下坡的Voodoo顯示卡公司買下來,買下來在把它關門,親手把它消滅,不留活口。IBM與Levono可不是同一等級的品牌呀。

況且世界何其大,品牌是否需要全球一致化就是個值得思考的策略,可以全球化或在地化,這個基礎是建立在市場大小與該品牌在當地實際狀況,也就是說,在IBM發源地的美國,可否有一個單一策略呢?

當IBM消失,乃至於ThinkPad消失,換上Lenovo,當然會有很多人從很多的角度來談,如一個沒真正走出國際的企業謙卑後的自信;如有點自卑的Lenovo的IBM在歐美無望論;如從身份品牌轉換到流行品牌;如為因應2008北京奧運會等等,這些種種,這些種種的論點,不是沒有站在品牌的角度,就是誤用了品牌觀念,企業的目的就是營利,品牌的目的是價值,加入其他的因素或想法就非品牌之道了。
JJ 2006-05-09 14:07:49

品牌的購併,不盡然只為了商標的使用權,更重要的是品牌建立與操作背後的知識與經驗,缺乏這個部分,再好的品牌,幾年之後也可能做爛了.由此去猜測聯想的作為便不覺奇怪,ThinkPad是IBM原有的品牌,其精神內涵或品牌文化與聯想不見得相同,依我之見,與其用現有品牌去榨取利潤,不如借購併之後的品牌資源與人才,嘗試新創品牌,從實戰經驗中學習,邊學邊做,邊做邊學,這需要很大的耐心與投資,但卻是真正長久經營之道.一但聯想真正將品牌建立的know how與操作經驗吸收內化了,那時要有幾個ThinkPad不可以?

中國企業的企圖心往往比台商來的遠大,台商很多都只想賺眼前的容易立即實現的錢,所以喜歡走代工或貿易這類路子,結果到現在連完全自行生產一台汽車也辦不到,中國企業卻希望把人家的根都給學來,我現在打輸你沒關係!我耐心學個十年,到時你就打不過我了.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與臆測)